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要滅絕猶大人>
讀經「斯3: 1-15」「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抬舉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在朝門的臣僕問末底改說:『你為何違背王的命令呢?』他們天天勸他,他還是不聽,他們就告訴哈曼,要看末底改的事站得住站不住,因他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是猶大人。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氣填胸。他們已將末底改的本族告訴哈曼;他以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滅絕亞哈隨魯王通國所有的猶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在以斯帖記第三章中記載了,哈曼企圖要滅絕猶大人。 「這事以後」,就是以斯帖作王后四年以後,亞哈隨魯王抬舉猶大人的仇敵亞瑪力人的後裔哈曼,使他高升,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亞哈隨魯王特意為他下令,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要跪拜哈曼。而跪拜哈曼就等於把他當作神,因此作為神的選民末底改,雖然在被擄之中,他無論如何「不跪不拜」。末底改敢於違背王命,不跪拜哈曼,足以見他堅定的信心。同樣神的兒女既不能敬拜偶像,也不能跪拜人!而末底改的同僚為了取悅哈曼,於是告訴他未底改沒有遵王命,這時末底改已公開宣稱自己是猶大人。哈曼是一個極為自大的人,見未底改公然「不跪不拜,他就怒氣填胸」。這個得勢的愚昧人,他認為只殺末底改仍屬小事,他要將整個猶大人全族滅絕,可見其心狠手辣。因此表面上是哈曼的「怒氣」,實際是撒但的激動,這樣一場激烈的屬靈爭戰開始了。
「亞哈隨魯王十二年正月,就是尼散月,人在哈曼面前,按日日月月掣普珥,就是掣籤,要定何月何日為吉,擇定了十二月,就是亞達月。」哈曼的第一步是掣籤定大屠殺的合適日期,結果他掣籤求問吉日時,掣籤「擇定了十二月」。從「正月」,到「十二月」,這樣前後有十一個月的時間,這是神作出的干預,讓猶大人有足夠時間阻止哈曼的計劃。哈曼和今天的許多人一樣,並不敬畏神,但卻相信盲目的命運,相信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中主宰一切,所以一心想選個吉日。但「簽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箴16:33),神掌管著人掣籤的手。哈曼正月「掣普珥」,卻要等到十二月才執行,之後整個事情都被翻轉了。「哈曼對亞哈隨魯王說:『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的民中;他們的律例與萬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們與王無益。王若以為美,請下旨意滅絕他們;我就捐一萬他連得銀子交給掌管國帑的人,納入王的府庫。』於是王從自己手上摘下戒指給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王對哈曼說:『這銀子仍賜給你,這民也交給你,你可以隨意待他們。』」由於哈曼要進行的是一場大屠殺,所以他必須先向國王報告才可以執行。從這裡看到哈曼的狡猾,他沒有說未底改對他公然「不跪不拜」,而是說這項行動是對國王有好處,因為「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的民中…不守王的律例」,留著他們沒有益處,這種說法是最容易煽動王的怒氣。哈曼還請命,表示王若同意滅絕這一民族,他願給國庫捐一萬他連得銀子,這對王又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因此國王竟然不問滅絕哪個民族,就將自己手上摘下戒指給哈曼,允許他「可以隨意待他們」。但這也是神在後面的管理,任憑仇敵「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里」(詩7:15)。
「正月十三日,就召了王的書記來,照著哈曼一切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奉亞哈隨魯王的名寫旨意,傳與總督和各省的省長,並各族的首領;又用王的戒指蓋印,交給驛卒傳到王的各省,吩咐將猶大人,無論老少婦女孩子,在一日之間,十二月,就是亞達月十三日,全然剪除,殺戮滅絕,並奪他們的財為掠物。抄錄這旨意,頒行各省,宣告各族,使他們預備等候那日。驛卒奉王命急忙起行,旨意也傳遍書珊城。王同哈曼坐下飲酒,書珊城的民卻都慌亂。」亞哈隨魯王將他的印章戒指交給哈曼,這表示王允許他以國王的名義去執行這樣全國性的大屠殺行動,因為印章戒指是代表身分。事情的開始似乎非常順利,哈曼得了王的同意,他很迅速的把殺戮猶大人的命令由驛卒分送各地,這道諭旨很快傳遍全國127個省份,只等亞達月十三日一到,他要在這一天內把所有的猶太人,不管男女老幼,「全然剪除,殺戮滅絕,並奪他們的財為掠物」,這種手段實在是非常殘忍。所以當哈曼發出「詔書」的公告貼出來后,首都書珊城馬上就陷入一片混亂了。在人看來,一切都已成了定局,一切都已無法挽回,只能接受哈曼滅族的災難。但是,神始終在那裡看顧保護祂的子民,神絕不會讓仇敵的目的得逞,人的愚妄,絕不能阻擋神的旨意。因為在滅族的災難還沒有來臨之前,神早就做了安排,把以斯帖放在最適合拯救猶太民族的王后的位份上。為此,願我們今天在面臨危難時,不但要堅定不移地信靠神的保守和帶領,我們還要謹記:「智慧人必承受尊榮,愚昧人高升也成為羞辱」。(箴言3:35)阿們!
