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約伯獨自表白的話>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4-2 23: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約伯獨自表白的話>
讀經「伯27-31章」「約伯接著說:神奪去我的理,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我指著永生的神起誓:我的生命尚在我裡面;神所賜呼吸之氣仍在我的鼻孔內。我的嘴決不說非義之言;我的舌也不說詭詐之語。我斷不以你們為是……。」約伯記第二十七至三十一章,是約伯獨自表白的話。「約伯接著說」,就是表示此處已經結束了三個回合的辯論。在約伯記第二十七章中,約伯「指著永生的神起誓…。」這是他唯一一次發誓。在聖經所記錄的誓詞中,這是最為嚴肅的一個,因為他的誓言是「指著奪去我公道的永生神,並使我心中愁苦的全能者起誓:只要我的生命尚在我裡面,神所賜的氣息仍在我鼻孔內,我的唇絕不說不義,我的舌也不說詭詐」。雖然約伯相信是「神奪去我的理,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但他仍然堅信神的公義和救贖,承認自己的生命氣息來自神,所以仍然指著神起誓。「我持定我的義」,意思是「我堅持我是義的」。既然約伯與人辯論是有理說不清,他就只能對神起誓、死不認罪:「我斷不以你們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為不正」。願我的仇敵如惡人一樣;願那起來攻擊我的,如不義之人一般。不敬虔的人雖然得利,神奪取其命的時候還有什麼指望呢?…。」約伯繼續指責無故控告者的結局就「如惡人一樣」、「如不義之人一般」,他們罔顧事實,訴詞「虛妄」空洞。而這些控告者,就是不遠千里前來安慰約伯的三位朋友。「神為惡人所定的分,強暴人從全能者所得的報(原文是產業)乃是這樣:倘或他的兒女增多,還是被刀所殺;他的子孫必不得飽食…。」這裡約伯描述「神為惡人所定的分」,與三位朋友對惡人結局的描述類似。這是約伯用此來證明自己清白,也順便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把三位朋友所說的惡人結局原樣奉還,因為約伯已經把他們當作無故指控自己的「惡人」。這三位朋友不遠千里地來看望約伯,擺上了代價、付出了真情,結果不但成為約伯的控告者,約伯也反過來指控他們是惡人,這是非常可惜的。

「銀子有礦;煉金有方。鐵從地里挖出;銅從石中熔化。人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陰翳的石頭,直到極處。在無人居住之處刨開礦穴,過路的人也想不到他們;又與人遠離,懸在空中搖來搖去…。」在約伯記第二十八章中,約伯指出人可用才智找得寶藏,但卻覓不到智慧,因為只有神擁有它,故此人不可與神相抗。這裡約伯詳細描述了當時人類的採礦技術,描述了當時人類最精巧、最複雜的採礦業,也表明人在採礦上的成功,顯明他們的聰明和勇氣已經勝過任何其他受造之物,但卻仍然無法尋見智慧。「然而,智慧有何處可尋?聰明之處在哪裡呢?智慧的價值無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無處可尋…。」約伯重複的問:「智慧有何處可尋?聰明之處在哪裡呢?」因他看到人能開採金銀、銅鐵和寶石,成就超過了所有的動物,卻找不到智慧,也無法用找到的金銀寶石換取智慧,這就使人顯得更加可悲。智慧並不能從人的科學技術和經濟貿易而來,人即使發展了最尖端的理論物理,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宇宙參數如此,但卻不知這些參數何以如此設定?「智慧從何處來呢?聰明之處在哪裡呢?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向空中的飛鳥掩蔽。滅沒和死亡說:我們風聞其名。」不但「一切有生命的」無法找到智慧,「滅沒和死亡」也只是間接聽到智慧的風聲,所以人無法借著通靈術從陰間找到智慧。智慧也不能從人的宗教哲學、文化藝術而來,人即使看透了世上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也無法參透智慧,最多只是「風聞其名」。「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因祂鑒察直到地極,遍觀普天之下…。」雖然約伯認為人不可能發現智慧,但他既不相信不可知論,也不相信懷疑論,而是始終堅信「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雖然人能「親眼看見各樣寶物」,發現隱藏的東西,甚至看得比飛鳥還多,但只有神才能看見世上的萬事萬物,只有創造者才知道受造之物被造的意義。今天人類科學技術已經遠遠超過約伯的時代,但真智慧仍然只能來自神的啟示。所以「祂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這是聖靈借著約伯的口所發表的偉大啟示。神並沒有把所有的智慧都啟示給人,祂賜給我們的智慧並不是用來滿足好奇、論斷別人,而是讓自己「遠離惡」,尋求永生。

