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門的愛心和信心>
讀經「門1: 1-7」「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在腓利門書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在講了一段引言后,就為腓利門的愛心和信心感謝神。首先保羅說:「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使徒在引言中對自己的稱呼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在保羅書信中,通常稱自己是「基督耶穌的使徒」或「僕人」,因為大多數的保羅書信,都是講論教會聖工方面的真理,或辯論教義上的基本信仰問題,保羅必須站在耶穌基督的使徒或僕人的身份上發言。但本書保羅放棄他使徒的權威,用被囚的身分來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腓利門既是熱心愛主的信徒,保羅自稱「為基督耶穌被囚的」,自然更能激起他的體恤、和敬愛的心,而易於接受他的請求。保羅在這封書信中也用「同兄弟提摩太」,可能腓利門也從提摩太那裡,得著許多屬靈的助益,或與提摩太亦有相當深厚的情誼,所以保羅在此也與提摩太一同具名。保羅在此稱腓利門為:「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表明保羅對腓利門的喜愛,也可見他是作傳道的,雖不像使徒那樣奉召而專心以傳道為事,但也十分熱心地在教會中事奉主。從本書的內容看到,腓利門是一個十分有愛心的信徒,雖然很富足,卻不貪愛金錢,倒是神的好管家,常按神所賜的力量行善,幫助需要的信徒和主僕。「亞腓亞」是腓利門的妻子。保羅在本書既要為一位家奴求情,所以也特別提到腓利門妻子的名字,一方面表示對她的尊重,一方面也含有促使她同意收納阿尼西母。「亞基布」是腓利門的兒子,保羅稱他為「同當兵的亞基布」,可見他也是一個為主耶穌獻身的門徒。「以及在你家的教會」,腓利門既是富有而熱心的信徒,家中有足夠的地方作為教會聚會之用。腓利門把自己的家開放給教會使用,讓信徒一同敬拜神,學習神的話語。因此保羅說:「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保羅的祝願總是先「恩惠」后「平安」,因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對付清楚,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安」。神又是恩惠平安的源頭,但要來到這恩惠和平安的泉源,必須倚靠「主耶穌基督」,因為除基督之外沒有什麼可以給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借著基督來的。
接著保羅為腓利門在代禱中感謝神:「我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或作「因聽說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有愛心、有信心」)」。保羅因腓利門向神和眾聖徒的愛心和信心而感謝神。根據保羅在別的書信里所提到的,信心主要是向著基督耶穌,而愛心則主要是向著眾聖徒的(西1:4),但此處也有可能表示腓利門的愛心和信心,各自兼向著主耶穌和眾聖徒。因為信徒不但向神有信心,向人也要有信心。向神的信心,使我們自己得救並繼續蒙恩,向人有信心,使我們對一切信徒存著美好的盼望,喜歡看見神的恩典彰顯在他們身上,對許多看來難以改變的人也能不灰心地幫助他們。同樣地,我們的愛心也不是只對人而不對神的,我們能夠愛弟兄是因為愛神的緣故,既能真誠地愛那看不見的神,也就能愛看得見的弟兄了,所以愛心和信心彼此息息相關,不能分開。因腓利門在主里有如此美好的愛心和信心,以致保羅為他而感謝神!這感謝不是偶爾,而是經常的。腓利門在基督里的信心,說明他屬神的生命已經紮下了穩固的根基,他對於眾聖徒的愛心,表明他已經在這條信心的道路上結出了果子,或者說他的信心是有果效的。因此保羅又說:「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指的是腓利門在眾人面前因著信心彰顯出來的各樣具體的善行。腓利門既因信心而跟一切在基督里有生命的人有交通,保羅就願他的信心顯出功效,與肢體的交通之中顯出他確有喜歡為基督行善的心。使人知道他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這是信徒行善最重要的關鍵。許多人行善只是為了得人的稱許而行善的,這樣的善事沒有永久的價值。但那為基督而行的善,是專為求基督的喜悅,而不希望得著人的任何酬報。腓利門所行的善事都不是憑著自己,而是憑著那位賜他新生命的基督,一個流露出神大愛的生命,因此其能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
之後保羅講到他的快樂和安慰:「兄弟啊,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此時保羅想到腓利門的愛心,樂於幫助別人,他「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可見他心中實在喜樂。而且眾聖徒的心也因著腓利門的愛心而大得「暢快」,即大感舒暢,可見腓利門實在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腓利門可能沒有想到,他在自己家中用愛心對待主內弟兄,為基督而行善,卻能使那遠在羅馬被囚的保羅「大得安慰」。並且這種安慰,在保羅看來,實在比說許多安慰話,甚或贈送許多禮物更為可貴。今天基督徒也當知道,我們現今在地上用愛心待人,也能使天上的基督心中暢快。「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這是腓利門用愛心助人的結果。腓利門從來沒有想到,他一點點愛心的流露,竟然有這麼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他收納逃奴阿尼西母的愛心行動被記在聖經上,永遠蒙神的記念。腓利門家境富裕,家中有奴隸,但他的愛心是眾人所共知的,所以保羅在本書信中不但誇讚腓利門的愛心和信心,並感謝神!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效法腓利門,都要有腓利門那樣的愛心和信心,做榮神益人的基督徒!阿們!
