倍可親

<詩1-2篇>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4-16 06: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詩1-2篇」「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從今天開始要分享《詩篇》,《詩篇》是聖經中最多作者的書卷,有大衛七十三篇、亞薩十二篇、可拉的後裔十篇、所羅門兩篇,另有摩西、希幔、以探各一篇,合起來具名的有一百篇。其餘不具名的五十篇,據信有不少也是出自大衛之手,故大衛所寫的篇數至少佔了全書的一半以上。可見大衛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因為神特別膏他作以色列人中的「美歌者」(撒下23:1),因此有人稱詩篇為「大衛的寶庫」,或是「大衛的詩」。雖然詩篇有許多不同的作者,但他們都是在聖靈的感動下,寫下了這些美妙的詩歌。詩篇在聖經中是極為重要的,是聖經中最長的書卷,也是聖經的中間書卷,若按節數計算,聖經的中間節就在詩篇118:8。而聖經中其他各卷,都是神對人說話的記錄,將神的心意啟示出來,唯獨詩篇是記載人對神說話,由於詩人多年的經歷,並遭遇人生旅程的無窮變幻,把內心所發抒的讚美、感謝、祈求和嘆息,逐一向神傾吐陳明。所以詩篇就像一面鏡子,無論什麼時代、什麼人心裡對神有什麼感覺,都能從詩篇里返照出來,聖靈都要給我們顯出來。本書也使我們對神的屬性、美德、做為等能有詳盡的了解,使我們能夠借著其中的詞句,得到屬靈的幫助:患難中的安慰、絕望中的呼求、天路中的指引、喜樂中的歌頌等。本書最多引用的話語:「阿們!哈利路亞!」使我們能夠學習讚美我們的神。詩篇是詩歌書的第二卷,繼約伯記之後,《約伯記》是帶領我們在特別的經歷中認識神,《詩篇》是帶領我們進入神的至聖所,借著傾述、默想、安息、讚美,與神交通。詩篇被分成五卷,卷一:1-41,卷二:42-72,卷三:73-89,卷四:90-106和卷五:107-150,每卷都以讚美和稱頌作結束。詩篇中也有許多預言,特別是「彌賽亞的詩篇」,有的已經應驗,有的將要應驗在我們的主身上。此外聖靈在福音書、使徒行傳、書信中引用詩篇的話有許多次,尤其是在使徒行傳、羅馬書、和希伯來書三卷書中。另外在詩篇一百五十篇中,除了幾篇外都有各篇的題注,這些不同的題注相當重要,它說明那首詩是:誰寫的,就如「大衛的詩」。是什麼性質,就如「訓誨詩」、「上行之詩等。是什麼背景,就如「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詩」。是什麼體裁,就如「照耶杜頓的作法」。是交給誰,就如「交給伶長」。用什麼樂器伴奏,就如「用絲弦的樂器」,用什麼調唱,就如「調用百合花」,等等。因為詩篇是詩歌,所以裡面有不少音樂上和詩歌上的專門名詞,就如「細拉」,指稍歇、暫停等等。詩篇是以色列人的讚美詩,在節期或是在聚會的時候,他們吟詠詩篇,就像現今我們歌唱聖詩一樣。

