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伯38-39章>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4-8 05: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伯38-39章」「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約伯記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是聖經中最長一段耶和華神自己的訓諭,也是聖經中最為生動的詩辭,在約伯記這本古老的書卷中,包含近代科學發現最早又準確的論述。在約伯記第三八章中記載了,當以利戶的話說完了,約伯的心也預備好了,神就「從旋風中回答約伯」。這裡耶和華在旋風中有特別意義,因約伯認為自己一切都是被風颳去的,他說:「驚恐臨到我,驅逐我的尊榮如風,我的福祿如雲過去。」(伯30:15)約伯也感到神「把我提在風中,使我駕風而行,又使我消滅在烈風中。」(伯30:22)現在神就在風中向約伯說話,就是要讓約伯知道,他在風中受苦時,神仍在風暴中掌控。但神沒有稱讚約伯讓撒但蒙羞,也沒有安慰約伯為主受苦,而是像「旋風」一樣提出了幾十個問題,讓約伯從祂創造的:大地、海洋、清晨、地下世界、光明與黑暗、雪雹、風暴、水循環、星空、氣候、獅子和烏鴉的奧秘中體會神對他的「旨意」。約伯盼望能與神面對面說話(10:2),像王子一般進到神面前(31:37),神就鼓勵他像男人一樣「如勇士束腰」。神問了約伯這麼多問題,不是要把約伯考得啞口無言,也不是為了嘲諷約伯的無知和卑微,更不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大能去壓服約伯,而是鼓勵他運用神所賜的智慧去思考這裡面的奧秘。「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你若曉得就說,是誰定地的尺度?是誰把準繩拉在其上?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神讓約伯思考大地的奧秘。「立大地根基」、「定地的尺度」、「把準繩拉在其上」,神提出這些問題,並不是要讓約伯回答標準答案,而是要他思考標準答案之後的奧秘。「神的眾子」,指「天使」,在起初創造的時候,晨星與天使一起讚美歡呼。「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為它定界限,又安門和閂,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神讓約伯思考海洋的奧秘,神用接生嬰孩來形容海的起源。約伯曾抱怨自己不該出生(3:10),但神卻回應,連狂傲的海都是祂接生的。神問「那時誰將它關閉呢?」然後馬上自問自答:「是我」,表明這問題是為了引導約伯思考,「狂傲的浪」就像人間的苦難一樣可怕,但在神的創造中卻是有用的,並且有「不可越過」的界限。

「你自生以來,曾命定晨光,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叫這光普照地的四極,將惡人從其中驅逐出來嗎?因這光,地面改變如泥上印印,萬物出現如衣服一樣。亮光不照惡人;強橫的膀臂也必折斷。」神是讓約伯思考神清晨日光的奧秘。約伯曾抱怨「善惡無分,都是一樣」(9:22),但神卻回應祂並不是「善惡無分」的神,創造本身就顯明了善惡,罪惡在光明中不能隱藏,也會叫光明「將惡人從其中驅逐出來」,揭露罪惡,讓「亮光不照惡人」。「你曾進到海源,或在深淵的隱密處行走嗎?死亡的門曾向你顯露嗎?死蔭的門你曾見過嗎?地的廣大你能明透嗎?你若全知道,只管說吧!」神讓約伯思考地下世界的奧秘。約伯曾把陰間想象可以逃避苦難,獲得安息地方(3:17-19),但神卻回應:「死亡的門曾向你顯露嗎?死蔭的門你曾見過嗎?」為什麼還敢把死亡想象得那麼美好呢?「你若全知道,只管說吧!」