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降旨與聖殿完工>
讀經「拉6: 1-22」「於是大流士王降旨,要尋察典籍庫內,就是在巴比倫藏寶物之處;在瑪代省亞馬他城的宮內尋得一卷,其中記著說:'古列王元年,他降旨論到耶路撒冷神的殿,要建造這殿為獻祭之處,堅立殿的根基。殿高六十肘,寬六十肘,用三層大石頭,一層新木頭,經費要出於王庫;並且神殿的金銀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到巴比倫的,要歸還帶到耶路撒冷的殿中,各按原處放在神的殿里'……。」在以斯拉記第六章中記載了,大流士王降旨與聖殿完工。當大流士王接到河西總督的奏本之後,便降旨尋察「典籍庫」,即收藏王室寶物和文書檔案之處,看古列王是否降旨,允准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結果在當時的京城亞馬他,尋得王的諭旨,裡面記著古列王降旨建造耶路撒冷神之殿一事,其中記有聖殿的尺寸,並指導怎樣建造。還有王授權從王庫中撥款重建聖殿,且要歸還神殿的金銀器皿。這些都給以色列民重建聖殿提供了極重要的根據,也證明猶大長老所陳述之建殿的理由是確實無誤的,是有據可查的。這真是值得感恩!「現在河西的總督達乃和示他波斯乃,並你們的同黨,就是住河西的亞法薩迦人,你們當遠離他們。不要攔阻神殿的工作,任憑猶大人的省長和猶大人的長老在原處建造神的這殿。」這是大流士王所降的諭旨,即吩咐河西總督及其同黨,不要干涉猶大人建造聖殿,讓聖殿的工程順利進行。這真是「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21:1),仇敵的控告,卻換來了君王的支持。大流士王的意旨也完全符合神建造聖殿的原則:「任憑猶大人的省長和猶大人的長老在原處建造神的這殿」,排除仇敵的摻雜(4:2-3)。
「我又降旨,吩咐你們向猶大人的長老為建造神的殿當怎樣行,就是從河西的款項中,急速撥取貢銀作他們的經費,免得耽誤工作。他們與天上的神獻燔祭所需用的公牛犢、公綿羊、綿羊羔,並所用的麥子、鹽、酒、油,都要照耶路撒冷祭司的話,每日供給他們,不得有誤;好叫他們獻馨香的祭給天上的神,又為王和王眾子的壽命祈禱」。從「我又降旨」中看到,大流士王不但肯定古列王的原詔書,而且還加上他自己的意旨,就是撥出部分「貢銀」,即稅款,幫助以色列民重建聖殿。大流士王又諭令為聖殿的獻祭提供牲畜和糧油,而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好叫他們獻馨香的祭給天上的神,又為王和王眾子的壽命祈禱」。但君王的權勢再大、動機再自私,也不過是神所使用的器皿,來完成神所要做成的一切。而這裡的「急速」,與之前的「工程就停止了」(4:24)形成鮮明對比。但無論是過去「工程就停止了」,還是現在的「急速」,背後都是神的時間和神的手。
「我再降旨,無論誰更改這命令,必從他房屋中拆出一根梁來,把他舉起,懸在其上,又使他的房屋成為糞堆。若有王和民伸手更改這命令,拆毀這殿,願那使耶路撒冷的殿作為祂名居所的神將他們滅絕。我大流士降這旨意,當速速遵行。'」大流士王為了加強諭旨的效力,他對任何試圖更改這命令的人,包括王在內,發出咒詛和警告。「那使耶路撒冷的殿作為祂名居所的神」,這是引自申命記12:11。大流士王的詔書中詳細而準確地列出了獻祭所用的祭牲和祭物,並且正確地稱呼神的名,表明大流士王身邊很可能有以色列人參與詔書的擬定。「於是,河西總督達乃和示他波斯乃,並他們的同黨,因大流士王所發的命令,就急速遵行。猶大長老因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所說勸勉的話就建造這殿,凡事亨通。他們遵著以色列神的命令和波斯王古列、大流士、亞達薛西的旨意,建造完畢。大流士王第六年,亞達月初三日,這殿修成了。」河西總督達乃等人,一接到王的諭令,便「急速遵行」。猶大長老則因神借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所說勸勉的話,繼續建造神的殿,並且亨通。而他們所做所行既是遵著「以色列神的命令」,也是遵著地上之王的意旨,以致重建聖殿之工順利完工了:「大流士王第六年,亞達月初三日,這殿修成 了」。由此讓我們看到,神既興起這工,祂也必親自成全這工。期間雖有艱難,但至終必完全得勝!「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並其餘被擄歸回的人都歡歡喜喜地行奉獻神殿的禮。行奉獻神殿的禮就獻公牛一百隻,公綿羊二百隻,綿羊羔四百隻,又照以色列支派的數目獻公山羊十二隻,為以色列眾人作贖罪祭;且派祭司和利未人按著班次在耶路撒冷事奉神,是照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聖殿完工之後,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以及其餘被擄歸回的百姓,他們為聖殿歡歡喜喜地行奉獻之禮。他們向神獻上大量祭牲,又徹底在神前痛悔,對付己罪,所以「又照以色列支派的數目獻公山羊十二隻,為以色列眾人作贖罪祭」。這表明百姓站在十二支派合一的地位里尋求赦罪的恩典,摸著了神的心意,恢復了神在地上的見證。百姓不但重建了聖殿,也「照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恢復了獻祭和事奉。
「正月十四日,被擄歸回的人守逾越節。原來,祭司和利未人一同自潔,無一人不潔凈。利未人為被擄歸回的眾人和他們的弟兄眾祭司,並為自己宰逾越節的羊羔。從擄到之地歸回的以色列人和一切除掉所染外邦人污穢、歸附他們、要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人都吃這羊羔,歡歡喜喜地守除酵節七日;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歡喜,又使亞述王的心轉向他們,堅固他們的手,作以色列神殿的工程」。「正月十四日」,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過逾越節的日子(出12:6)。「守逾越節」,是記念神用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出12:21-27)。這個逾越節是代表被擄回歸的百姓的第二次出埃及(賽43:14-17)。而祭司和利未人必須按著禮儀潔凈自己之後,才能執行職務。守逾越節的重點是「宰逾越節的羊羔」和「吃這羊羔」,當時吃逾越節羊羔的人有兩種人:「從擄到之地歸回的以色列人」和「一切除掉所染外邦人污穢、歸附他們、要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人」。可見凡願意歸向神的,都有份於神所預備的救贖。與此同時,他們還「歡歡喜喜地守除酵節七日,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歡喜,又使亞述王的心轉向他們」。這「亞述王」是波斯王的稱號之一。本書特地用「巴比倫王」(5:13)和「亞述王」來稱呼波斯王,表明神過去怎樣借著亞述王和巴比倫王來管教祂的百姓,現在也照樣借著亞述王和巴比倫王來恢復祂的百姓,歷史始終掌握在神的手中。因此今天我們也要確實地知道, 我們所信的神是掌管天地萬物的神,祂也掌管人心,一切都在祂的手中,我們在世間所經歷的一切神都知道,我們所遭遇的神也知道,並且神愛我們,祂為我們所預備的常是超過我們所求和所想的。為此,願我們都要用信心來仰望神,要愛祂,跟隨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