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第二次回歸者名單>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1-25 21: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第二次歸回者名單>
讀經「拉8: 1-36」「當亞達薛西王年間,同我從巴比倫上來的人,他們的族長和他們的家譜記在下面:屬非尼哈的子孫有革順;屬以他瑪的子孫有但以理;屬大衛的子孫有哈突;屬巴錄的後裔,就是示迦尼的子孫有撒迦利亞,同著他,按家譜計算,男丁一百五十人;屬巴哈·摩押的子孫有西拉希雅的兒子以利約乃,同著他有男丁二百;屬示迦尼的子孫有雅哈悉的兒子,同著他有男丁三百;屬亞丁的子孫有約拿單的兒子以別,同著他有男丁五十;屬以攔的子孫有亞他利雅的兒子耶篩亞,同著他有男丁七十;屬示法提雅的子孫有米迦勒的兒子西巴第雅,同著他有男丁八十;屬約押的子孫有耶歇的兒子俄巴底亞,同著他有男丁二百一十八;屬示羅密的子孫有約細斐的兒子,同著他有男丁一百六十;屬比拜的子孫有比拜的兒子撒迦利亞,同著他有男丁二十八;屬押甲的子孫有哈加坦的兒子約哈難,同著他有男丁一百一十;屬亞多尼乾的子孫,就是末尾的,他們的名字是以利法列、耶利、示瑪雅,同著他們有男丁六十;屬比革瓦伊的子孫有烏太和撒布,同著他們有男丁七十……。」在以斯拉記第八章中記載了,第二次被擄歸回者名單,以及神的手保佑以斯拉和百姓,使他們一路平安地到達了耶路撒冷。「同我從巴比倫上來的人」,指第二批歸回耶路撒冷的百姓,大約有一千五百個男丁,包括十五個家族的子孫。「非尼哈的子孫」和「以他瑪的子孫」都是亞倫的後裔,是兩個祭司家族。文士以斯拉是非尼哈的子孫。「大衛的子孫」是君王的家族。

「我招聚這些人在流入亞哈瓦的河邊,我們在那裡住了三日。我查看百姓和祭司,見沒有利未人在那裡,就召首領以利以謝、亞列、示瑪雅、以利拿單、雅立、以利拿單、拿單、撒迦利亞、米書蘭,又召教習約雅立和以利拿單。我打發他們往迦西斐雅地方去見那裡的首領易多,又告訴他們當向易多和他的弟兄尼提寧說什麼話,叫他們為我們神的殿帶使用的人來。蒙我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們,他們在以色列的曾孫、利未的孫子、抹利的後裔中帶一個通達人來;還有示利比和他的眾子與弟兄共一十八人。又有哈沙比雅,同著他有米拉利的子孫耶篩亞,並他的眾子和弟兄共二十人。從前大衛和眾首領派尼提寧服事利未人,現在從這尼提寧中也帶了二百二十人來,都是按名指定的。」當以斯拉招聚回歸的百姓在亞哈瓦的河邊停下來的時候,發現在回國的人中,卻沒有在聖殿事奉的利未人。因他知道哪裡有利未人居住,於是就差遣十一個做首領的到迦西斐雅,鼓勵利未人和在殿里做粗重工的人來跟隨他回歸。結果在短短的時間裡,以斯拉找到了願意回歸的三十八位利未人和二百二十位尼提寧。雖然人數並不多,但百姓一樣看到「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們」,一樣感謝神、相信神必有美意。而神只使用祂所指定的人,連協助利未人做粗重工作的尼提寧,也必須「按名指定」、審核資格。所以教會的事工也是寧缺毋濫,因人不是只要熱心,就能到聖殿事奉,人若沒有重生得救,就沒有資格事奉。「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求祂使我們和婦人孩子,並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求王撥步兵馬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本以為羞恥;因我曾對王說:'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祂的;但祂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離棄祂的。'所以我們禁食祈求我們的神,祂就應允了我們。」第二批回歸的百姓有許多婦人孩子同行,他們又隨身攜帶巨額財物,在四個月的長途跋涉里隨時可能招來盜匪。以斯拉本來可以接受波斯王派兵護送,但由於以斯拉曾對王作見證說:「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祂的」,如果求王派兵,表明對神並沒有信心,所以他「以為羞恥」,就單單「禁食祈求」。「禁食」是「為要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祂就應允了我們」,指百姓心中有了平安的確據。以斯拉借著信心的操練,讓回歸的百姓學習完全的信靠。當百姓真實地經歷到「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祂的」,也就會確信「祂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離棄祂的」,因為越是經歷和認識神恩典的人,越會戰兢降服在神的權柄之下。