「約伯又接著說:惟願我的景況如從前的月份,如神保守我的日子。那時祂的燈照在我頭上;我借祂的光行過黑暗…。」約伯記第二十九章記載了,約伯的心在仰望神手中的智慧之後,他就追憶蒙神恩典時的光景,他首先想到的是「那時祂的燈照在我頭上;我借祂的光行過黑暗」,「神待我有密友之情」,然後才提到健康、家庭和財富方面的恩典。可見約伯最看重的不是賞賜(1:9-11),而是與神的關係。「我出到城門,在街上設立座位;少年人見我而迴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約伯又追憶他以前不但富有,而且備受尊重、地位崇高。「在街上設立座位」(7節),原文是「在廣場設立座位」,表示約伯參與城裡的審判和仲裁工作。「耳朵聽我的,就稱我有福;眼睛看我的,便稱讚我;因我拯救哀求的困苦人和無人幫助的孤兒。將要滅亡的為我祝福;我也使寡婦心中歡樂…。」約伯又追憶他雖然富足,卻沒有為富不仁,而是撫孤恤寡、急公好義。約伯做人做得如此成功,對自己已經心滿意足,只盼「死在窩中」,平安善終。「人聽見我而仰望,靜默等候我的指教。我說話之後,他們就不再說;我的言語像雨露滴在他們身上…。」約伯追憶他過去所受的歡迎,「我說話之後,他們就不再說」,指眾人非常尊重約伯的話。「我的言語像雨露滴在他們身上」,比喻滿有恩典。約伯不但蒙神恩典,與神有「密友之情」,那麼神為什麼還讓他摔得這麼慘呢?所以對於一個落難的人來說,追憶往事並不能自我安慰,只會帶來更大的傷痛。

「但如今,比我年少的人戲笑我;其人之父我曾藐視,不肯安在看守我羊群的狗中。他們壯年的氣力既已衰敗,其手之力與我何益呢?…。」在約伯記第三十章中,約伯悲嘆他「如今」受辱的光景,「比我年少的人戲笑我」,與過去「少年人見我而迴避」形成強烈的對比。約伯今非昔比,反而成了社會邊緣人物的笑柄,這是對約伯極大的精神打擊。「現在我心極其悲傷;困苦的日子將我抓住。夜間我裡面的骨頭刺我,疼痛不止,好像啃我…。」約伯又悲嘆他日夜遭受病痛的折磨,「現在」與過去、「困苦的日子」與「秋天的日子」(29:4)強烈對比,使他相信這是神在「殘忍」對待他、「追逼」他,要使他「臨到死地」,但他卻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就像塵土和爐灰一般」,比喻自己像垃圾一樣被拋棄了。所以他說:「主啊,我呼求禰,禰不應允我;我站起來,禰就定睛看我」。「然而,人仆倒,豈不伸手?遇災難豈不求救呢?人遭難,我豈不為他哭泣呢?人窮乏,我豈不為他憂愁呢?…。」約伯悲嘆他孤獨無助,他過去憐憫人、幫助人,現在自己有難,卻沒有「善有善報」。一個慣於發號施令、施捨給予的人,現在低三下四地請求憐憫和幫助,卻無人肯施援手。這種內心的刺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我仰望得好處,災禍就到了;我等待光明,黑暗便來了」,意思是好人沒有好報。約伯過去所活出的尊貴與見證,他現在所陷入的痛苦和落差,但他始終「沒有容口犯罪」(31:30),這是真是可貴之至。