<保羅為阿尼西母求情>
讀經「「門1: 8-25」「我雖然靠著基督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在腓利門書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為阿尼西母求情,叫腓利門收納他。按保羅是基督的使徒之身份來說,他有權吩咐腓利門收納阿尼西母,又因腓利門是愛主的弟兄,則保羅的吩咐,他必會接受。但保羅卻不用使徒的身份、憑使徒的權柄,叫腓利門屈服,而是「寧可憑著愛心求你」。可見保羅絕不隨便用使徒的權柄叫人屈服,而是憑愛心使人心中受感、自願順服。神也絕不會把屬靈的權柄,交給濫用權柄的人,神只能把權柄交給那些在屬靈的事上十分慎重又有愛心的人。保羅也知道,惟有出於愛心的順從,才能使腓利門甘心樂意地接納阿尼西母,並給予他在家中有合宜地位。「我這有年紀的保羅」,保羅悔改時還是少年人(徒7:58),但從安提阿受差遣去傳道時已是中年人,這時候的保羅已進入老年的階段,大約五、六十歲。保羅說他自己已是「有年紀」的人,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使腓利門對他的請求難以推卻。「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處」的意思)求你」。這裡保羅說出他寫此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阿尼西母求情。阿尼西母本來是犯罪的奴僕,因為偷竊了主人的財物而逃走,但現今卻因保羅所傳的福音歸信了基督,成為保羅福音的兒子。阿尼西母得到保羅這樣的看待,可見他在悔改之後多麼敬愛保羅,像兒子待父親那樣,成為保羅患難中的安慰。阿尼西母既是保羅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跟保羅有這麼密切的關係,因此也就跟腓利門在主里有了親密的關係,這樣腓利門怎能不寬恕他、收納他呢?「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阿尼西母先前對腓利門是無益的,因他雖然是腓利門的奴僕,卻不是忠心的僕人,他偷了主人的財物而逃走,可見他有貪心、不誠實,是不可信託的人,但這是他以往沒歸信基督之前的情形。現今他已經改變了,使他改變的是基督的救恩,而見證他確已大大改變了的是使徒保羅。既然阿尼西母確已悔改信主,有使徒保羅可以作證,判定他的信主是真誠的。這樣難道主已經收納、饒恕了的人,腓利門還不肯收納、不肯饒恕嗎?
阿尼西母重生得救之後,保羅稱讚他說:「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不但對他原來的主人有益,必定會忠心盡他作僕人的本分,而且對在監獄中的保羅也有益。這不但是因他敬愛伺候保羅,也因他生命的改變,和信主以後的長進,使保羅在捆鎖中大得安慰。因此有基督在心中作主的人,不論以往怎樣敗壞,現今卻能成為人的益處。那麼你信主后是否也像阿尼西母那樣,「從前」與「如今」有明顯的改變?是否能使人感覺到你對他是有益處的?基督徒應當使周圍的人都能感到我們是對他們有益的。「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由此可見,阿尼西母雖然信主不久,但他靈命有很大的長進,以致保羅深深愛他,有如「心上的人」那樣。「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保羅本來想將阿尼西母留下來伺候他,因他現在在獄中,很需要人服事他,幫助他。但他知道阿尼西母是腓利門的奴僕,是屬於腓利門的財產,沒有腓利門的同意,保羅不願意把阿尼西母一直留在他身邊。保羅是主耶穌基督的使徒,腓利門是因保羅所傳的福音而得救,又從保羅那裡得著許多屬靈的造就,現在保羅為主的名被囚在監獄中,按愛心的原則說,腓利門有伺候保羅的本分,所以保羅說:「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替你伺候我」。但保羅卻不想在這件事上,使腓利門有什麼勉強或為難之處,所以在未先得他同意之前,就自己作主地把阿尼西母留下。而是要叫腓利門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在此使徒所給我們的重要教訓,就是我們必須完全尊重別人的權益,絕不可以為自己是主的僕人,或是別人的至親好友、長輩,就擅自佔取人的便宜。或只憑揣度別人必然同意,便自作主張,這種行事是不合公義的、不夠清潔,容易給魔鬼留地步,並引起種種的誤會。