<末底改愛同胞>
讀經「斯4: 1-17」「末底改知道所做的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到了朝門前停住腳步,因為穿麻衣的不可進朝門。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在以斯帖記第四章中記載了,末底改愛同胞,並激勵以斯帖。當末底改得知哈曼的惡謀后,他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末底改不是怕自己被殺害,他是愛自己的同胞,不忍心看著同胞被殘害。那時猶大人也「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百姓因為背棄神而被擄,但卻在被擄中學會了禁食仰望神。而神此時允許百姓面臨生存危機,是要預備百姓的心,因著經歷祂而更加認識祂、尋求祂。「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她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以斯帖就把王所派伺候她的一個太監,名叫哈他革召來,吩咐他去見末底改,要知道這是什麼事,是什麼緣故。」這時以斯帖還不知道王宮外面所發生的事,她身邊的宮女告訴了她,她的養父末底改撕裂衣服,穿著麻衣和撒灰在頭上站在宮外。對猶太人來說,這樣的打扮必定是出了什麼事,而且是大事。因此以斯帖「甚是憂愁」,就送些衣服去給養父末底改換穿,但「他卻不受」。以斯帖得知末底改如此悲痛就叫身邊的太監哈他革去了解實況。
「於是哈他革出到朝門前的寬闊處見末底改。末底改將自己所遇的事,並哈曼為滅絕猶大人應許捐入王庫的銀數都告訴了他;又將所抄寫傳遍書珊城要滅絕猶大人的旨意交給哈他革,要給以斯帖看,又要給她說明,並囑咐她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當哈他革見到末底改,他就把所遭遇的事都告訴他,又將哈曼奉王命寫的諭旨抄錄一份給他,要他給以斯帖看,並且囑咐她要去見王,為猶大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救猶大人脫離哈曼的毒手。危難之時,末底改想到王后以斯帖,希望通過她向王求情,免除猶太人的死。之前末底改不讓以斯帖透露自己的籍貫宗族,現在是時候讓以斯帖為本族的人說話了。「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當哈他革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后,她又吩咐太監回復末底改,表達她的苦衷。她指出王有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所以以斯帖若冒然進去見王,等於送死。其次以斯帖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
「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末底改託人回復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末底改聽了以斯帖所表達的苦衷,即托那人回復王后,說:「…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末底改就是要以斯帖知道,神給她王后的位分,正是為了現今的機會,去拯救自己的同胞。末底改早已相信,以斯帖能夠被選為王后是神的安排,就是以斯帖的美貌和品德,也是神的預備,神的恩賜。這說明末底改真是一個認識神,知道祂心意,並且帶著祂能力的人。末底改也告誡以斯帖要忠於自己的同胞和信仰,並且讓她看到,如果她不去做,掌管一切的神也會有其它的方法,使「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但是她的生命的價值,和使命又在哪裡呢?而且神過去種種特異的安排,就是「為現今的機會」。以斯帖王后的位分,就是為神所用,來拯救猶大人免遭滅族之災。這也表明末底改相信神必引導每個人的人生,也掌管世上的一切君王,不管那些大權在握的人是否承認神的主權。而末底改的這些話也是對今天每個信徒的提醒:不管我們處在什麼「位分」,都不能輕忽神把我們擺在那個位置上的「機會」,因為我們都要在基督的台前交帳。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在末底改的激勵下,以斯帖不再考慮個人的安危,為了拯救自己民族,她決定冒死進去見王,為民請求。「我若死就死吧!」看似是最軟弱的一句話,卻又是最剛強的一句話,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有什麼能讓她懼怕?但以斯帖要求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她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她和她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因為她知道她要在沒有徵得王許可的情況下前往見王是需要神的大能保守。可見在冒著生命危險去見亞哈隨魯王以前,以斯帖沒有一點的莽撞和自信。她全然依靠神,並不利用自己的美貌和地位去冒險,因為她知道拯救在乎耶和華神,因此她不是花時間去籌備計策和美貌,而是禁食禱告,尋求神的恩典,來扭轉猶大人滅亡的命運。從本章中我們看到,末底改和以斯帖都有美好的屬靈生命,有美好的屬靈生活,有美好的屬靈信靠。末底改愛同胞,激勵以斯帖,並且相信神掌管世上的一切,以斯帖不依靠自己的地位與權勢,乃是全然依靠神。為此,願末底改和以斯帖的屬靈美德,信靠神的屬靈表現、以及虔誠的屬靈生活,成為我們的榜樣,激勵我們在靈程道路上成為神喜悅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