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戶又對約伯說>
讀經「伯35-37章」「以利戶又說:你以為有理,或以為你的公義勝於神的公義,才說這與我有什麼益處?我不犯罪比犯罪有什麼好處呢?我要回答你和在你這裡的朋友。你要向天觀看,瞻望那高於你的穹蒼。你若犯罪,能使神受何害呢?你的過犯加增,能使神受何損呢?你若是公義,還能加增祂什麼呢?祂從你手裡還接受什麼呢?你的過惡或能害你這類的人;你的公義或能叫世人得益處……。」在約伯記第三十五至三十七章中,以利戶又對約伯說,他再次引用曾抱怨說,惡人亨通,義人受苦,神為何如此賞罰不明呢?以利戶就回答說:「你要向天觀看,瞻望那高於你的穹蒼。你若犯罪,能使神受何害呢?你的過犯加增,能使神受何損呢?你若是公義,還能加增祂什麼呢?祂從你手裡還接受什麼呢?」這就是說,神至高無上,祂的旨意不受人的左右,祂的公義和榮耀都是完全的,人的惡行或善行不能增添祂什麼,也不能減少祂什麼,祂始終是祂的絕對完美。但人的罪惡並非對神毫無影響,惡人的罪孽使神忿怒,義人的跌倒令神憂傷,義人的順從叫神喜悅!「人因多受欺壓就哀求,因受能者的轄制(原文是膀臂)便求救,卻無人說:造我的神在哪裡?祂使人夜間歌唱,教訓我們勝於地上的走獸,使我們有聰明勝於空中的飛鳥。他們在那裡,因惡人的驕傲呼求,卻無人答應。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全能者也必不眷顧。何況你說,你不得見祂;你的案件在祂面前,你等候祂吧。但如今因祂未曾發怒降罰,也不甚理會狂傲,所以約伯開口說虛妄的話,多發無知識的言語。」以利戶指出,人在苦難中若只是哀求神救自己脫離苦難、質疑為什麼惡人不受報應,但卻不肯求神讓自己在「夜間歌唱」、借著苦難教訓自己,這在神的眼中就是「驕傲」,這樣的呼求就是「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全能者也必不眷顧」。以利戶認為,約伯在苦難中只顧「與神辯白」(16:21)、尋求「公斷」(19:7),卻不求神讓自己在「夜間歌唱」;只顧指教別人(27:11),卻不求神教訓自己。因為神「未曾發怒降罰」,所以約伯說話越來越「狂傲」,不斷「開口說虛妄的話,多發無知識的言語」。以利戶抓住了約伯內心深處那個自義,如果約伯一禱告,神就立刻回答,他還可以繼續維持「並不以口犯罪」(2:10)。但因為神遲遲沒有「應允」(19:7),約伯才發現自己裡面還摻雜著那麼多驕傲和苦毒,竟然會說出那麼多「無知識的言語」,根本不是自己以為的「精金」(23:10)。
「以利戶又接著說:你再容我片時,我就指示你,因我還有話為神說。我要將所知道的從遠處引來,將公義歸給造我的主。我的言語真不虛謊;有知識全備的與你同在……。」以利戶的發言還沒有結束,他接著對約伯說:「你再容我片時,我就指示你,因我還有話為神說」。以利戶又說:「有知識全備的與你同在」,就是以神的代言人自居。雖然以利戶的態度好像越來越狂,但他接下來所發表的,卻是最有見地的亮光,的確是「從遠處引來,將公義歸給造我的主」。而約伯居然沒有反駁,表明他已經不再介意以利戶的態度,而是被以利戶的屬靈洞見吸引住了。「神有大能,並不藐視人;祂的智慧甚廣。祂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為困苦人伸冤。祂時常看顧義人,使他們和君王同坐寶座,永遠要被高舉。他們若被鎖鏈捆住,被苦難的繩索纏住,祂就把他們的作為和過犯指示他們,叫他們知道有驕傲的行動。祂也開通他們的耳朵得受教訓,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他們若聽從事奉祂,就必度日亨通,歷年福樂;若不聽從,就要被刀殺滅,無知無識而死。」以利戶告訴約伯,神「並不藐視人」,「祂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為困苦人伸冤」,並且「時常看顧義人」,讓他們「永遠要被高舉」,這是神的心意。但以利戶提醒約伯,「義人」不是無罪的人,因為義人裡面也有「過犯」和「驕傲」,所以也需要神「開通他們的耳朵得受教訓,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以利戶就提醒約伯,義人若「被鎖鏈捆住,被苦難的繩索纏住」,是因為神要「把他們的作為和過犯指示他們,叫他們知道有驕傲的行動」。因此人在苦難中若謙卑安靜在神的面前,省察自己的內心和行為,求神光照引導,摒除驕傲,離棄罪惡,神將帶領他從苦境中轉回。若剛硬不肯迴轉,必然自食其果。
「那心中不敬虔的人積蓄怒氣;神捆綁他們,他們竟不求救;必在青年時死亡,與污穢人一樣喪命。神借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以利戶提醒約伯,「心中不敬虔的人」用錯誤的態度來對待苦難,固執地自以為義,結果只會在苦難中「積蓄怒氣」、越來越苦毒,在神的「捆綁」中「竟不求救」,結果是白白受苦、喪命。神也借著苦難救拔困苦之人,使人因著苦難接受神的管教和提醒,避免更大的災難和永遠的沉淪,因此人們常說:「苦難是神化裝的祝福」。「但你滿口有惡人批評的言語;判斷和刑罰抓住你。不可容忿怒觸動你,使你不服責罰;也不可因贖價大就偏行…神行事有高大的能力;教訓人的有誰像祂呢?誰派定祂的道路?誰能說:你所行的不義?」以利戶提醒約伯,「不可容忿怒觸動你,使你不服責罰」,自以為義,以致一直都想用辯白、爭訟來解決問題,這些掙扎其實於事無補,只會錯過神的功課,越來越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看不見神「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的美意。因此約伯不要因苦難重就拒絕接受,也不要在苦難中求死,以致見不到「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神要借著苦難教導人,祂是一位最好的教師(35:11)。「你不可忘記稱讚祂所行的為大,就是人所歌頌的。祂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神為大,我們不能全知;祂的年數不能測度…誰能明白雲彩如何鋪張,和神行宮的雷聲呢?祂將亮光普照在自己的四圍;祂又遮覆海底。祂用這些審判眾民,且賜豐富的糧食。祂以電光遮手,命閃電擊中敵人(或譯:中了靶子)。所發的雷聲顯明祂的作為,又向牲畜指明要起暴風。」以利戶借著風雨雷電提醒約伯重新思想神的智慧和能力。因為「祂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因此人都應該「稱讚祂所行的為大」。以利戶再論神的偉大,祂的奇妙作為人不能測透,說明苦難的奧秘也是如此。