接著保羅講到神旨意的美妙安排:「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保羅在此指出阿尼西母在腓利門家中偷竊逃走,按人看是一件壞事,豈知其中也有神的美妙旨意。阿尼西母逃走後,竟然遇見保羅而認識了基督。由此可見,凡事皆有神的美意。雖然腓利門自己是熱心愛主的信徒,但他卻不能把阿尼西母引到主跟前,這也可能是神的時候還沒到。而阿尼西母捲逃之後遇見保羅,正是神所預備的環境和時候。所以阿尼西母雖然暫時離開腓利門,那隻不過使他受了輕微的損失,這種暫時的損失卻有神美好的旨意,叫他可以永遠得著阿尼西母。阿尼西母既因得救而改變,成為忠誠愛主的信徒,今後他必知道如何站在僕人的地位,忠心盡職了。不但如此,現今阿尼西母再回去時,已不是奴僕,而是主內親愛的弟兄了。「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保羅跟阿尼西母原本各不相識,卻因為福音的緣故,彼此成為親愛的弟兄,何況腓利門跟阿尼西母,原本已有主僕的關係,現今得知阿尼西母悔改信主,豈不更加喜悅,更加愛他如弟兄?這不僅 是「按肉體說」,也是「按主說」,「按肉體說」是指著阿尼西母在肉身作為腓利門的僕人要服侍他,「按主說」是指著他們可以以信徒的身分彼此相交。這裡給我們的教訓是,信徒在世雖或遭遇一些損失或不幸,但不可灰心失望,因神可能要借著這些損失,叫我們在靈性上得著造就。正如阿尼西母的偷錢逃走,對腓利門雖然引起若干損失,但豈知這其中竟有神的美意。現今既然已經看見神借著萬事互相效力,發生了奇妙的果效,使阿尼西母得救,又愛主又長進,這樣腓利門豈可輕忽神的安排,不感謝神的美意而歸榮耀給神?
因此保羅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如果腓利門以保羅為同伴,保羅便請求他因著這個原因接納阿尼西母。保羅又說:「他若虧負你,或欠你什麼,都歸在我的賬上,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由此可知,阿尼西母偷竊了腓利門的錢財。保羅怎麼會知道阿尼西母曾這樣虧欠他的主人?當然是阿尼西母悔改時曾將這些事告訴保羅。所以保羅對腓利門說,他願意償還阿尼西母所虧欠於他的。保羅甘願為阿尼西母負債,這是基督的愛充滿他心裡的結果。「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意思是:他必要真正負責地償還,但保羅怎麼有這把握可以為阿尼西母償還欠債?保羅相信主必會為他預備他所需要的,來為阿尼西母償債。在這件事上保羅的愛心是十分實際的,對阿尼西母方面,保羅並非只在口頭上為他求情,且準備實際地用錢財替他償還。另一方面,保羅雖然懇切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卻並沒打算讓腓利門忍受損失,而是預備讓腓利門可以從自己這方面獲得補償。這也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得救以後,應當將他以前所欠的債務如數結清。而保羅的行事,實在是光明正大,在各方面的關係上毫不含糊,不利用自己的聲望和地位使人忍受任何不是出於自願的損失。所以他為阿尼西母的求情,不但近乎情,也合乎理,使人無法不接受。「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這是指腓利門從保羅方面所得著靈性上的幫助,這種「虧欠」是腓利門自己所知道的,所以保羅說:「我並不用對你說」。
而保羅對腓利門的願望是:「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樂(或作「益處」),並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暢快。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這顯示保羅在這件事上對腓利門存有很大的希望,腓利門不會叫他失望。腓利門既是愛主又愛主僕的信徒,現今保羅為主的緣故下了監,所請求於他的並非關乎他自己的什麼好處,而是為一個初信主的阿尼西母求情,腓利門當然願意接受這種請求,好叫保羅的心「在基督里得暢快」。保羅也深信腓利門會接受他的請求,而且相信腓利門所作的會多過他所請求的,不但不追究阿尼西母以往所虧欠他的,且會在以後的日子更器重阿尼西母。「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借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按這裡來看,腓利門與保羅的關係確甚親切,保羅知道他會喜歡接待自己,所以才這樣囑咐他。「因為我盼望借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保羅不但對自己的禱告常有信心,且對信徒們為他所作的代禱也大有信心。最後是保羅的問安與祝福:「為基督耶穌與我同坐監的以巴弗問你安。24與我同工的馬可、亞里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25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裡。阿們!」本書信以保羅親切問安和祝福作為結束。《腓利門書》是一封簡短的私人信涵,聖靈把它放在《聖經》里,使它成為今日教會事工中寶貴的指南。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帶著謙卑受教的心,反覆誦讀此書,相信各人均可找到對自己的事奉、工作、學習、家庭具有實際的指導!並要以保羅一生效法主耶穌,一生凡事作榜樣的屬靈生命,作我們效法的典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