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3-4章」「那時,大祭司以利亞實和他的弟兄眾祭司起來建立羊門,分別為聖,安立門扇,又築城牆到哈米亞樓,直到哈楠業樓,分別為聖。其次是耶利哥人建造。其次是音利的兒子撒刻建造……。」在尼希米記第三章中記載了,尼希米在禱告后,就在耶路撒冷展開重建城牆的工作。那時「大祭司以利亞實」,率領眾祭司從北城開始動工。「羊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的東北角,獻祭的羊可能從此門運進來。「分別為聖」,指潔凈這幾個城門與城樓,歸聖殿使用。「耶利哥人」離耶路撒冷有一天的路程,他們也都一起來同心建城牆。「哈西拿的子孫建立魚門,架橫樑、安門扇,和閂鎖…其次是提哥亞人修造;但是他們的貴冑不用肩(原文是頸項)擔他們主的工作」。「魚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的北面。「米利末」負責修造了兩段城牆。「提哥亞」是阿摩司的老家,位於耶路撒冷以南十六公里。「他們的貴胄」不肯參與重建,但平民卻起來響應呼召,修造了兩段城牆。「巴西亞的兒子耶何耶大與比所玳的兒子米書蘭修造古門…其次是銀匠哈海雅的兒子烏薛修造。其次是做香的哈拿尼雅修造。這些人修堅耶路撒冷,直到寬牆…其次是管理耶路撒冷那一半、哈羅黑的兒子沙龍和他的女兒們修造」。「古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的西北角。當時耶路撒冷的商業區可能在城北,所以「銀匠」、「做香的」、「商人」都住在這裡。「寬牆」,是從魚門到爐樓的防禦牆。許多住在城牆附近的家庭,都負責「對著自己的房屋修造」。
「哈嫩和撒挪亞的居民修造谷門,立門,安門扇和閂鎖,又建築城牆一千肘,直到糞廠門…管理米斯巴、各荷西的兒子沙侖修造泉門,立門,蓋門頂,安門扇和閂鎖…」。「谷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的西面。「泉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的東南角,在西羅亞池附近。「其次是利未人巴尼的兒子利宏修造。其次是管理基伊拉一半、哈沙比雅為他所管的本境修造…其次是希拿達的兒子賓內修造一段,從亞撒利雅的房屋直到城牆轉彎,又到城角。烏賽的兒子巴拉修造對著城牆的轉彎和王上宮凸出來的城樓,靠近護衛院的那一段。其次是巴錄的兒子毗大雅修造。(尼提寧住在俄斐勒,直到朝東水門的對面和凸出來的城樓。)」「亞撒利雅」是祭司,後來和以斯拉一起教導百姓律法(8:7)。「俄斐勒」指聖殿山以南、大衛城以北的區域,殿役「尼提寧」值班的時候住在這裡。「水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的東南面。「其次是提哥亞人又修一段,對著那凸出來的大樓,直到俄斐勒的牆。從馬門往上,眾祭司各對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音麥的兒子撒督對著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守東門、示迦尼的兒子示瑪雅修造…銀匠與商人在城的角樓和羊門中間修造」。「馬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東面的聖殿附近。「東門」可能是聖殿東面城牆的大門。「哈米弗甲門」可能位於當時耶路撒冷城東北面。本章所記錄的十個城門,從東北角的「羊門」開始,按逆時針順序繞耶路撒冷城一圈。從這份名單中看到,「大祭司以利亞實和他的弟兄眾祭司」,是和「銀匠與商人」並肩建造!可見重建的工作一來,就顯出不管在地上的職業是什麼,他們都響應神的呼召、建造神的見證。
在尼希米記第四章中記載了,「參巴拉聽見我們修造城牆就發怒,大大惱恨,嗤笑猶大人,對他弟兄和撒馬利亞的軍兵說:'這些軟弱的猶大人做什麼呢?要保護自己嗎?要獻祭嗎?要一日成功嗎?要從土堆里拿出火燒的石頭再立牆嗎?'亞捫人多比雅站在旁邊,說:'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
