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斯9-10章>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3-11 05: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斯9-10章」「十二月,乃亞達月十三日,王的諭旨將要舉行,就是猶大人的仇敵盼望轄制他們的日子,猶大人反倒轄制恨他們的人。猶大人在亞哈隨魯王各省的城裡聚集,下手擊殺那要害他們的人。無人能敵擋他們,因為各族都懼怕他們。各省的首領、總督、省長,和辦理王事的人,因懼怕末底改,就都幫助猶大人……。」在以斯帖記第九章中記載了,在「亞達月」,就是猶太歷的十二月。「亞達月十三日」,本來是哈曼掣籤出來滅絕猶大人的日子(3:7)。但在神的安排下,王頒布了新的諭旨,允許猶太人反擊自衛。當那重大的日子十二月十三日來到時,「猶大人的仇敵盼望轄制他們的日子,猶大人反倒轄制恨他們的人」。「反倒」,再一次證明神有至高主權,掌管一切。猶大人在亞哈隨魯王各省的城裡聚集,「擊殺那要害他們的人」。這些「要害他們的人」,並非普通人,而是哈曼以「奪他們的財為掠物」(3:13)為誘餌,用了兩個月精心發動起來的雇傭軍。而眾首領因末底改的地位,而懼怕他,便轉而「幫助猶大人」,就是在道義上或武力上支持猶大人。「末底改在朝中為大,名聲傳遍各省,日漸昌盛。猶大人用刀擊殺一切仇敵,任意殺滅恨他們的人。在書珊城,猶大人殺滅了五百人;又殺巴珊大他、達分、亞斯帕他、破拉他、亞大利雅、亞利大他、帕瑪斯他、亞利賽、亞利代、瓦耶撒他;這十人都是哈米大他的孫子、猶大人仇敵哈曼的兒子。猶大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這時末底改的「名聲傳遍各省」。而「猶大人用刀擊殺一切仇敵,任意殺滅恨他們的人」,單在書珊城就殺了五百人。這裡又同時列出哈曼的十個兒子的名字,可能是為了表明他們同時被殺。哈曼誇耀自己「眾多的兒女」(5:11),結果十個執迷不悟的兒子全部被殺。神早已宣告,祂「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出17:14)。過去掃羅沒有照神的吩咐做到的,如今在被擄之地的百姓卻做到了,而且不像掃羅那樣貪戀財物(撒上15:18-19)。可見神的權柄在被擄之地通行,更是顯出得勝的榮耀。

「當日,將書珊城被殺的人數呈在王前。王對王后以斯帖說:『猶大人在書珊城殺滅了五百人,又殺了哈曼的十個兒子,在王的各省不知如何呢?現在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還求什麼,也必為你成就。』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求你准書珊的猶大人,明日也照今日的旨意行,並將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在木架上。』王便允准如此行。旨意傳在書珊,人就把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起來了。亞達月十四日,書珊的猶大人又聚集在書珊,殺了三百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當日,人將書珊城被殺的人數呈在王前,王聽到這消息就問以斯帖:「在王的各省不知如何呢?」但王還詢問王後有什麼要求,並要賜給她。以斯帖就求王允許百姓在書珊城的自衛行動延長一天,這可能是因為哈曼在城中的勢力很大,甚至被王處死之後八個月,他的十個兒子還在繼續活動,所以需要延長自衛期。哈曼在八個月以前已經被處死,但猶大人到現在才「殺了哈曼的十個兒子」,表明並不是「因父殺子」(申24:16),而是因為他們主動攻擊神的百姓。因此以斯帖請求「將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在木架上」,和他們的父親一樣(7:10),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警告仇敵不要繼續抵擋神。「在王各省其餘的猶大人也都聚集保護性命,殺了恨他們的人七萬五千,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這樣,就脫離仇敵,得享平安。亞達月十三日,行了這事;十四日安息,以這日為設筵歡樂的日子。但書珊的猶大人,這十三、十四日聚集殺戮仇敵;十五日安息,以這日為設筵歡樂的日子。所以住無城牆鄉村的猶大人,如今都以亞達月十四日為設筵歡樂的吉日,彼此饋送禮物」。在「各省其餘的猶大人也都聚集保護性命,殺了恨他們的人七萬五千」,平均每個省五百九十人。而百姓在得勝之後,沒有奪取敵人的財物,這樣他們便向眾人表明,他們只是要保護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要得取財富。接著各省的猶太人在十二月十四日設筵歡樂。在書珊城的猶太人因復仇之舉到十四日才結束,所以定十五日慶祝此節,這是普珥節的開始。「得享平安」,即戰勝了仇敵,猶太人現在可以安享自衛的成果,不用擔心復仇了。

