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約伯回答瑣法>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3-25 22: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約伯回答鎖法>
讀經「伯12-14章」「約伯回答說: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並非不及你們。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我這求告神、蒙祂應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譏笑的;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安逸的人心裡藐視災禍;這災禍常常等待滑腳的人。強盜的帳棚興旺,惹神的人穩固,神多將財物送到他們手中……。」在約伯記第十二至十四章中記載了,約伯回答鎖法。約伯因瑣法苛刻的言語,就以諷剌的話回答反擊他說:「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這是指責他自認為像神一樣,在人間有智慧。瑣法說約伯是一頭毫無知識的「野驢」(11:12),約伯就說:「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並非不及你們」。三位朋友所說的因果報應只是普通人的常識,「誰不知道呢?」所以這些觀念不能滿足約伯靈里的饑渴,不能完全解釋約伯所觀察到的現實。「我這求告神、蒙祂應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譏笑的」,約伯哀嘆自己這個認識神,品格正直的人,竟成了譏笑的對象。「安逸的人」,是指三位朋友,他們自認為沒有犯罪,所以才蒙神祝福、生活安逸。因此他們「心裡藐視災禍」,不但無法體會別人的苦難,反而認定受苦者都是因罪受罰。我們若在「安逸」中站著說話不腰疼,冷漠、超然地定罪別人,一旦自己落在苦難之中,那套因果報應的膚淺神學必然會「等待滑腳的人」。瑣法的無禮大大刺激了約伯,使他從爭辯變成了譏諷。「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看這一切,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做成的呢?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祂手中。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嗎?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約伯說連禽獸都知道一切都是「耶和華的手做成的」,因為「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祂手中」,言下之意,瑣法連禽獸都不如。「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嗎?」表示約伯很用心地聽三友的話,想明白自己哪裡有錯,但怎麼「試驗」也分辨不出正確,怎麼「嘗」也品嘗不出滋味。「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意思是「我怎麼看不出年老的就有智慧,壽高的就有知識?」他們還不如禽獸,能從神的作為中去找答案。「在神有智慧和能力;祂有謀略和知識。祂拆毀的,就不能再建造;祂捆住人,便不得開釋。祂把水留住,水便枯乾;祂再發出水來,水就翻地。在祂有能力和智慧,被誘惑的與誘惑人的都是屬祂…。」約伯在此宣告「在神有智慧和能力;祂有謀略和知識」,這是他始終堅持的立場(9:4)。約伯列舉了萬物的浮沉、人類的興衰,並強調了神的「智慧和能力」。因此人不能用有限的智慧去揣測無限的神,更沒有資格要求神按照人膚淺的公義標準賞善罰惡。世事錯綜複雜,人所認定的善,未必是真善,人所認定的惡,未必是真惡。因此三位朋友也不能一口咬定約伯是因犯罪受苦,強迫他為認罪而認罪。

