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提后2: 1-13>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1-26 06: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提后2: 1-13」「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在提摩太後書第二章的這段經文中,因使徒保羅在上一章末了講到阿尼色弗以愛心服事保羅,他不以保羅的鎖煉為羞恥。保羅在此就對提摩太說:「我兒啊…」,表示下面勸勉的話,乃根據阿尼色弗的好榜樣(1:16~18)。既然阿尼色弗與保羅的關係,並不如提摩太與保羅那樣親密,他尚且在保羅於羅馬坐監的時候,不以保羅的鎖煉為恥,殷勤地找到保羅,冒著生命的危險服事保羅。而提摩太是保羅最親愛的屬靈兒子,當然更應該不以保羅的受苦為羞恥了。既然阿尼色弗能夠靠主剛強,提摩太是主所重用的青年傳道,更應該靠主剛強了!那麼提摩太怎樣才能剛強起來呢?就是「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這「要」字表示是一種選擇,必須有「要」剛強起來的心志,然後還要支取主的恩典,這樣才會在主的恩典中剛強起來。「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許多見證人」,指使徒保羅歷次傳講真道時,不但提摩太聽到,也有許多聽見的人可以作見證,證明保羅「所教訓的」,就是純正的道理,亦即主的真道。「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交託」指真道的傳遞。「忠心」指忠於真道。「能教導別人的人」,指善於教導真道的人。傳道人有責任代代「交託」福音的使命,使福音傳承下去,直到基督再來。這傳承的使命不能交給那些與自己關係好的人,而是要交託給「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你要和我同受苦難」,指為福音真道而同受苦難(1:8)。「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精兵」指訓練有素,隨時可以投入戰場,完成任務的戰士。這表明傳揚福音、為主作見證有如參與屬靈的爭戰,甚至有可能在戰場上犧牲性命(4:6)。保羅在此要求提摩太要和他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他向提摩太所提的這個要求,等於代表耶穌基督向我們今天信祂的人提出的要求。

「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意指軍人的本分是準備好自己,以便隨時可以迎接作戰任務。「不將世務纏身」,就是沒有俗事的牽掛。所有基督耶穌的精兵也當專心,不被那些屬世界的物質,屬今生暫時的事務纏累。「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意指如此才能達到招募他當兵的目的。這裡說到基督精兵的特徵:有受苦的心志,專心於事奉,討主喜悅。「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這「場上」指競技場。「比武」指競賽。保羅在此是引用古希臘運動會作比喻,說明那些參加比武的人,必須嚴格地遵守規矩,在練習的時候就要嚴格地遵守,不然就被取消資格、不能得到優勝的獎賞。基督精兵得勝的條件,也是要按規矩,我們的規矩就是,凡事照真理而行,與罪惡的權勢爭戰,與世界各種壞風俗,各種悖逆神的力量來「比武」,否則「就不能得冠冕」,冠冕」指競賽勝利者的獎賞,在此引伸作從主所得的獎賞。所有在場上比武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勝利。在服事主的工作上,我們也必須用盡我們全副力量,爭取勝利。「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農夫」的特徵是「勞力」耕耘,沒有勞力就沒有收成。「理當先得糧食」,即他們先享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同樣基督徒的事奉,都要有殷勤勞力的心志,沒有付上代價就沒有收成。「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我所說的話」,指保羅在前面所教導的。「你要思想」,意指要仔細揣摩默想,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聰明」指處事所需的智力。當我們肯盡本分「思想」的時候,神必定賜給我們屬靈的「聰明」,我們越願意「思想」神的話語,神就賜下越多屬靈的聰明去領受祂的話。

「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祂從死里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記念」指記得。「耶穌」是重在說到祂的為人身份,是那道成肉身,降卑取了奴僕形像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是重在說到祂的事工職分,為神所膏,奉神差遣來遵行神旨,作成祂的工的「彌賽亞」。「大衛的後裔」,重在表明主耶穌的人性,祂是「人子」,具有完全屬人的生命和性情,因此祂有資格站在人的地位上,代替人接受神的審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從死里復活」,耶穌基督借著從死里復活,向人顯明祂不同於一般世人,因祂乃是神的兒子。所以「從死里復活」,重在表明祂的神性,具有完全屬神的生命和性情(羅一4)。「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正合乎」,表示以上的引證,是將舊約神應許大衛的話,和新約耶穌基督復活這個事實拿來對照,證明這兩件事情是相合的。保羅所傳的福音,在舊約的時候,神已經應許祂的僕人,在新約才應驗,保羅就更清楚地把這應驗解明出來,他所傳的正是福音真理。「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我為這福音受苦難」,使徒自從得救之後,終其一生所受的苦難都是為著傳揚耶穌基督的名,亦即為著傳揚福音。「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意指他被人當作一般囚犯看待。保羅為福音受苦,接受一切人的不公平待遇、羞辱以及所加給他的痛苦。「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人可以捆綁福音使者,卻不能捆綁「神的道」。世人可能會逼害為主作見證的信徒,神的僕人也可能飽受譏諷嗤笑,但神的道卻借我們傳揚開來,因為神的道滿帶著權柄,所向無阻。「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里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選民」狹義指以色列人,廣義則包括所有信主得救的人。「凡事忍耐」,指忍受反對的人所加在他身上的逼迫和苦難。而保羅忍耐的目的就是,要「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里的救恩」,救恩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帶領我們進入永遠的榮耀。

「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有可信的話說」,指11-13節可能是初期教會的讚美詩。「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若」字在此是據此可證的意思,我們既然在基督里,已經因信歸入祂的死,這樣我們就該相信,我們必定與祂一樣要復活。「忍耐」在此是指與基督一同受苦,「作王」則指與基督一同得榮耀。而為福音的緣故忍耐逼迫,是作王的條件。「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認」指在人面前的承認。主耶穌曾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10:33)我們的得救,如何須要「口裡承認」(羅10:10),我們的得勝,也照樣須要借著認祂,而蒙神認可。「我們縱然失信」,「縱然」意指無論我們的情況如何,「失信」是指對祂表現不忠信,或是棄絕信仰。「祂仍是可信的」,指主對祂自己的話是信實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是指主的信實乃根據祂自己的本性,祂不能背乎祂的公義、慈愛、聖潔,不能背乎祂自己一切所定規的。為此,願我們都要清楚的知道主是不能背乎自己的,「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以一樣的。」(來13:8)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8: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