「我與眼睛立約,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從至上的神所得之分,從至高全能者所得之業是什麼呢?…。」在約伯記第三十一章中,約伯否認一切能想到的罪名,誓言自己的清白。約伯一共否認了10項罪名,他既沒有做不該做的事,也沒有不做應該做的事。不但沒有干犯神,而且主動愛人如己。約伯首先否認貪戀女色的罪。「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意思是怎能凝望少女呢?約伯所關心的並不是在人前如何表現,而是在神面前如何交賬:「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我若與虛謊同行,腳若追隨詭詐;(我若被公道的天平稱度,使神可以知道我的純正;)…。」這裡約伯否認虛謊詭詐的罪,約伯的誠實是讓心決定眼目,「我的心若隨著我的眼目」,意思是如果眼見的利益足夠大,心就無法再堅持誠實。「我若受迷惑,向婦人起淫念,在鄰舍的門外蹲伏…。」這是否認通姦行淫的罪,他沒有娶三妻四妾,也沒有鬧婚外情的事。「我的仆婢與我爭辯的時候,我若藐視不聽他們的情節…。」這是否認藐視他人的罪,他連奴隸都不藐視,更何況是自由人呢?「我若不容貧寒人得其所願,或叫寡婦眼中失望,或獨自吃我一點食物,孤兒沒有與我同吃…。」約伯在此表明他常作扶弱濟貧,照顧寡婦孤兒,他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因他怕神降災禍,他知道神的威嚴,他從不敢妄為。「我若以黃金為指望,對精金說:你是我的倚靠;我若因財物豐裕,因我手多得資財而歡喜…。」這是否認背棄真神的罪,因為無論是拜金銀還是拜日月,無論是倚靠錢財還是倚靠偶像,都是「背棄在上的神」。「我若見恨我的遭報就歡喜,見他遭災便高興;(我沒有容口犯罪,咒詛他的生命;)…。」這是否認幸災樂禍的罪。有多少人敢誇口從未對仇敵「遭報」,而有瞬間的高興呢?有多少信徒不曾為心目中的惡人「遭災」而「感謝神」呢?但是約伯卻做到了。

「若我帳棚的人未嘗說,誰不以主人的食物吃飽呢?(從來我沒有容客旅在街上住宿,卻開門迎接行路的人;)」這是否認吝嗇待人的罪。約伯「開門迎接行路的人」,這是主動地照顧有需要的客旅。「我若像亞當(或譯:別人)遮掩我的過犯,將罪孽藏在懷中;因懼怕大眾,又因宗族藐視我使我驚恐,以致閉口無言,杜門不出;」這是否認假冒為善的罪。約伯並沒有否認自己是罪人,但他一旦發現自己有罪,就立刻獻祭(1:5),並不隱瞞。「惟願有一位肯聽我!(看哪,在這裡有我所畫的押,願全能者回答我!)願那敵我者所寫的狀詞在我這裡!我必帶在肩上,又綁在頭上為冠冕。我必向祂述說我腳步的數目,必如君王進到祂面前。」約伯堅信自己無罪,所以他「必帶在肩上,又綁在頭上為冠冕」,就像有尊嚴的王子一樣,充滿自信地進到神的面前,陳明自己無罪。「我若奪取田地,這地向我喊冤,犁溝一同哭泣;我若吃地的出產不給價值,或叫原主喪命…。」約伯又否認他巧取豪奪的罪,這是最後的補充。「約伯的話說完了」,是神主動讓他把所有的話都講完了,所有的痛苦都發表了。而約伯在痛苦中對神貌似質疑和詰問,不是悖逆和冒犯,而恰恰是他對神不離不棄、堅強信心的表現。約伯始終沒有如撒旦所斷定的那樣咒詛神,反而在極度的痛苦、委屈之中,時時地、不斷地轉向神,對神哭訴、求神憐憫,並在朋友的誤解、神的沉默、眾人的唾棄和不止息的痛苦中,在貫穿約伯記全書中發出數段信心宣告,使撒旦蒙羞、使神得榮耀,感人肺腑。為此,願我們都要有約伯那樣的信心,並要像約伯那樣在苦難中,在面對未知時,都要對神不離不棄!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