「因此我心戰兢,從原處移動。聽啊,神轟轟的聲音,是祂口中所發的響聲。祂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地極。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雷電接連不斷。神發出奇妙的雷聲;祂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以利戶想到這些天象變化所顯示的意義,他就起敬畏的心。而這隆隆的「雷聲」,正是神即將親自回應約伯所說的:「祂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26:14)此時雨季即將來臨,約伯的苦難可能從春雨延續到秋雨(1:16),持續了整個夏天。「祂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這是以利戶第二次強調「神為大,我們不能全知」(36:26)。「祂對雪說:要降在地上;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祂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祂的作為。百獸進入穴中,卧在洞內。暴風出於南宮;寒冷出於北方。神噓氣成冰;寬闊之水也都凝結。祂使密雲盛滿水氣,布散電光之雲;這雲,是借祂的指引遊行旋轉,得以在全地面上行祂一切所吩咐的,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以利戶又說到,神降大雪封門,人獸休養生息。神使夏日當空,陽光滋潤萬物。雲的運動在人看來是隨機的,實際上「是借祂的指引遊行旋轉,得以在全地面上行祂一切所吩咐的」。因此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偶然,我們應該留意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是「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
「約伯啊,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神如何吩咐這些,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你知道嗎?雲彩如何浮於空中,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你知道嗎?南風使地寂靜,你的衣服就如火熱,你知道嗎?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嗎?這穹蒼堅硬,如同鑄成的鏡子。我們愚昧不能陳說;請你指教我們該對祂說什麼話。人豈可說:我願與祂說話?豈有人自願滅亡嗎?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金光出於北方,在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祂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祂;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祂都不顧念。」以利戶最後提醒約伯,「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既然他不能完全明白大自然中「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也承認「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26:14),那麼對於臨到自己身上的苦難,就不應該與神爭訟,妄言「我願與祂說話」。這裡以利戶連續用三個「你知道嗎?」來問約伯,「請你指教我們,該對祂說什麼話?」因此以利戶勸勉約伯,「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祂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都要敬畏祂。以利戶提醒約伯,敬畏神包括認識神的卓越崇高,認識自身的卑微渺小!神的公義、神的主權不容置疑!神當受敬拜而非評論,神當受尊崇而非質問!由此可見,以利戶的發言具有屬靈的亮光、屬靈的真理。以利戶為神發熱心,為神辯護,可見其愛神的心志,而且他對神的認識也頗為深刻。因此神最後責備了約伯的三個朋友,而沒有責備以利戶。但最為重要的是,以利戶在三十六至三十七章的發言,為約伯記三十八章耶和華神在旋風中對約伯說話,作出了直接的引介和預備。而當神自己出現時,才能讓約伯親眼看到,而不只是風聞有這些道理,這樣才能給約伯帶來真正堅固的力量。為此,願我們今天在勸責人時,不要用自己完美的論點來讓人信服,而是要像以利戶一樣成為為神預備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