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伯32-37章>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4-6 06: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伯32-37章」「我說,年老的當先說話;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但在人裡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尊貴的不都有智慧;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因此我說:你們要聽我言;我也要陳說我的意見……」。當「約伯的話說完了」之後,在約伯記第三十二章就有一個叫以利戶的人介入,他的發言一直貫穿到三十七章。以利戶比前三人都年輕,且聽過他們和約伯的對話。之前他一直持守「年老的當先說話,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所以緘默不言。但現在以利戶看見三友所說的話無理,不能折服約伯,而約伯自以為義,不斷用激烈的言辭,對神說出輕慢之語,因此在約伯和三友靜默之時,他禁不住開口說話:「你們要聽我言,我也要陳說我的意見」。「你們查究所要說的話;那時我等候你們的話,側耳聽你們的辯論,留心聽你們;誰知你們中間無一人折服約伯,駁倒他的話…。」以利戶表示,因為三位朋友「無一人折服約伯,駁倒他的話」,他才不得不出場發言。「我也不用你們的話回答他」,指以利戶不會像三位朋友一樣,毫無根據地定罪約伯,而是用神所啟示的智慧駁倒約伯。「他們驚奇不再回答,一言不發。我豈因他們不說話,站住不再回答,仍舊等候呢?…。」以利戶這樣說約伯與他三個朋友,都非常「驚奇不再回答,一言不發」。而以利戶因「裡面的靈」激動他,他不能不說。但以利戶表明,他說話的原則是「必不看人的情面,也不奉承人」,表示自己一定會客觀、公正的說。

「約伯啊,請聽我的話,留心聽我一切的言語。我現在開口,用舌發言。我的言語要發明心中所存的正直;我所知道的,我嘴唇要誠實地說出……。」在約伯記三十三章中,以利戶首先向約伯表明他的存心和說話都是正直,誠實的,他是根據神的靈,在他裡面的功用與引導而說話。他也是站在與約伯平等的地位說話,因他與約伯一樣,都是神用泥所造的人,所以他絕不用威嚴或勢力,驚嚇或壓迫約伯。「你所說的,我聽見了,也聽見你的言語,說:我是清潔無過的,我是無辜的;在我裡面也沒有罪孽。神找機會攻擊我,以我為仇敵,把我的腳上了木狗,窺察我一切的道路。」這裡以利戶引用約伯在十三章 24-27 節自辯時所說的話,他是「清潔無過的」,「是無辜的」,「也沒有罪孽」,這樣他難道就可以如此說神找機會攻擊他?神以他為「仇敵」?又在他的腳上木狗?難道神不知道他一切所行所作,還要「窺察」他?
「我要回答你說:你這話無理,因神比世人更大。你為何與祂爭論呢?因祂的事都不對人解說?神說一次、兩次,世人卻不理會…。」以利戶指出約伯說這樣的話,對神可謂是極其無理。因為約伯既然知道,神比世人更大,他怎能與祂這樣爭論呢?「神說一次、兩次」,意思就是神三番兩次地說話,「世人卻不理會」。神就會進一步又在夢中,和夜間的異象中教訓他,叫他不要隨從自己的謀算,攔阻人不要去行驕傲的事。「人在床上被懲治,骨頭中不住地疼痛,以致他的口厭棄食物,心厭惡美味…。」以利戶指出,神會借著人患病的痛苦經歷,提醒人死亡的可怕,引導人迴轉禱告神,接受神的救贖。神已經差派了許多「天使」向人說話,人只要聽從其中一位,就可以得救。「約伯啊,你當側耳聽我的話,不要作聲,等我講說。你若有話說,就可以回答我…。」約伯此時可能想有所回應,但神再也沒有給約伯機會發言,而是親自從旋風中回答約伯(39:1)。因為神使用以利戶這個工具的目的,不是為了與約伯辯論,而是為了喚醒約伯,光照他、預備他。

「以利戶又說:你們智慧人要聽我的話;有知識的人要留心聽我說。因為耳朵試驗話語,好像上膛嘗食物。我們當選擇何為是,彼此知道何為善……。」在約伯記第三十四章中,以利戶把講話的對象從約伯轉向在場的「智慧人」,包括所有的旁觀者。「耳朵試驗話語,好像上膛嘗食物」,呼籲他們用耳朵來分辨,約伯 所說的話,並邀請約伯和三位朋友一起來尋求共識。「約伯曾說:我是公義,神奪去我的理;我雖有理,還算為說謊言的;我雖無過,受的傷還不能醫治…。」以利戶又引用約伯在前面所說過的話,指出他說的這許多話,豈不都是對神譏誚的話。他指明約伯因自義而顯出的狂傲,他說的話都已是在「與作孽的結伴,和惡人同行」了,使他失去了對神的敬畏。「所以,你們明理的人要聽我的話。神斷不至行惡;全能者斷不至作孽。祂必按人所作的報應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神必不作惡;全能者也不偏離公平…。」以利戶論證「神斷不至行惡」,祂是創造者,不需要別人給祂授權,「派祂治理地,安定全世界」,因此神不會偏離公平。神若「專心為己」,就不必在墮落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只需要「將靈和氣收歸自己」,世界上所有拒絕神的人就立刻消亡。「你若明理,就當聽我的話,留心聽我言語的聲音。難道恨惡公平的可以掌權嗎?那有公義的、有大能的,豈可定祂有罪嗎?…。」以利戶又論證神「不徇情面」,神看一切「都是祂手所造」,祂對受造之物的管理都是公平的,並不會因為人的地位、財富和權力而有所偏心。「神注目觀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腳步。沒有黑暗、陰翳能給作孽的藏身。神審判人,不必使人到祂面前再三鑒察…」。以利戶證明「神審判人,不必使人到祂面前再三鑒察」,祂是一位全知的神。神既然「注目觀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腳步」,就不可能不了解真相。「有誰對神說:我受了責罰,不再犯罪;我所看不明的,求禰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以利戶對約伯說的都是實話,實話都容易刺痛人,但約伯居然沒有反駁,神也沒有再給他反駁的機會,就直接向他顯現了。

