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救了我們>
讀經「提1: 9-18」「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里賜給我們的。但如今借著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明出來了。他已經把死廢去,借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在提摩太後書第一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繼續講到,為什麼我們要按神的能力,為福音受苦難?因為「神救了我們」,我們本來應該滅亡,永遠沉淪,神卻救我們脫離永遠的沉淪,那麼我們在肉身上為祂受一點暫時的苦,豈不是應該的嗎?而且神已「以聖召召我們」,我們既是神以聖召召來的,就要照著神召我們的目的來生活工作,不可隨著這世界的人過罪惡的生活。而這「聖召」的內容包括,得救的恩典、賞賜的恩典、和將來在永世里和祂永遠同在的恩惠。神既然這樣召我們,我們就應該追求聖潔的生活,和蒙召的恩相稱,忠心地照祂旨意來生活,絕不可辜負祂神聖的召命。而神救贖我們、呼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即不是按我們得救之前的善行,而是祂在「萬古之先」所定好的「旨意和恩典」。因此神早已預知我們在遵行祂旨意過程中將面臨的種種苦難、困境,祂也預知我們在面臨難處時的膽怯、軟弱,所以祂也必然預備了足夠的「恩典」,「在基督耶穌里」保證祂自己的「旨意和恩典」得以成就。撒但在人身上最大的權勢,乃是借著死亡的威脅來奴役人(來2:15),但我們卻不用再害怕撒但,也不用害怕牠所興起的逼迫環境,因為我們的救主基督「已經把死廢去,借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而我們已經得著了這「不能壞的生命」。雖然信徒還會有肉體的死亡,但死已經失去了能傷害人的「毒鉤」(林前15:55-56),只不過是從今生進入與主耶穌同在的門,所以對信徒來說是「益處」(腓1:21)。
接著保羅說到自己的見證:「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我為這福音奉派」表示,保羅沒有以他為福音奉派為恥,相反地倒是看為他極大的光榮。這「作傳道」,重在指宣揚或廣傳福音。「作使徒」,使徒是主所設立的(太10:1),有主所給他們特別的權柄。保羅雖然是在十二使徒之後為聖靈所立的,但他的工作卻不在十二使徒之下(林前15:8)。「作師傅」,重在教導全備的福音。「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這裡保羅提到他為福音受苦,但他很甘心為基督受苦,傳揚這位已經把死廢去,借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的主耶穌基督。而且他覺得,為這福音所受的苦並不多,只不過「受些苦難」而已!按哥林多后十一章所記,保羅為主所受的苦比眾人更多,但他是甘心樂意的,所以覺得只受了「一些」。若不是樂意為主受苦,可能只稍受一些苦便以為很多,甚而怨天尤人,灰心喪志!也許有人以為,保羅被捉拿關在囚牢里是羞恥的事,或是以為保羅這樣被捉拿已經證明是失敗了,便輕看保羅。但保羅自己卻不以他這樣受苦「為恥」,因為他知道所信的是誰。也就是說,他知道所信的這位神,是可靠的、值得為祂受苦的。他也從靈性的知覺和領悟當中,不但認識這位神,同時也深知,為祂受苦是有價值的,因他「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保羅雖然在世,不能跟世上的政府敵對,也可能被世界的政權所殺害,可是他所作的工作卻不至落空。那些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更不能搶奪他在神面前所該得的獎賞和工作的果效。因此保羅深信他可以無愧見主,就不以自己所受的苦難為恥。這「那日」,是指主耶穌再來的日子。保羅在本書4:8說:「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為著這美好的盼望,保羅就不以為福音受苦是羞恥,而認為是榮耀。
保羅在講述他自己的見證,就勉勵提摩太說:「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里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
這「規模」,有模範或標準的意思。保羅知道自己所教訓提摩太的是純正道理,且是一種模範、標準,可用以衡量其他的道理,斷定什麼是異端,什麼是不合純正信仰的邪道。作為基督的工人最為重要的責任就是傳純正完備的福音真理,不能有所偏差和扭曲,更不能有刪減,這是非常重要的。而提摩太就「要用在基督耶穌里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就是用信心來吸收自己所聽見的純正道理,使它成為我們靈性的益處。「愛心」,使我們有能力去遵行神的道。這信心和愛心,都是在耶穌基督里的,唯有在基督里的信心和愛心,才能讓我們常常守住這些純正的道。「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地守著」。「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就是保羅所說的那純正話語,提摩太就要靠著聖靈牢牢「守著」,就是不要在所領受的道理上有所動搖和妥協。雖然保羅所傳的是純正的話語,如果提摩太不固守,那麼這些道理就對他毫無作用,跟沒有聽見一樣。聖靈既然是永久住在我們心裡,靠著聖靈來守,當然會牢牢的守著。神的真道既然是出於聖靈的啟示,靠著聖靈的能力來守,就不覺得困難了。隨後保羅說:「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我,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凡在亞細亞的人」,可能指當保羅被捕時在他身邊的亞細亞信徒,因害怕遭受連累,「都離棄」他,可能指不敢公開為他作證。「這是你所知道的」,當保羅被捕時,提摩太並未在場,事後才聽到了消息。
「腓吉路和黑摩其尼」這兩個人,他們可能是在這些亞西亞人當中作領袖、或者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也可能他們對保羅的態度,比其他的人更壞,因此特別提起以作為警戒。也讓信徒們知道,那些膽怯不肯為真道作見證的,神的僕人知道,神也會知道。但這時阿尼色弗一家,給保羅帶來安慰,所以保羅說:「願主憐憫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屢次使我暢快,不以我的鎖鏈為恥」。阿尼色弗不但自己、連他一家,都同樣以愛心待保羅,想法子使保羅在苦難當中得到安慰、暢快。他們所作的,正表現出他們是忠心的門徒,是在患難中站在神仆一邊的。當時有些信徒不敢為保羅作見證,不敢為他辯護,以保羅所受的苦難為羞恥,恐怕影響到他們的安全和名譽。但是阿尼色弗卻不以保羅的受苦為羞恥,他不但不畏恥,也是不畏死,所以「在羅馬的時候殷勤地找我,並且找著了」。阿尼色弗起初可能不是在羅馬,先是在以弗所,後來特地到羅馬去找保羅,因他殷勤的找,就找著了。因此保羅說:「願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憐憫。他在以弗所怎樣多多地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那日」,指主耶穌再來,眾信徒得獎賞的日子。使徒保羅願阿尼色弗在主耶穌再來之日得主的憐憫。憐憫這裡有作賞賜的意思。保羅又提醒提摩太,阿尼色弗在以弗所怎樣多方的服侍保羅,是他明明知道的。傳說阿尼色弗也像保羅那樣,最後為主殉道。而保羅用他自己當時的經歷,如何被人離棄,如何受到愛主弟兄的幫助,以勸勉提摩太要忠心。但願我們今天無論在什麼環境中,也都要對主忠心不渝,求主的喜悅!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