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5-6章」「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進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王在殿里坐在寶座上,對著殿門。王見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內,就施恩於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頭……。」在以斯帖記第五章中記載了,當書珊城的猶大人禁食三天後,以斯帖就「穿上朝服」冒死去見王。「穿上朝服」,指穿上王后的正規禮服,非常鄭重。「對殿站立」,指站在王的視線範圍內。這時喜怒無常的波斯王竟然「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當以斯帖「向前摸杖頭」的時候,她心中所體會到的就是,神垂聽了他們的禱告,施行奇事。「王對她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麼?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就請王帶著哈曼今日赴我所預備的筵席。』王說:『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話去行。』於是王帶著哈曼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波斯王很清楚,王后違例來找他,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所以直接詢問王后的要求。波斯王不但不降罪,反而樂意答應以斯帖的所有要求。神的恩典總是超越了人的想象,當以斯帖定意擺上自己、站在死地的時候,神不但讓以斯帖完全脫去了死亡的陰影,而且向她顯明了豐富的恩典。以斯帖這時只是邀請王和他的寵臣哈曼赴她的筵席。「在酒席筵前,王又問以斯帖說:『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以斯帖回答說:『我有所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願意賜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在筵席中,王的心情很愉快,所以親切地稱妻子為「你」,而不是「王后以斯帖」,並且再次提出承諾,而且加了一句「必為你成就」。但是以斯帖並沒有倚仗君王的寵愛、趁著王的好心情趕快提出請求,而是請王再次赴宴,「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這不是以斯帖的機智或策略,而是因為神這時還沒有帶領她開口,所以在君王的恩寵中她繼續仰望等候神。然而就在兩次筵席之間的晚上,神的手將帶來最關鍵的翻轉(6:1-3)。
「那日哈曼心中快樂,歡歡喜喜地出來;但見末底改在朝門不站起來,連身也不動,就滿心惱怒末底改。哈曼暫且忍耐回家,叫人請他朋友和他妻子細利斯來。哈曼將他富厚的榮耀、眾多的兒女,和王抬舉他使他超乎首領臣僕之上,都述說給他們聽。哈曼又說:『王后以斯帖預備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許別人隨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請我隨王赴席;只是我見猶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門,雖有這一切榮耀,也與我無益。』他的妻細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對他說:『不如立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將末底改掛在其上,然後你可以歡歡喜喜地隨王赴席。』哈曼以這話為美,就叫人作了木架。」末底改見了哈曼「不站起來,連身也不動」,表明他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公然鄙視神百姓的仇敵。「哈曼暫且忍耐回家」,表明他深謀遠慮,並沒有立即暴跳如雷,而是等著回去好好籌劃。哈曼雖然擁有在波斯帝國里所能得到的一切財富、成功和權力,卻因為得不到末底改的尊崇,內心就被苦毒吞噬,沒有任何滿足的喜樂,所以他說:「雖有這一切榮耀,也與我無益」。這「五丈高的木架,大約22米,可見這些人與哈曼非常囂張。哈曼胸有成竹地預備了這個高大誇張的木架,也讓宮中的太監看見了(7:9),結果是「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們的腳在自己暗設的網羅里纏住了」(詩9:15)。而他所誇耀的「富厚的榮耀、眾多的兒女,和王抬舉他」,也將轉眼成空。
在以斯帖記第六章中記載了,「那夜王睡不著覺,就吩咐人取歷史來,念給他聽。正遇見書上寫著說: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王說:『末底改行了這事,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沒有?』伺候王的臣僕回答說:『沒有賜他什麼』……。」這段經文是本書的中心和轉折點。「王睡不著覺」,不是偶然失眠,這是神手的工作。王「吩咐人取歷史來,念給他聽」,也不是隨意消遣,所念的正是末底將想要下手害王事告訴王,更不是巧合,這都是在神的護理之下,並沒有真正的偶然。公正地論功行賞,事關波斯王的名譽,所以現在他要立即決定賜給末底改「尊榮爵位」。神遲遲不讓末底改得著王的賞賜,正是為了此時讓失眠的波斯王想起他的忠心,讓他在最好的時間得榮耀,大大地羞辱仇敵,使百姓絕處逢生。「王說:『誰在院子里?』(那時哈曼正進王宮的外院,要求王將末底改掛在他所預備的木架上。)臣僕說:『哈曼站在院內。』王說:『叫他進來』。哈曼就進去。王問他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當如何待他呢?』哈曼心裡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不是我是誰呢?『」當王正準備商議如何獎賞末底改的時候,哈曼「正進王宮的外院」,準備求王處死末底改。這樣的巧合,乃是神的作為。之前哈曼自以為聰明,對王避而不提「有一種民」(3:8)是誰。現在,貌似糊塗的波斯王也不透露「王所喜悅尊榮的人」是誰。仇敵再自以為縝密,也逃不過神的鑒察。「不是我是誰呢?」自高自大之人的狂傲必招致身敗名裂。「哈曼就回答說:『王所喜悅尊榮的,當將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馬,都交給王極尊貴的一個大臣,命他將衣服給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裡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王對哈曼說:『你速速將這衣服和馬,照你所說的,向坐在朝門的猶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於是哈曼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裡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因為哈曼以為「王所喜悅尊榮的「就是他自己,於是向王建議給他僅次於王的尊榮走遍全城遊行。
哈曼更建議在街上遊行走遍全城時,有人在他面前宣告:「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王聽了后就吩咐哈曼,要速速將這些尊榮加在「猶太人末底改」身上,而不是他的身上。「王常穿的朝服」,是波斯王權力和榮耀的象徵,「戴冠的御馬」也是波斯王的標誌。哈曼萬萬沒想到,自己不但親口提議,而且要親手把自己最盼望的尊榮加給最痛恨的敵人,使他大大蒙羞。這時王特別提到「猶大人末底改」,表明末底改的籍貫宗族可能記在歷史上,而王之前可能根本沒有看過那份滅絕猶大人的諭旨(3:13)。「末底改仍回到朝門,哈曼卻憂憂悶悶地蒙著頭,急忙回家去了,將所遇的一切事詳細說給他的妻細利斯和他的眾朋友聽。他的智慧人和他的妻細利斯對他說:『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敗落,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末底改仍回到朝門」,心中可能充滿疑惑。猶大人即將被滅族,他卻莫名其妙地從仇敵那裡接受了最高的尊榮,他只能讚歎神。哈曼「蒙著頭」,表示悲哀。哈曼的「智慧人」,可能原來不知道末底改是猶大人,所以斷言「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這是神借著仇敵的口說出,哈曼不是在對付末底改,而是在抵擋神;「猶大人」既是神所揀選的百姓,誰想對付他們,「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
這預言了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6:8)求情的結局。
「他們還與哈曼說話的時候,王的太監來催哈曼快去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之前王催著哈曼「速速」第一次赴宴,又催著哈曼「速速」去尊榮末底改,現在又催著他第二次赴宴,實際上,是神的時間趕上他了:「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伯5:13)。可見這一切都是神親自保護信靠祂的子民,並且讓他們在仇敵面前誇勝!為此,願我們今天無論遭遇怎樣的環境,都要堅定的信靠神,這樣我們也必能得勝!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