「這一切,我眼都見過;我耳都聽過,而且明白。你們所知道的,我也知道,並非不及你們。我真要對全能者說話;我願與神理論。你們是編造謊言的,都是無用的醫生。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約伯繼續責備三友所講的受苦的道理不能解答他的問題,所以他「要對全能者說話」,只有神自己才能啟示祂的作為。因此約伯轉而要與神理論,要得個明白。約伯十分清楚,他受苦並非直接來自犯罪,而他的三友為神辯護其實是「編造謊言」,「都是無用的醫生」。約伯就請他們不要再作聲,這就算他們的智慧。「請你們聽我的辯論,留心聽我口中的分訴。你們要為神說不義的話嗎?為祂說詭詐的言語嗎?你們要為神徇情嗎?要為祂爭論嗎?祂查出你們來,這豈是好嗎?人欺哄人,你們也要照樣欺哄祂嗎?你們若暗中徇情,祂必要責備你們。祂的尊榮豈不叫你們懼怕嗎?祂的驚嚇豈不臨到你們嗎?你們以為可記念的箴言是爐灰的箴言;你們以為可靠的堅壘是淤泥的堅壘。」約伯的情緒越來越激動,不但要朋友聽他的辯論,還把三友比作「爐灰的箴言」,即他們的話並沒有真實的價值,是「為神說不義的話」、「為祂說詭詐的言語」。「淤泥的堅壘」,是比喻三位朋友的話毫無用處,只是「欺哄」神。「你們不要作聲,任憑我吧!讓我說話,無論如何我都承當。我何必把我的肉掛在牙上,將我的命放在手中。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有誰與我爭論,我就情願緘默不言,氣絕而亡。」約伯又請他們不要再作聲,任其他說話。「把我的肉掛在牙上」,約伯是在說自己的話會給他帶來危險,但不管怎樣,他還是決心把話說完。「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這是約伯因信靠神而說的話,無論神允許什麼事臨到他,也無論神加給他何等的重擔,就是殺他,他也堅定的信靠神。「有誰與我爭論,我就情願緘默不言,氣絕而亡」,自從約伯的朋友們指責他有罪以來,他一直堅持自己有權在神面前為自己辯護,現在事情已經發展到他要麼說話,要麼就死的程度。

「惟有兩件不要向我施行,我就不躲開禰的面:就是把禰的手縮回,遠離我身;又不使禰的驚惶威嚇我。這樣,禰呼叫,我就回答;或是讓我說話,禰回答我。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禰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約伯求神的兩件事是:收回對他的刑罰,對他說話,回答他的問題。「我就不躲開禰的面」,意思是說我就不會從禰的面前被驅逐。約伯又列舉了可能的「罪孽和罪過」、「過犯與罪愆」,將自己赤露敞開,求神讓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對約伯而言,最難以忍受的並不是,身體的疾病所帶來的痛苦或朋友們的誹謗,而是「神的沉默」。「禰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禰要驚動被風吹的葉子嗎?要追趕枯乾的碎秸嗎?禰按罪狀刑罰我,又使我擔當幼年的罪孽…」。約伯不明白為何在他的苦難中神緘默不言,彷佛把他當成仇敵,一句話也不回答他。約伯承認自己「幼年的罪孽」,但他一定要知道這次是什麼特別的罪,使得神向他「掩面」不顧、把他「當仇敵」,這是約伯向神的傾述。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這樣的人禰豈睜眼看他嗎?又叫我來受審嗎?誰能使潔凈之物出於污穢之中呢?無論誰也不能!人的日子既然限定,他的月數在禰那裡,禰也派定他的界限,使他不能越過,便求禰轉眼不看他,使他得歇息,直等他像僱工人完畢他的日子。」約伯承認神對於生命的主權,但他從個人的不幸看到人類的悲苦,對現實完全絕望,因此他再次求神「轉眼不看他,使他得歇息」。「出來如花,又被割下」,形容人生的美好短暫而虛幻。「誰能使潔凈之物出於污穢之中呢?無論誰也不能!」言下之意就是「只有神能」。這是約伯對人性最深刻的認識,也是他對神始終的信心。「像僱工人完畢他的日子」,指僱工在晚上得著歇息,比喻人生最後只是等著死亡來解脫勞苦。約伯認為這樣有限的生命,還值得無限的神來鑒察、審判嗎?

