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百姓獻上的禱告>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2-10 18: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百姓獻上的禱告>
讀經「尼9: 1-38」「這月二十四日,以色列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頭蒙灰塵。以色列人(人:原文是種類)就與一切外邦人離絕,站著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那日的四分之一站在自己的地方念耶和華他們神的律法書,又四分之一認罪,敬拜耶和華他們的神。耶書亞、巴尼、甲篾、示巴尼、布尼、示利比、巴尼、基拿尼站在利未人的台上,大聲哀求耶和華他們的神。利未人耶書亞、甲篾、巴尼、哈沙尼、示利比、荷第雅、示巴尼、毗他希雅說:'你們要站起來稱頌耶和華你們的神,永世無盡。耶和華啊,禰榮耀之名是應當稱頌的!超乎一切稱頌和讚美'……。」在尼希米記第九章中記載了,以色列百姓在利未人的帶領下,向神獻上一個長長的禱告,最後是立約簽名。「這月二十四日」,是住棚節第八日嚴肅會(8:18)之後兩天。因以斯拉在吹角節宣讀律法,住棚節又七天教導律法,使百姓對神的話語有了全面的認識,於是「以色列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頭蒙灰塵」,在神面前「認罪」、「敬拜」、「哀求」、「稱頌」。今天我們若只從神的話語中找到安慰、鼓勵、體恤或對別人的批評,卻沒有「身穿麻衣,頭蒙灰塵」的扎心感覺,就不是對神話語的正確反應,表明我們還以自我為中心,只想用聖經解決人的問題,卻不想明白、遵行神的旨意。「那日的四分之一」,是日間的三個小時。百姓用三小時念神的律法,又用三小時認罪和敬拜。這裡強調那位神是「你們的神」,表明了他們與那位神的親密關係。「永世無盡」,表明神的超越性。

「禰,惟獨禰是耶和華!禰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禰所保存的。天軍也都敬拜禰。禰是耶和華神,曾揀選亞伯蘭,領他出迦勒底的吾珥,給他改名叫亞伯拉罕。禰見他在禰面前心裡誠實,就與他立約,應許把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革迦撒人之地賜給他的後裔,且應驗了禰的話,因為禰是公義的。禰曾看見我們列祖在埃及所受的困苦,垂聽他們在紅海邊的哀求,就施行神跡奇事在法老和他一切臣僕,並他國中的眾民身上。禰也得了名聲,正如今日一樣,因為禰知道他們向我們列祖行事狂傲。禰又在我們列祖面前把海分開,使他們在海中行走乾地,將追趕他們的人拋在深海,如石頭拋在大水中;並且白晝用雲柱引導他們,黑夜用火柱照亮他們當行的路。禰也降臨在西奈山,從天上與他們說話,賜給他們正直的典章、真實的律法、美好的條例與誡命,又使他們知道禰的安息聖日,並借禰僕人摩西傳給他們誡命、條例、律法。從天上賜下糧食充他們的飢,從磐石使水流出解他們的渴,又吩咐他們進去得禰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百姓的禱告以稱頌神的偉大開始,祂是獨一的真神,祂創造諸天萬物,祂看護一切被造的,天使天軍也都敬拜祂。他們又頌讚神借亞伯拉罕與他們立約,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奴役,頌讚神在過去對他們一路的引導。以色列民族是因神的賜福才有的,神拯救他們脫離埃及為奴之家,賜給他們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賜給他們全備的律法和典章,天降嗎哪和磐石出水供養他們,又吩咐他們進去得神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當百姓一一數算他們的福氣時,他們覺得真是數算不完。因神的信實何等廣大,神的慈愛,神的恩典,神的福分是何等博大而豐富。

「但我們的列祖行事狂傲,硬著頸項不聽從禰的誡命;不肯順從,也不記念禰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奇事,竟硬著頸項,居心背逆,自立首領,要回他們為奴之地。但禰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他們雖然鑄了一隻牛犢,彼此說'這是領你出埃及的神',因而大大惹動禰的怒氣;禰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白晝,雲柱不離開他們,仍引導他們行路;黑夜,火柱也不離開他們,仍照亮他們當行的路。禰也賜下禰良善的靈教訓他們;未嘗不賜嗎哪使他們糊口,並賜水解他們的渴。在曠野四十年,禰養育他們,他們就一無所缺: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腫。並且禰將列國之地照分賜給他們,他們就得了西宏之地、希實本王之地,和巴珊王噩之地。禰也使他們的子孫多如天上的星,帶他們到禰所應許他們列祖進入得為業之地。這樣,他們進去得了那地,禰在他們面前制伏那地的居民,就是迦南人;將迦南人和其君王,並那地的居民,都交在他們手裡,讓他們任意而待。他們得了堅固的城邑、肥美的地土、充滿各樣美物的房屋、鑿成的水井、葡萄園、橄欖園,並許多果木樹。他們就吃而得飽,身體肥胖,因禰的大恩,心中快樂。」神如此的恩待祂的百姓,可他們卻一再的犯罪,因此百姓承認他們祖宗的罪和自己的罪,全會眾同心合意且深深地認罪。金牛犢是百姓犯罪的高峰,他們的子孫後代也不斷重蹈覆轍。但神「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雖然人已經「全然敗壞」,但信實守約的神不但滿足百姓靈里最深的需要,而且讓百姓的生活「一無所缺」。因「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19),祂的救贖計劃絕不會建立在人不可靠的敬虔和努力上,而是祂「親口應許,親手成就」(王上8:24)。所以無論百姓怎樣墮落、悖逆、健忘、負恩,神「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把百姓帶往祂救贖計劃中的安息之地。這樣一幫不知感恩的百姓,最後竟然還能進入他們不配的「得為業之地」,裡面「充滿各樣美物」,因此百姓因神的大恩,心中快樂。