「我分派祭司長十二人,就是示利比、哈沙比雅,和他們的弟兄十人,將王和謀士、軍長,並在那裡的以色列眾人為我們神殿所獻的金銀和器皿,都秤了交給他們。我秤了交在他們手中的銀子有六百五十他連得;銀器重一百他連得;金子一百他連得;金碗二十個,重一千達利克;上等光銅的器皿兩個,寶貴如金。我對他們說:'你們歸耶和華為聖,器皿也為聖;金銀是甘心獻給耶和華你們列祖之神的。你們當警醒看守,直到你們在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庫內,在祭司長和利未族長,並以色列的各族長面前過了秤。'於是,祭司、利未人按著分量接受金銀和器皿,要帶到耶路撒冷我們神的殿里。」以斯拉憑信心倚靠神,沒有要求波斯王派兵護送,但卻沒有不盡責任、莽撞行事。所以在臨行之前,以斯拉把巨額的金銀、器皿仔細「秤了」,分派給十二位祭司長和十二位利未人「警醒看守」。這些人只有「歸耶和華為聖」,才能忠於職守地運送這些分別為聖的財物。而這些金銀器皿重達29噸,由於沒有軍隊護送,這是非常艱巨而危險的任務。「正月十二日,我們從亞哈瓦河邊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我們神的手保佑我們,救我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我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裡住了三日。第四日,在我們神的殿里把金銀和器皿都秤了,交在祭司烏利亞的兒子米利末的手中。同著他有非尼哈的兒子以利亞撒,還有利未人耶書亞的兒子約撒拔和賓內的兒子挪亞底。當時都點了數目,按著分量寫在冊上」。「正月十二日」,第二批回歸的百姓在神的手保佑他們,救他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后,一路平安地到達了耶路撒冷。在休息三天後,以斯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移交財物,他把帶回的金銀器皿「點了數目,按著分量寫在冊上」,移交給祭司,並由三位公證人在場。教會在財物問題上,也需要「無可指摘,誠實無偽」(腓2:15)。「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路16:10-11)

「從擄到之地歸回的人向以色列的神獻燔祭,就是為以色列眾人獻公牛十二隻,公綿羊九十六隻,綿羊羔七十七隻,又獻公山羊十二隻作贖罪祭,這都是向耶和華焚獻的。他們將王的諭旨交給王所派的總督與河西的省長,他們就幫助百姓,又供給神殿里所需用的。」以斯拉到達耶路撒冷后做的第二件事是獻祭,回歸的百姓「為以色列眾人」,「獻公山羊十二隻作贖罪祭」,這表明第二次回歸的百姓和第一次回歸的百姓一樣(6:17),也是站在十二支派合一的地位里尋求赦罪的恩典,他們所代表的,是神百姓團體的見證。之後以斯拉就把波斯王的諭旨交給總督和省長,他們就按王諭給百姓提供神殿里所需用的。而以斯拉在臨行前,沒有要求波斯王派兵護送,而是憑信心倚靠神。以斯拉又和眾人謙卑在神面前禁食祈禱,仰望神施恩的手,神就應允了他們的祈求,看顧保守他們,使他們平安到達耶路撒冷。甚願我們今天在任何環境中也都要放手把自己交託給神,並相信「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祂的」,這樣我們也能經歷神的保守,得到神所賜意外的平安!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