在詩篇第一篇中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這是一首善惡的訓誨詩篇,把人類所面對的兩條道路,就是義人的道路和惡人的道路,以及生命和死亡,祝福與咒詛陳設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可以走通向蒙福的正道,迴避那敗壞的路。這裡的「惡人」就是與神為敵的人。不從其「惡人的計謀」,就是不認同惡人的思想。「罪人」是指射箭沒有射中目標,也就是沒有達到神的標準,偏離正道的人。不站其「道路」,就是不效法他們的行為。「褻慢人」心高氣傲,自以為是,對遵循神的教訓的人一味冷嘲熱諷,不坐其「座位」,就是不與他們聯合。「計謀、道路、座位」代表「思想、行為、聯合」,程度不斷加深。「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晝夜思想」,就是讓神的話語進入自己的生命、建立自己的生命,這是人得福氣的唯一道路。人若不「晝夜思想」神的話語,心思很快就會被各種雜念所佔據,行為就會離福氣越來越遠。「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的人,就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靠著神話語的「溪水」不斷得著生命的供應,自然就能按時候結出生命的「果子」,越來越活出神的生命,這樣葉子是不會枯萎的。而且「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的人,生命也必是豐沛富實,平安順利。「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與神為敵的惡人,好像隨風飄散的「糠秕」,表面上無拘無束,實際上因為與生命的源頭隔絕而枯乾,即使他們暫時看起來很強大,也不過像糠秕一樣,沒有什麼永恆的價值。「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這裡的「審判」指神現在的刑罰和末時的審判。「惡人站立不住」,是說惡人熬受不住神的刑罰,只能在祂的忿怒中走向滅亡。「義人」,是指順服神,與神相交的人。神不讓惡人留在「義人的會中」,他們在審判時就站立不住。「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神所定的只有兩條道路,中間沒有路可走,神肯定義人的道路,宣告惡人的道路通向滅亡。正因為有神,正因為神要「審判」,所以「義人」和「惡人」才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在詩篇第二篇中說:「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本篇是被新約引用最多的詩篇,作者是大衛(徒4:25)。這裡描述列國的人用「爭鬧」,和「虛妄的事」來抵擋神。「爭鬧」是指喧鬧不安地彼此商議,「虛妄的事」指不可能成功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世上的君王」蓄意反對神,並要敵擋神的君王。「受膏」是分別為聖的儀式,就是把膏油倒在準備就職的君王、祭司或先知的頭上。「受膏者」的希伯來文是「彌賽亞」,希臘文是「基督」,耶穌基督就是那超越時空的「受膏者」,所以本篇是預言彌賽亞的「彌賽亞詩篇」。「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世人以為神的律法就是「捆綁」和「繩索」,以為離棄神就可以得到自由。然而一旦人離棄神,得到的卻不是自由,而是在魔鬼的捆綁下成為「罪的奴僕」(羅6:16)。「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那坐在天上的」,就是在高天上的神,祂超越地上的諸王。詩人用擬人法描寫神嗤笑這班人,意思是說,神因著這些仇敵的愚蠢而發笑,因他們的計謀不會成功。「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那時」指審判之日。神就要顯出祂的「烈怒」,神要人知道,祂是掌管宇宙的主,祂干預人類歷史的發展。「在烈怒中驚嚇他們」,是神公義的表達。「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這裡的「說」,是神說的話,帶著權柄,句句都要實現。「立我的君」,指立基督為君王,耶穌是萬王之王(啟19:16)。「錫安」在大衛時代指「大衛城」(撒下5:7),此處代表耶路撒冷。「錫安我的聖山」,聖經多處稱錫安為聖山,象徵永遠的公義與絕對的王權。

「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這「受膏者」就是主耶穌。主耶穌既被神立為王,就說:「我要傳聖旨」。「你是我的兒子」指神接納大衛和大衛的子孫為神的兒子,有權承受神的產業。對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以確定合法的父子繼承關係。「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禰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列國」和「地極」,表面上掌握在人和「世界的王」(約12:31)撒但的手中,但實際上都是神的產業,只有神的兒子有權繼承。這個應許最後將完全成就在彌賽亞身上:「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鐵」是力量的象徵,「杖」是王權的代表,「鐵杖」代表彌賽亞治理的權柄。啟示錄三次引用本節,宣告彌賽亞的仇敵將被完全征服(啟2:27;12:5;19:15)。「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這裡給每個君王指出兩條路:背叛神必自取滅亡,順服神必永恆快樂。但此時還不是最後通牒,而是神恩典的邀請與呼召。「審判官」指掌權者。「該受管教」,是指讓他們接受勸誡。「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若他們「存畏懼」的心事奉神,將來審判的時候就不必害怕。「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以嘴親子」是尊敬和順服的表現。這是說明,敵對神的人必須改變所行的道,才能逃避神公義的刑罰。「凡投靠」受膏者的,就能蒙神賜福。神立主耶穌作王,就是要叫地上人快快悔改相信祂,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現今就是信靠神的時刻,因為祂的怒氣快要發作。為此,願我們今天都是投靠主耶穌的人,都是有福的人,這樣當主再來時,就會接我們到祂那裡去!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9: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