「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饋送禮物,周濟窮人」。「末底改記錄這事」,「這事」指本書中涉及到的事件,所以有人主張本書的作者是末底改。末底改囑咐猶大人每年都要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普珥節,好提醒後來的世代子孫神奇妙的拯救。但百姓不是只顧自己沉浸在快樂中,還要與人同樂,「彼此饋送禮物,周濟窮人」。一個領會了救恩寶貴的人,必然渴望分享救恩。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然願意以恩典待人。「於是,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是因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設謀殺害猶大人,掣普珥,就是掣籤,為要殺盡滅絕他們;這事報告於王,王便降旨使哈曼謀害猶大人的惡事歸到他自己的頭上,並吩咐把他和他的眾子都掛在木架上。照著普珥的名字,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普珥日。他們因這信上的話,又因所看見所遇見的事,就應承自己與後裔,並歸附他們的人,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永遠不廢。各省各城、家家戶戶、世世代代紀念遵守這兩日,使這普珥日在猶大人中不可廢掉,在他們後裔中也不可忘記」。這時「一百二十七省所有的猶大人」都同心接受了「普珥節」,並且立約「世世代代紀念遵守這兩日」,表明這個節日並非以斯帖和末底改隨己意所定,而是出於神的感動。「亞比孩的女兒王后以斯帖和猶大人末底改以全權寫第二封信,堅囑猶大人守這普珥日,用和平誠實話寫信給亞哈隨魯王國中一百二十七省所有的猶大人,勸他們按時守這普珥日,禁食呼求,是照猶大人末底改和王后以斯帖所囑咐的,也照猶大人為自己與後裔所應承的。以斯帖命定守普珥日,這事也記錄在書上。」之後以斯帖和末底改聯署寫了第二封信,「堅囑」所有猶太人「按時守這普珥日,禁食呼求」。「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的普珥日是歡樂的節期,但百姓仍然要「禁食呼求」,為了紀念當年他們在神面前的「禁食哭泣哀號」(4:3)。因為人若忘記過去的痛苦,就是對恩典的背叛,節日也只剩下人的狂歡。而在猶太人的眼中,《以斯帖記》的榮耀地位僅次於摩西五經,他們每年普珥節誦讀《以斯帖記》,紀念神的拯救。

在以斯帖記第十章,也是最後一章記載了,「亞哈隨魯王使旱地和海島的人民都進貢。他以權柄能力所行的,並他抬舉末底改使他高升的事,豈不都寫在瑪代和波斯王的歷史上嗎?」這「海島」,指波斯帝國西邊的地中海沿岸地區和愛琴海島嶼。「進貢」,指波斯帝國的稅收。「瑪代和波斯王」,是按照年代排序,先有瑪代國、後有波斯國,波斯兼并瑪代以後,建立了波斯帝國。本書從亞哈隨魯王隆重登基開始(1:1-2),又以亞哈隨魯王的「權柄能力」結束。波斯帝國是舊約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君王隨己意號令萬方(1:22)。而到了本書結束的時候,亞哈隨魯王卻「抬舉末底改使他高升」,讓一位神的百姓來管理他的國家。「猶大人末底改作亞哈隨魯王的宰相,在猶大人中為大,得他眾弟兄的喜悅,為本族的人求好處,向他們說和平的話」。「作亞哈隨魯王的宰相」,意思是作亞哈隨魯王之下第二位。在被擄的百姓當中,竟然有一位「猶大人末底改作亞哈隨魯王的宰相」,並且「為本族的人求好處」。神在被擄之地預備了以斯帖和末底改,讓他們在神所賜的「安息」中尋求神,成為神進一步恢復的器皿。在《以斯帖記》中,雖然沒有記載神的名字,但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神在暗中運用祂的大能與智慧,管理全局,主宰一切,施行超過人所想像的拯救。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多讀《以斯帖記》,這樣我們就能從中,更多的認識神的慈愛、信實和大能!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0: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