「以利戶又說:你以為有理,或以為你的公義勝於神的公義,才說這與我有什麼益處?我不犯罪比犯罪有什麼好處呢?……。」在約伯記第三十五章中,以利戶接著對約伯說:人不可自義過高而輕慢神。 約伯見惡人猖狂,沒有及時遭懲,他心有不平,認為他自己主張的公義勝過神的公義,他自己更有理。所以以利戶提醒約伯不要把自己的經歷看得這麼重要。神的旨意不受人的左右,祂的公義和榮耀都是完全的,不會因人類的良善增加,也不能被人類的罪惡減少;祂的旨意不會倚靠我們的努力而成就,也不會因著人的抵擋而落空。「人因多受欺壓就哀求,因受能者的轄制(原文是膀臂)便求救,卻無人說:造我的神在哪裡?祂使人夜間歌唱…」。以利戶指出,人在苦難中若只是哀求神救自己脫離苦難、質疑為什麼惡人不受報應,但卻不肯求神讓自己在「夜間歌唱」、借著苦難教訓自己,這在神的眼中就是「驕傲」,這樣的呼求就是「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全能者也必不眷顧」。以利戶認為,約伯在苦難中只顧「與神辯白」(16:21)、尋求「公斷」(19:7),卻不求神讓自己在「夜間歌唱」。他只顧指教別人(27:11),卻不求神教訓自己。因為神「未曾發怒降罰」,所以約伯說話越來越「狂傲」,不斷「開口說虛妄的話,多發無知識的言語」。

「以利戶又接著說:你再容我片時,我就指示你,因我還有話為神說。我要將所知道的從遠處引來,將公義歸給造我的主。我的言語真不虛謊;有知識全備的與你同在……。」在約伯記第三六章中,以利戶又明確的指出,他還有話為神說,要將公義歸給神,就是造他的主。「神有大能,並不藐視人;祂的智慧甚廣。祂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為困苦人伸冤…。」以利戶提醒約伯,神「並不藐視人」,「祂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為困苦人伸冤」,並且「時常看顧義人」,讓他們「永遠要被高舉」。以利戶又提醒約伯,「義人」不是無罪的人,因此義人裡面也有「過犯」和「驕傲」,所以也需要神「開通他們的耳朵得受教訓,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以利戶還提醒約伯,義人若「被鎖鏈捆住,被苦難的繩索纏住」,是因為神要「把他們的作為和過犯指示他們,叫他們知道有驕傲的行動」。「那心中不敬虔的人積蓄怒氣;神捆綁他們,他們竟不求救;必在青年時死亡,與污穢人一樣喪命…。」以利戶提醒約伯,苦難不但能用來懲罰和管教人,也可以用來醫治和救贖人。因此義人應當尋求苦難的目的,而不是詢問苦難的原因。「但你滿口有惡人批評的言語;判斷和刑罰抓住你。不可容忿怒觸動你,使你不服責罰;也不可因贖價大就偏行…。」以利戶提醒約伯,自以為義,以致滿腦子都想用辯白、爭訟來解決問題,這些掙扎其實於事無補,只會錯過神的功課,越來越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看不見神「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的美意。「你不可忘記稱讚祂所行的為大,就是人所歌頌的。祂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以利戶又借著風雨雷電也提醒約伯重新思想神的智慧和能力,因為「祂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人都應該「稱讚祂所行的為大」。以利戶也提醒約伯,既然約伯承認神的智慧和能力都是人無法測度的,就不應該質疑神,而是應該尋求神的旨意,因為「神借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

「因此我心戰兢,從原處移動。聽啊,神轟轟的聲音,是祂口中所發的響聲。祂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地極……。」在約伯記第三七章中,以利戶繼續以雷電雪雨風水之變化萬千為例,來說到神的大能與作為。他指明這些天象的變化,都不只是自然現象,都不是沒有意義的變化而已。他明確的指出,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 也都在神主宰的支配中,可以執行祂所吩咐的旨意。「祂對雪說:要降在地上;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祂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祂的作為…。」以利戶又強調,雖然「祂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但神不是要讓我們陷入不可知論或懷疑論,因為祂要「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祂的作為」。「約伯啊,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神如何吩咐這些,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你知道嗎?…。」以利戶最後提醒約伯,「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這樣對於臨到自己身上的苦難,就不應該自相矛盾地試圖與神爭訟,妄言「我願與祂說話」。「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金光出於北方,在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祂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祂;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祂都不顧念」。「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是以利戶最後的結論。以利戶也提醒約伯,一個真正「敬畏祂」的人,並不是「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不應該諷刺挖苦別人(26:2-4)。以利戶雖然不知道天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他卻相信即使「有雲遮蔽」,亮光也始終在烏雲之上,必要向人顯明。以利戶幫助約伯把心中的翻騰平息下來,預備迎見神。願我們今天在痛苦的時候,也要安靜的在神面前,這樣神也會借任何一個環境或人對我們說話,把我們從痛苦中帶出來!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