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4: 1-11」「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原文是你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在希伯來書第四章中,作者在引述了古時以色列人因不信而不得進入神的安息為鑒戒,在此他就勸勉希伯來信徒,應當竭力進入神為我們所存留的安息。因以色列人所要進入的安息,不過是迦南屬地的安息,是暫時的、不完全的。但神在基督里為我們所存留的安息,乃是永遠完全而更美的安息。這樣我們就當更加鄭重神的應許,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到了。在這段經中作者首先說:「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這「既」字表示,上章所論以色列人有進入神安息的應許,就是我們進入安息之應許的象徵。「祂安息」,指神的安息,又稱「我的安息」(來3:11;4:3)、「祂的安息」(來3:18)。「祂安息的應許」,指在基督里真實的安息,是舊約時代的安息日和安息之地迦南地所預表的。在摩西律法下的以色列人,既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這樣我們就可知道,我們在基督的恩典下,也有比以色列人更美的安息的應許,既是這樣,我們「就當畏懼」。這是提醒信徒應當存敬畏的心,認真思想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失敗,不要因為不信而惹神發怒,也像他們一樣不能進入神的安息。當時的希伯來信徒對神為他們存留之應許,似乎不太經心,所以聖經特別用這樣重的語氣提醒他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按著肉身說,是那些倒斃曠野的以色列人的子孫,他們的祖先既曾因不信不能進入安息,則現今他們再有進入神安息的應許,就當格外存敬畏、戰兢的態度,不可再像他們祖先那樣,失去神為他們所預備的上好福分了。「趕不上」,意即沒有得著神所應許的福分。這句話顯示我們在奔走屬靈的路程上,應當有追趕的態度,否則就會漸漸的落後,起初只是「似乎是趕不上」,後來卻變成實在趕不上了。
「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這「福音」在此不是指得救的福音,而是指「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像傳給他們一樣」,指能夠進入祂安息的應許,正像在舊約時代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道」指傳給他們的福音,亦即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指那些倒斃在曠野里的以色列人,因為他們沒有信心去領受所聽見「道」,即有關進入祂安息之應許的話,結果不能進入迦南。這也是告許我們,神在舊約借先知所傳給以色列人的道,與我們所聽見的福音,都須要用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已經相信的人」,指有信心的人。「得以進入」,表示神的安息不全然是將來才可以得到的,就在現今「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就「得以進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是引自詩篇95:11。「起誓說」,指非常嚴重的宣告。「斷不可」,指斷然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指享受神所應許的安息。「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造物之工」,指神所有創造之工。「已經成全了」,意指神的造物之工既然已經因祂的話語而完完全全得著成就。「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第七日」,指神創造的第七日。「有一處」,是指創世記2:2,「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歇了」,不僅是停工,並且還含有功成及滿意的意思。「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表明在創世之工完成的時候,神的安息就已經預備好了。「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又有一處」,表示本節「我的安息」與上一節的「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是同一件事。「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是本書第三次提到這句話,指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因不信而不得進入迦南的安息而說。因此那些倒斃在曠野的以色列人,所不能進入的不僅是迦南地的安息,也是迦南地之安息所預表的神自己永恆的安息,這安息自創世以來就已經預備好,是神定意要與祂的百姓所分享的。
「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必進安息的人」,指那些蒙神賜給真實信心的人,有信心的人必能進入神的安息。「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不信從」是指用行動表明內心的不信。「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大衛的書」,指大衛所寫的詩篇。「又限定一日」,指神再度給了機會。「如以上所引的說」,指以上所引詩篇95:7-8的話,「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今日」是神所賜給我們的機會,我們應當抓緊「今日」聽從祂的話。本書一共七次提到「今日」,可見其重要性。大衛既受靈感引證以色列人的事,勸告了當時的以色列人,現在寫希伯來書的人,也同樣受聖靈感動,引證大衛的話,警告希伯來信徒。這樣我們豈可仍然硬著心,不留意神的警告?「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若是…已叫他們享了安息」,此為假定語氣,表示並未叫他們得享安息。「約書亞」在摩西之後帶領以色列人進入了迦南地,但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並沒有完全享受到安息,他們在士師當政的幾百年裡不斷地因悖逆神而遭受仇敵的攻擊。「別的日子」,就是詩篇95:11中的「今日」,這首詩是在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之後作的,因此神所應許的永恆安息,約書亞沒有做到,只有主耶穌能做到。
「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這樣看來」,是承上啟下的話,表示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並沒有真正享受到神所應許的安息,而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4:21),因為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都是實在的(林后1:20),故此神所應許的安息仍然為我們存留。「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意指與舊約的安息日不同的安息。安息日的安息乃是神創造工作之完成,這樣「另一個安息日的安息」,就是指神救贖工作之完成的安息。所以這裡「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意思就是神為我們存留的,是人借著堅守信心而在基督裡面得著的安息。「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信徒現在「進入安息的」,正是神自己的安息。「神歇了祂的工」,表明對祂工作的成果完全滿意。我們「歇了自己的工」,也表明我們完全滿意於神工作的成果。而信徒到了永世里的時候,就會真正享受那永遠完全的安息,真正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所以雖然信徒在今世所能預嘗到的福分不夠完全,但神所為我們存留的屬天福分,乃是完全的,並且是我們至終必能完全享受到的。「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所以」是承接上文的意思,由於上面所說的原因,所以我們就當竭力進入那安息。「務必竭力」,是指竭力持定信心。「免得」,意指若非如此,就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學那不信從的樣子」,就是效法失敗的榜樣。「跌倒了」,指無法達到目標。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把握神的應許,不要「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而是要「竭力進入那安息」,就是進入神應許的安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