「然而,他們不順從,竟背叛禰,將禰的律法丟在背後,殺害那勸他們歸向禰的眾先知,大大惹動禰的怒氣。所以禰將他們交在敵人的手中,磨難他們。他們遭難的時候哀求禰,禰就從天上垂聽,照禰的大憐憫賜給他們拯救者,救他們脫離敵人的手。但他們得平安之後,又在禰面前行惡,所以禰丟棄他們在仇敵的手中,使仇敵轄制他們。然而他們轉回哀求禰,禰仍從天上垂聽,屢次照禰的憐憫拯救他們。又警戒他們,要使他們歸服禰的律法。他們卻行事狂傲,不聽從禰的誡命,干犯禰的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著),扭轉肩頭,硬著頸項,不肯聽從。但禰多年寬容他們,又用禰的靈借眾先知勸戒他們,他們仍不聽從,所以禰將他們交在列國之民的手中。然而禰大發憐憫,不全然滅絕他們,也不丟棄他們;因為禰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
百姓又提到祖宗悖逆的歷史,以及神的憐憫。當以色列一再悖逆犯罪,離棄真神,隨從外邦的偶像時,神也一次又一次的饒恕憐憫,即使當以色列民因罪惡被擄到外邦,神仍然沒有丟棄他們。這段禱告用了兩個「然而」和兩個「但」,說明無論神怎樣施恩憐憫,「然而」百姓還是背叛神、棄絕律法,殺害勸他們歸向神的眾先知。無論有多少慘痛的前車之鑒,「但」百姓還是無法脫離犯罪、管教、哀求、拯救、繼續犯罪的循環。而且他們無論怎樣可惡、可恨、可憐,「但」神還是「多年寬容他們」。無論人怎樣不肯聽從神,「然而」神還是「大發憐憫,不全然滅絕他們,也不丟棄他們」。因為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祂允許選民不斷經歷失敗,又不斷用管教來挽回他們,為了讓我們認識到,亞當的後裔實在已經「全然敗壞」(申31:29),即使有短暫的迴轉、敬虔,卻連幾代、幾十年都沒有辦法維持,怎麼可能活在「永世無盡」的天國里呢?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3:3)。

「我們的神啊,禰是至大、至能、至可畏、守約施慈愛的神。我們的君王、首領、祭司、先知、列祖,和禰的眾民,從亞述列王的時候直到今日所遭遇的苦難,現在求禰不要以為小。在一切臨到我們的事上,禰卻是公義的;因禰所行的是誠實,我們所做的是邪惡。我們的君王、首領、祭司、列祖都不遵守禰的律法,不聽從禰的誡命和禰警戒他們的話。他們在本國里沾禰大恩的時候,在禰所賜給他們這廣大肥美之地上不事奉禰,也不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們現今作了奴僕;至於禰所賜給我們列祖享受其上的土產,並美物之地,看哪,我們在這地上作了奴僕!這地許多出產歸了列王,就是禰因我們的罪所派轄制我們的。他們任意轄制我們的身體和牲畜,我們遭了大難。'」這是百姓的認罪禱告,不但重新認識了神,也重新認識了自己,所以他們說:「在一切臨到我們的事上,禰卻是公義的;因禰所行的是誠實,我們所做的是邪惡」。因著神話語的光照,百姓沒有找出種種借口,把責任推到犯罪者的身上,而是真實地認罪悔改。因此他們並沒有把自己和犯罪的列祖分開,而是承認「我們所做的是邪惡」,承認自己也會和列祖一樣犯罪。百姓同心合意且深深地認罪,因此他們能夠用上那麼長的時間祈禱。「因這一切的事,我們立確實的約,寫在冊上。我們的首領、利未人,和祭司都簽了名。」最後百姓「因這一切的事」,決定在神面前立約,立志讓神的見證得著真實的彰顯。在這篇百姓獻上的禱告中,他們回想數算神的恩典和慈愛,那麼我們信主後有沒有如此回想神的慈愛和恩典呢?以色列百姓向神承認自己的罪,我們有沒有到神面前來徹底的認罪?但願我們都有,並要因神的恩典一路保守我們,而感謝讚美神!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