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來3: 7-19>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3-22 06: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來3: 7-19」「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在希伯來書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當希伯來書的作者把基督超越摩西的論證陳述之後,接著就以以色列人在曠野的例子來警告當日的猶太信徒,同樣也是今日的信徒「不可硬著心」。作者首先引述舊約詩篇95: 7-11的話,他說:「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聖靈有話」,指聖經上的話就是聖靈的話。「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今日」,意指趁著還活在世上的時候。「若」字表示我們,有可能聽祂的話,也有可能不聽祂的話,其決定權在乎我們自己。「就不可硬著心」,「硬著心」,就是心裡頑固,不讓神的話在心中產生作用,不順從神。以色列人用「心」代表整個人格,包括理性、情感和意志。所以「硬著心」就是指在理性上不認可神的聲音,在情感上反感神的聲音,在意志上拒絕接受神的聲音。「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他們經過紅海,進入曠野。而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生活,是惹神發怒的生活,充滿各種的失敗和怨言。「惹祂發怒、試探祂」,這是特指瑪撒和米利巴的事件說的,因希伯來文瑪撒意即試探,米利巴意即爭鬧,有觸怒之意,這兩次的事件各記於出埃及記17:1-7,和民數記20:1-13節。「在那裡,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在那裡」,就是在曠野中。「你們的祖宗」,指以色列人的祖宗,就是摩西從埃及地帶出來的那些人。按民數記14:22說,他們一共十次試探神,這十次的試探都無非是由於不信和體貼肉體。「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他們一面觀看神的大作為,一面得罪神,試探神。不但出埃及的頭兩年是這樣,以後受管教的三十八年中仍沒有改變。

「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裡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那世代的人「,是指倒斃在曠野的那一世代以色列人。「說:他們心裡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常常」,指他們繼續不斷地犯錯,並非偶爾觸犯一次。「迷糊」,指完全失去分辨的能力。「不曉得」,指根本一點也不認識。神的作為對以色列人本是很清楚的,因神為他們行了許多的神跡,這是當時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可是他們的心卻迷糊到一個地步,觀看神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竟然不曉得神的作為。所以神「厭煩那世代的人」。並且說:「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神「在怒中起誓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宣告。「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斷不可」,是一個非常決斷的用字。「進入我的安息」,指進入迦南「安息地」(申12:9)。因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宣告,所以作者就勸勉信徒:「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你們」,是指新約的信徒們,就是「弟兄們」。「謹慎」,意指要小心避免犯下舊約以色列人的錯誤。「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免得」,這是本書勸勉的話中一再使用的詞。「你們中間」,指信徒中間。「或有人」指有些人。這表示當日以色列人所犯的錯誤,現今在信徒們中間亦有人可能重蹈覆轍。「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不信的噁心」,就是一顆不信神的心,是邪惡的,人要是有不信的噁心,就會離棄神,拒絕神,向神說不。不信」神是聖經中最大的罪,其結局就是滅亡。

作者就進而勉勵他們:「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即還活在世上的時候,總要「天天彼此相勸」。「相勸」,指提醒、勸告和勉勵,目的就是:「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這是作者擔心他們中間發生的事,事先忠告他們嚴重的後果。我們也當把「天天彼此相勸」的忠告,應用到今天的時代,因為人的罪性和撒但的試探從來沒有變過。我們「天天」都有可能「被罪迷惑」,如果不活在彼此相交的團契里,更容易自我感覺良好,漸漸就習以為常,「心裡就剛硬了」。「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起初」,指個人信仰的開端。「確實的信心」,指堅決有把握的信心,在任何攻擊之下都不屈服。我們若能將這樣的信心「堅持到底」,就證明這是神所賜真實的信心。「就在基督里有分了」,在此特指享受在基督里的安息。也就是說,在基督里有分,才得享受祂的安息,在基督之外,就不得進入祂的安息。「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祂發怒的日子一樣。』」這節聖經在7-8節已經引用過,這樣重複引用,顯明這警告性的話是信徒所當重視的。這也是告訴我們,神在已往曾經向那些不信從祂的以色列人發過怒,在末后神也要向那些背逆祂的人發怒(羅2:4-5),但在今日神仍等候我們聽從祂的話。我們既看見已往許多先例,聽見關於將來的許多警告,就不可硬著心,應當趁著「今日」聽從祂的話。這裡「像惹祂發怒的日子一樣」,就是指四十年在曠野的日子。

「那時,聽見祂話惹祂發怒的是誰呢?豈不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作者在提出了問題,然後都用「豈不是」來回答。而惹神發怒的竟是神借摩西所領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神的救恩不僅要救他們「從埃及出來」,更要帶他們進入迦南地。而出了埃及卻不能進迦南的人,一生停留在曠野里沒有安息,比在埃及更可憐。「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四十年之久」,顯明了神的「恩慈、寬容、忍耐」(羅2:4),給人時間悔改。「屍首倒在曠野」,指這些人沒能進入迦南的安息,也表明得罪神的後果是可怕的。「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祂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這「不信從」,就是以外面的行動表達裡面的「不信」,這就是犯罪。以色列人雖然出了埃及,卻沒有進入迦南,即沒有進入「祂的安息」,最大的原因是由於「不信」,他們的眼睛只看當前路程的艱難,不信神的應許能夠兌現,不信神能帶領他們經過這艱難的曠野進入迦南。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所以他們這一代的人都不能進安息,神罰他們要在曠野多走四十年,直到這叛逆的一代全都死在曠野。今天在信徒的生命中所存在著的危險是,多少時候,雖然我們口裡說信神,但是我們在實際的表現上,卻顯示出我們的不信。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以以色列人的失敗為鑒戒,不再重蹈他們的覆轍,我們要「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這樣我們「就在基督里有分了」!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