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3-4章」「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抬舉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在朝門的臣僕問末底改說:『你為何違背王的命令呢?』他們天天勸他,他還是不聽,他們就告訴哈曼,要看末底改的事站得住站不住,因他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是猶大人。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氣填胸。他們已將末底改的本族告訴哈曼;他以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滅絕亞哈隨魯王通國所有的猶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在以斯帖記第三章中記載了,「這事以後」,即以斯帖作王后四年以後,王使哈曼地位升高,還囑咐所有坐在朝門口的人,向哈曼跪拜。而「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是「亞瑪力王亞甲」(撒上15:8)的後裔,可見王的手後面有撒旦的手。「亞瑪力人原為諸國之首」(民24:20),是進迦南的路上最強悍的國家,他們在列國中帶頭攻擊神的百姓、抵擋神的旨意,成為一切抵擋神和神百姓的勢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申25:17-19)過去便雅憫人「基士的兒子掃羅」(代上12:1)沒有遵照神的命令除滅亞瑪力人亞甲王(撒上15:2-3)。現在神要使用另一位「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2:5)末底改,與亞甲王的後裔繼續爭戰。這時因末底改拒絕向哈曼跪拜,甚至不惜公開自己的猶大人身分,哈曼「就怒氣填胸」,他因為恨惡末底改一人,「就要滅絕亞哈隨魯王通國所有的猶大人」,這樣的「怒氣」,並不是一般人所有的。因此表面上是哈曼的「怒氣」,實際是撒但的激動,為要破壞神救贖的計劃,不讓大衛的後裔彌賽亞按照神的應許在猶大支派中降生。「亞哈隨魯王十二年正月,就是尼散月,人在哈曼面前,按日日月月掣普珥,就是掣籤,要定何月何日為吉,擇定了十二月,就是亞達月」。 「亞哈隨魯王十二年」,以斯帖當王后已五年(2:16-17)。「尼散月」,是猶太人宗教歷正月。「人」指幫助哈曼的占卜家們。「按日日月月」,可能指掣籤時先定行事之日子,然後月分。「掣普珥」,是哈曼要滅絕猶太人之日,由掣籤而定。哈曼掣籤求問吉時,掣籤「擇定了十二月」,年初掣籤的結果,卻要等到年底,這正是神在背後的護理。也就是說,哈曼沒有立即進行屠殺,這是在神更超越的旨意下,讓猶太人有時間去阻止他的計劃。
「哈曼對亞哈隨魯王說:『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的民中;他們的律例與萬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們與王無益。王若以為美,請下旨意滅絕他們;我就捐一萬他連得銀子交給掌管國帑的人,納入王的府庫。『於是王從自己手上摘下戒指給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王對哈曼說:』這銀子仍賜給你,這民也交給你,你可以隨意待他們。『」哈曼對王說:「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的民中」,是指猶大人。雖然本書並沒有提到神的律法,但卻借著仇敵的口提到「他們的律例與萬民的律例不同」,這是隱藏的神在顯明祂自己。哈曼控告猶大人「不守王的律例」,會危害國家,於是他求王下旨滅絕他們。「一萬他連得銀子」是巴比倫他連得,大約有303噸,相當于波斯帝國年稅收的九成。哈曼固然非常富有,但絕不會做虧本生意,他可能準備從猶大人那裡擄掠財物作為補償。王就把自己的印章「戒指」交給哈曼,意味著提拔哈曼作首相,可以替波斯王簽發公文。「這銀子仍賜給你」,只是亞哈隨魯冠冕堂皇的門面話,意思是交給哈曼自己處置,其實是讓他主動「捐入王庫」(4:7)。「正月十三日,就召了王的書記來,照著哈曼一切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奉亞哈隨魯王的名寫旨意,傳與總督和各省的省長,並各族的首領;又用王的戒指蓋印,交給驛卒傳到王的各省,吩咐將猶大人,無論老少婦女孩子,在一日之間,十二月,就是亞達月十三日,全然剪除,殺戮滅絕,並奪他們的財為掠物。抄錄這旨意,頒行各省,宣告各族,使他們預備等候那日。驛卒奉王命急忙起行,旨意也傳遍書珊城。王同哈曼坐下飲酒,書珊城的民卻都慌亂」。「正月十三日」,是宰殺逾越節羊羔的前一日(出12:6)。當百姓慶賀從昔日仇敵的手下得拯救的時候,卻驚悉今日仇敵的陰謀。「總督」,指波斯帝國二十個行省的行政長官。「驛卒」是古列王開創的郵遞系統,在全國設立驛站,由驛卒騎著驛馬接力送信,可以在幅員廣大的波斯帝國快速傳送政府公文。「王同哈曼坐下飲酒,書珊城的民卻都慌亂」。在人看來,一切都已成了定局,但神始終在那裡看顧他們,因為「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詩121:4)。
在以斯帖記第四章中記載了,「末底改知道所做的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到了朝門前停住腳步,因為穿麻衣的不可進朝門。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當末底改知道哈曼所要做的這一切事後,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表示他極度的哀痛。「禁食」,就是在神面前「克苦己心」(拉8:21)專心尋求神。百姓因為背棄神而被擄,但卻在被擄中學會了禁食仰望神。而神此時允許百姓面臨生存危機,是要預備百姓的心,因著經歷祂而更加認識祂、尋求祂。「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她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以斯帖就把王所派伺候她的一個太監,名叫哈他革召來,吩咐他去見末底改,要知道這是什麼事,是什麼緣故。於是哈他革出到朝門前的寬闊處見末底改。末底改將自己所遇的事,並哈曼為滅絕猶大人應許捐入王庫的銀數都告訴了他;又將所抄寫傳遍書珊城要滅絕猶大人的旨意交給哈他革,要給以斯帖看,又要給她說明,並囑咐她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以斯帖「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表明她還不知道王的旨意,所以不明白末底改為什麼要穿麻衣。太監「哈他革」,對王后非常忠心,末底改將事情的始末告訴他,又將一分抄寫的王諭旨送交王后以斯帖,並吩咐她以王后的位分為本族的人求王。之前末底改為了保護以斯帖,「囑咐她不可叫人知道」(2:10)自己的籍貫宗族,也使她不能公開謹守律法。現在神用難處逼著末底改放下親情,轉而「囑咐」以斯帖公開籍貫宗族,「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
「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以斯帖又叫哈他革告訴末底改,她未得王召擅自見王是死罪,除非王向她伸出金杖赦免她。她還告訴他亞哈隨魯王已經三十日沒有召見她,可能王已對她不悅。「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末底改託人回復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末底改對以斯帖說的理由直接告訴她:就算她身為王后,當其餘的猶太人被殺時,她也不能倖免。假如她不去行動,掌管一切的神也會有其它的方法,使「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神從來不勉強人順服祂,也從來不會因著人的失敗而改變祂的計劃。「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表明卑微平凡的以斯帖之所以能當上王后,正是神為此刻的爭戰作的預備。「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這是特別的禁食,普通的禁食並不禁止喝水。以斯帖要求同胞為她禁食禱告,是希望在履行危險任務時,得到神的幫助。神不但預備了以斯帖「王后的位分」,也預備了她順服的信心。「我若死就死吧」,這是從神而來的信心,使謙卑軟弱的以斯帖變得剛強壯膽,翻轉了一切。過去都是末底改「囑咐」以斯帖,現在卻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而以斯帖為救自己的同胞,不顧生死。但願我們今天面臨危難時,也要切切地禱告,並要按著神的心意而行,結果自有神來負責!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