約伯當然不可能知道地下世界的奧秘,但神要約伯思考的是:為什麼神叫「光普照地的四極」,還要創造隱密的地下世界呢?雖然人認為「死亡」是不好的,但它卻是神護理世界的工具。因此每一樣受造之物,無論人是否明白其用途,在神的旨意中都有特殊的目的。「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你能帶到本境,能看明其室之路嗎?你總知道,因為你早已生在世上,你日子的數目也多。」神讓約伯思考光明與黑暗的奧秘。約伯曾希望自己出生的「那日變為黑暗,亮光不照於其上」(3:4)。但神卻回應,他並不知道「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約伯當然不可能通曉光明與黑暗的本質,那他又有什麼資格用悖論去挑戰神呢?「你曾進入雪庫,或見過雹倉嗎?這雪雹乃是我為降災,並打仗和爭戰的日子所預備的。」神讓約伯思考雪雹被造的目的:「這雪雹乃是我為降災,並打仗和爭戰的日子所預備的」。人把雪雹看為災害,但在神的手中卻是爭戰的武器,人把苦難看為懲罰,但在神的手中卻是製作的工具。「光亮從何路分開?東風從何路分散遍地?誰為雨水分道?誰為雷電開路?使雨降在無人之地、無人居住的曠野?使荒廢凄涼之地得以豐足,青草得以發生?」神讓約伯思考為什麼神「使雨降在無人之地、無人居住的曠野」,因為神的護理還包括「荒廢凄涼之地」,維持整個生態的平衡。

「雨有父嗎?露水珠是誰生的呢?冰出於誰的胎?天上的霜是誰生的呢?諸水堅硬(或譯:隱藏)如石頭;深淵之面凝結成冰。」神要約伯思考的是:神為什麼使「諸水堅硬如石頭;深淵之面凝結成冰」,因為冰不會沈到水底,反而維持了水中的溫度,這是神對水中生命的護理。「你能系住昴星的結嗎?能解開參星的帶嗎?你能按時領出十二宮嗎?能引導北斗和隨它的眾星(原文是子)嗎?你知道天的定例嗎?能使地歸在天的權下嗎?」神要約伯思考,神是喜愛秩序的神,祂設立「天的定例」、「使地歸在天的權下」,但無論星星的運行有多複雜,「天的定例」都在神的管理之下。因此無論是地還是天,是福氣還是苦難,都在神的護理之中,為著神所預定的目的。「你能向雲彩揚起聲來,使傾盆的雨遮蓋你嗎?你能發出閃電,叫它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裡?誰將智慧放在懷中?誰將聰明賜於心內?誰能用智慧數算雲彩呢?塵土聚集成團,土塊緊緊結連;那時,誰能傾倒天上的瓶呢?」神要約伯思考:既然只有神才能「發出閃電,叫它行去」,為什麼祂會「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群羊和僕人都燒滅」(1:16)呢?「母獅子在洞中蹲伏,少壯獅子在隱密處埋伏;你能為它們抓取食物,使它們飽足嗎?烏鴉之雛因無食物飛來飛去,哀告神;那時,誰為它預備食物呢?」
神讓約伯思考獅子和烏鴉的奧秘。獅子是最兇猛的動物,而烏鴉則是不潔凈的動物,喜歡食腐肉。但神卻為獅子和烏鴉「預備食物」,賜給獅子力量,賜給烏鴉智慧。而神說到這些宇宙和動物的奧秘,並不是讓約伯認識大自然,因為神只提問不解釋。神是要約伯重新思想苦難的「旨意」,神的創造是那麼奧秘和複雜,有許多難以理解,但都是出於同一位創造者的作為。因此真正的智慧不是解釋一切環境和際遇,而是在一切環境和際遇中順服神。

「山岩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嗎?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嗎?它們懷胎的月數,你能數算嗎?它們幾時生產,你能曉得嗎?它們屈身,將子生下,就除掉疼痛。這子漸漸肥壯,在荒野長大,去而不回……。」在約伯記第三十九章中,神讓約伯思考野山羊和母鹿的生殖。野山羊和母鹿都遠離人群,人們很難像觀察家羊一樣觀察其妊娠期,但它們卻能在無人照料的情況下輕鬆生產,幼崽也能在無人保護的情況下迅速學會自保,「在荒野長大,去而不回」。神既然賜給動物這種本能,為什麼人的出生和成長會這樣困難呢?為什麼屬靈的生命還需要經歷種種苦難呢?