正當尼希米和猶大人重建聖城時,仇敵前來攻擊。撒馬利亞省長參巴拉在軍兵的助威之下,一連發出五個誇張的問題,又安排一個人譏笑和威脅猶大人。仇敵的武器是「嗤笑」和「毀謗」,這能讓神的百姓灰心喪膽。狐狸體態輕盈,動作靈巧,「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是諷刺城牆不堪一擊。參巴拉和他的同黨一再阻擾重建,但背後卻是撒但的推動。「我們的神啊,求禰垂聽,因為我們被藐視。求禰使他們的毀謗歸於他們的頭上,使他們在擄到之地作為掠物。不要遮掩他們的罪孽,不要使他們的罪惡從禰面前塗抹,因為他們在修造的人眼前惹動禰的怒氣。這樣,我們修造城牆,城牆就都連絡,高至一半,因為百姓專心做工。」
仇敵的「嗤笑」、「藐視」和「毀謗」非常的刻薄,但尼希米卻沒有動怒,也沒有搬出波斯王的詔書,而是向神禱告,把難處交給神。因為他知道在屬靈的爭戰中,回擊仇敵最好的方式不是反唇相譏,而是懇切禱告。尼希米求神「使他們的毀謗歸於他們的頭上」,是憑信心求神報應他們。尼希米禱告的結果是「這樣,我們修造城牆」。「參巴拉、多比雅、阿拉伯人、亞捫人、亞實突人聽見修造耶路撒冷城牆,著手進行堵塞破裂的地方,就甚發怒。大家同謀要來攻擊耶路撒冷,使城內擾亂。然而,我們禱告我們的神,又因他們的緣故,就派人看守,晝夜防備。」仇敵聯手合謀攻擊耶路撒冷,是因為看見城牆「都連絡,高至一半」,嗤笑已經不夠了,必須動手阻撓。這「派人看守」表示只派一個哨兵,其他人繼續建造。當耶路撒冷陷入仇敵的攻擊時,領袖們一面借著禱告,求神對付仇敵,一面盡忠防備。仇敵越「發怒」,他們越禱告,仇敵越「擾亂」,他們越警醒。
「猶大人說:'灰土尚多,扛抬的人力氣已經衰敗,所以我們不能建造城牆'…那靠近敵人居住的猶大人十次從各處來見我們,說:'你們必要回到我們那裡。'所以我使百姓各按宗族拿刀、拿槍、拿弓站在城牆後邊低洼的空處。我察看了,就起來對貴冑、官長,和其餘的人說:'不要怕他們!當記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們要為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當城牆已經建到一半,因他們看環境,是「灰土尚多」,即工作太多太難。「扛抬的人力氣已經衰敗」,感覺無力,結論是「所以我們不能建造城牆」。「你們必要回到我們那裡」,指靠近仇敵居住的百姓面臨仇敵的恐嚇,不斷催促建造者們放下工作,回去保護家人。但尼希米告訴百姓,他們「為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最好的方式,不是停止建造,而是儘快完成建造。因為「主是大而可畏的」,百姓只管盡建造的本分,神自己會負責「破壞他們的計謀」。尼希米不只是「察看」周圍,更是仰臉往上看,所以他有信心宣告:「不要怕他們」。「仇敵聽見我們知道他們的心意,見神也破壞他們的計謀,就不來了…修造城牆的,扛抬材料的,都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你們聽見角聲在哪裡,就聚集到我們那裡去。我們的神必為我們爭戰。'」仇敵雖然暫時退去了,但尼希米並沒有懈怠,而是繼續警醒防備。他用角聲把百姓聚集在一起,是站在神的一邊、緊緊跟隨神,因為「我們的神必為我們爭戰」。「吹角的人」,指安排一個人隨時吹響羊角報警。尼希米的禱告都帶著行動,一面禱告、一面盡忠。「於是,我們做工,一半拿兵器,從天亮直到星宿出現的時候。那時,我又對百姓說:'各人和他的僕人當在耶路撒冷住宿,好在夜間保守我們,白晝做工。'這樣,我和弟兄僕人,並跟從我的護兵都不脫衣服,出去打水也帶兵器。」仇敵隨時可能再次乘虛而入,因此百姓繼續警醒防備,「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尼希米更是晚上「都不脫衣服,出去打水也帶兵器」。今天,撒但會以「吼叫的獅子」(彼前5:8)的面目出現,也會「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后11:14。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警醒禱告,並「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弗6:11),這樣我們才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弗6:13)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