「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其根雖然衰老在地里,干也死在土中,及至得了水氣,還要發芽,又長枝條,像新栽的樹一樣。但人死亡而消滅;他氣絕,竟在何處呢?…。」
約伯又用自然事物來對比人的死亡。樹木雖然衰老、枯乾,但只要「得了水氣」就會復甦,而人卻「死亡而消滅」。河湖雖然在旱季會幹涸,但在雨季又會充滿水,而人躺下了卻「不再起來」。在極度的痛苦之中,約伯一面充滿了沮喪,一面在這兩個比喻之中,又隱藏了對復活的盼望,所以問「他氣絕,竟在何處呢?」他所不明白的是,神現在把他的舊生命「砍下」,正是要讓他的新生命能夠「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所以這些問題,一步一步地把他引向「主給他的結局」(雅5:11)。「惟願禰把我藏在陰間,存於隱密處,等禰的忿怒過去;願禰為我定了日期,記念我。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我只要在我一切爭戰的日子,等我被釋放(或譯:改變)的時候來到。禰呼叫,我便回答;禰手所做的,禰必羨慕」。這裡「惟願禰把我藏在陰間,存於隱密處,等禰的忿怒過去」,表示約伯將帶著信心下到死亡之中,相信死亡只是暫時被神「藏在陰間,存於隱密處」,等待祂的「忿怒過去」。但他還不明白,神的「忿怒」到底要對付什麼呢?什麼時候才是神所定的「日期」呢?神「手所做的」到底要成就什麼呢?雖然神未曾回答一句,但祂卻借著三個工具的引導,使約伯對生命的思考越來越深刻,心思越來越往前行、越來越接近神的「旨意」(42:2)。「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只有神能,所以約伯盼望自己「被釋放的時候來到」。「禰呼叫,我便回答」,指約伯盼望神喚醒藏在陰間的他。「禰手所做的,禰必羨慕」,意思是神既然精心創造了約伯的生命(10:8-12),也一定對他早有計劃。這是約伯盼望的根基,也是信徒在一切苦難中的把握。神的手絕不會在我們的生命中做沒有意義的工作,祂渴望在我們身上得著結果,祂也必成就這結果。而我們所當做的,就是像約伯一樣不住地求問神:「禰要在我身上做成什麼?」「但如今禰數點我的腳步,豈不窺察我的罪過嗎?我的過犯被禰封在囊中,也縫嚴了我的罪孽。」約伯又看見自己目前的苦難,和神對他的生活的監察。但他盼望由神來「遮蓋」自己的罪,真正與神恢復關係。

「山崩變為無有;磐石挪開原處。水流消磨石頭,所流溢的洗去地上的塵土;禰也照樣滅絕人的指望。禰攻擊人常常得勝,使他去世;禰改變他的容貌,叫他往而不回。他兒子得尊榮,他也不知道;降為卑,他也不覺得。但知身上疼痛,心中悲哀。」約伯已經表達了他的希望,現在他卻指責神如此對待他的人生,使他的希望破滅了,他用崩山走石來比喻人生的悲劇。約伯此時心目中的死亡,是與家人永遠隔離,只知道為自己「身上疼痛,心中悲哀」。當罪人被神「攻擊」的時候,如果沒有救贖,這就是唯一的結局,那是最可怕的事。但「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傳3:11)。人只有懼怕永死,才能轉而尋求永生:「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乃是永生」(羅6:23)。約伯對瑣法的第一次回應結束了。瑣法的言語無禮、定罪武斷,講論毫無新意,但瑣法這個工具在神手中的用途,卻是刺激約伯離開自憐,不再哀嘆「智慧豈不是從我心中趕出凈盡」(6:13),而是重新思考自己所信的是怎樣一位神,直面自己內心深處最大的苦痛,對生命、死亡和救贖進行更深刻的思考。那麼今天我們如果也落在約伯的處境中,並向神呼求而得不到回應時,我們仍信神嗎?我們能在痛苦試煉中,信靠神嗎?如果我們今天能夠真正的認識,神是永不失信的神,我們就能信靠祂。又因為我們相信,神就是那位滿有豐盛的恩典、慈愛和憐憫的神,我們就會信靠順服神。為此,願我們今天面臨困境,在痛苦中,都要因神的屬性來親近祂,信靠敬拜祂,來到神的寶座前讚美祂,這樣撒但就逃走,恐懼就消失,我們就能靠主,在一切的事上都能得勝有餘!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6-28 13: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