「誰放野驢出去自由?誰解開快驢的繩索?我使曠野作它的住處,使咸地當它的居所。它嗤笑城內的喧嚷,不聽趕牲口的喝聲。遍山是它的草場;它尋找各樣青綠之物。」神讓約伯思考野驢。「野驢」是在以色列曠野中生存的動物,神卻說野驢比人更加自由、生存能力更強。但只有野驢的創造者才有權給「放野驢出去自由」、「解開快驢的繩索」,人若簡單地把「不聽趕牲口的喝聲」當作愚蠢,才是真正愚蠢的「野驢」。「野牛豈肯服事你?豈肯住在你的槽旁?你豈能用套繩將野牛籠在犁溝之間?它豈肯隨你耙山谷之地?豈可因它的力大就倚靠它?豈可把你的工交給它做嗎?豈可信靠它把你的糧食運到家,又收聚你禾場上的谷嗎?」神讓約伯思考野牛。野牛非常兇猛,神賜給野牛巨大的力量,卻沒有讓它們像家牛一樣為人服務。這是創造者才有權決定哪些動物的力量可能被人所用。人若以為可以驅使一切力量,把神的恩典當作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是真正不順服的「野牛」。「鴕鳥的翅膀歡然扇展,豈是顯慈愛的翎毛和羽毛嗎?因它把蛋留在地上,在塵土中使得溫暖;卻想不到被腳踹碎,或被野獸踐踏。它忍心待雛,似乎不是自己的;雖然徒受勞苦,也不為雛懼怕;因為神使它沒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它。它幾時挺身展開翅膀,就嗤笑馬和騎馬的人。」神讓約伯思考鴕鳥的悟性。鴕鳥「把蛋留在地上」,實際上是用沙堆的溫暖孵卵。而鴕鳥似乎「想不到被腳踹碎,或被野獸踐踏」,也「忍心待雛,似乎不是自己的;雖然徒受勞苦,也不為雛懼怕」,實際上鴕鳥在遭遇襲擊時逃跑,可以把猛獸引開,而雛鳥可以平伏於地上隱蔽自己。創造主確實使鴕鳥看起來「沒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它」,但鴕鳥所領受的恩典卻是夠用的,奔跑的時速高達70公里,可以「嗤笑馬和騎馬的人」。人若用自己的膚淺認識來論斷一切,忽視神的恩賜,才是真正沒有智慧和悟性的「鴕鳥」。

「馬的大力是你所賜的嗎?它頸項上挓挲的鬃是你給它披上的嗎?是你叫它跳躍像蝗蟲嗎?它噴氣之威使人驚惶。它在谷中刨地,自喜其力;它出去迎接佩帶兵器的人。它嗤笑可怕的事並不驚惶,也不因刀劍退回。箭袋和發亮的槍,並短槍在它身上錚錚有聲。它發猛烈的怒氣將地吞下;一聽角聲就不耐站立。角每發聲,它說呵哈;它從遠處聞著戰氣,又聽見軍長大發雷聲和兵丁吶喊。」神讓約伯思考馬的力量和勇敢。馬不但力大,而且不怕刀劍,一旦被激動,就能不顧一切地衝鋒陷陣。神創造這樣適合爭戰的動物,既可以被用於自衛,也可以被用作侵略。人若用自己的簡單標準來判斷創造主的善惡動機,才是真正想不顧一切脫離神約束的「馬」。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借你的智慧嗎?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豈是聽你的吩咐嗎?它住在山岩,以山峰和堅固之所為家,從那裡窺看食物,眼睛遠遠觀望。它的雛也咂血;被殺的人在哪裡,它也在那裡。」神讓約伯思考鷹的習性。「一直向南」,指鳥類的季節性遷徙。不管人的科學如何發達,也無法改變動物的生態規律,因為這是創造主賦予它們的本能。鷹以銳利的目光而著稱,可以在高高的懸崖上搭窩,「從那裡窺看食物,眼睛遠遠觀望」,這是創造主單單賦予它們的能力。鷹也是專吃屍體的腐食動物,「它的雛也咂血;被殺的人在哪裡,它也在那裡」,令人厭惡。但神不但創造了鷹,還賦予它們敏銳的視力和翱翔的能力,用它們來清理腐屍,維持自然生態的平衡。人若傲慢地用自己的好惡來衡量鷹的用途,才是真正令人厭惡的「鷹雀」。神從宇宙一直問到動物,每一個問題,都會使約伯多一分謙卑、多一點敬畏。神沒有給出任何答案,因為約伯所需要的並不是答案,而是結果,就是親眼看見神(19:7)、更深地認識神。因此約伯不需要得著苦難的答案,而是要得著「主給他的結局」(雅5:11)。願我們今天也不要用自己有限的智慧和狹隘的標準揣測苦難的原因,而是要憑信心接受神為我們一生所定的計劃,也包括受苦的計劃,更要在一切環境和際遇中順服神!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