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拉3-4章>

作者:霞步思  於 2021-1-19 06: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拉3-4章」「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他的弟兄眾祭司,並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與他的弟兄,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在以斯拉記第三章中記載了,因神的感動與帶領,被擄的以色列人回到了故土。在猶太歷的「七月」,相當於陽曆的九、十月間。百姓因為同心尋求神,「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約薩達」是被擄前的最後一位大祭司(代上6:14-15),「所羅巴伯」後來成為猶大省長(該一1)。在耶書亞和所羅巴伯的帶領下,他們「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照著摩西律法書所吩咐的,在上獻燔祭。「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因懼怕鄰國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又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按數照例獻每日所當獻的燔祭;其後獻常獻的燔祭,並在月朔與耶和華的一切聖節獻祭,又向耶和華獻各人的甘心祭。從七月初一日起,他們就向耶和華獻燔祭。但耶和華殿的根基尚未立定」。「原有的根基」,指所羅門聖殿的根基。聖殿因著百姓的犯罪而被毀,但根基仍在。「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表明他們對耶和華神的信心。 又「因懼怕鄰國的民」,百姓就趕快獻祭,在祭壇與神相會(出29:43)。「按數照例」,就是按照律法的要求(民29:12-39)。「常獻的燔祭」, 指每天早晚常獻的燔祭(出29:42)。「耶和華的一切聖節」,包括律法所規定的安息日、逾越節、無酵節、初熟節、七七節、吹角節、贖罪日和住棚節(利23:2-43)。「甘心祭」,指為了向神表示感謝而獻上的燔祭或平安祭。「他們又將銀子給石匠、木匠,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推羅人,使他們將香柏樹從黎巴嫩運到海里,浮海運到約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準的。」以色列人用銀子付工人的工錢,用糧食等換取名貴的香柏木作柱和梁,就象所羅門當年造殿一樣,從推羅和西頓運來,約帕是今特拉維夫北的一個地中海港口。

「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其餘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並一切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人,都興工建造;又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聖殿的重建從次年「二月」、也就是陽曆四、五月間開始。按照大衛的規定,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開始事奉(代上23:24)。聖殿的重建的利未人督工只有七十四人(2:40)。「耶書亞」是一個利未人,而不是大祭司耶書亞。「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亞薩的子孫利未人敲鈸,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都站著讚美耶和華。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祂本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這是「立耶和華殿根基」時的儀式。 「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他們的禮服在回歸時已經有人甘心獻上(2:69)。利未人用「鈸」來讚美神。 「他們彼此唱和」,即輪流吟唱:「祂本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眾民也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這真是令人激動的事。「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此時離聖殿被毀大約五十年,「見過舊殿的老年人」大都已經六十歲以上,他們回想被擄受苦在外多年,聖殿荒涼無人照料,就不禁悲從中來。但「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因為他們見聖殿恢復有望,內心歡欣雀躍。

在以斯拉記第四章中記載了,「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聽說被擄歸回的人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建造殿宇,就去見所羅巴伯和以色列的族長,對他們說:'請容我們與你們一同建造;因為我們尋求你們的神,與你們一樣。自從亞述王以撒哈頓帶我們上這地以來,我們常祭祀神。'但所羅巴伯、耶書亞,和其餘以色列的族長對他們說:'我們建造神的殿與你們無干,我們自己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協力建造,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吩咐的。'」本章講到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他們是亞述擄走北國人時,那些從別國來到的外邦人,與以色列的余民通婚,他們的後代成為撒瑪利亞人。就是這些人去見所羅巴伯,假裝要協助重建聖殿。警醒的領袖們並沒有因為聽到:「我們尋求你們的神,與你們一樣」就歡喜雀躍,也沒有礙於情面,而是毫不客氣地予以回絕。「那地的民,就在猶大人建造的時候,使他們的手發軟,擾亂他們;從波斯王古列年間,直到波斯王大流士登基的時候,賄買謀士,要敗壞他們的謀算。」這些「敵人」阻延建殿的方法是:「使他們的手發軟」,即是使他們灰心喪膽。又用錢「賄買謀士」,向當局控告,以敗壞他們的計劃。「在亞哈隨魯才登基的時候,上本控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亞哈隨魯」是大流士一世的繼任者,他登基時聖殿已經建成,仇敵所控告的是重建城牆。本書把這些事件集中在一起,並沒有按年分排列,是為了記錄仇敵的攔阻和干擾,以顯明神得勝的大能。「亞達薛西年間,比施蘭、米特利達、他別,和他們的同黨上本奏告波斯王亞達薛西。本章是用亞蘭文字,亞蘭方言。省長利宏、書記伸帥要控告耶路撒冷人,也上本奏告亞達薛西王」。「亞達薛西」是波斯王的稱號。「本章」指奏章。「亞蘭文字」是當時的國際語言。「省長利宏」,是當時波斯帝國的撒馬利亞省長。「書記伸帥」,是波斯王派駐省長身邊的代表,可以直接向波斯王報告。

「省長利宏、書記伸帥…上奏亞達薛西王說:'…如今王該知道,他們若建造這城,城牆完畢就不再與王進貢,交課,納稅,終久王必受虧損。我們既食御鹽,不忍見王吃虧,因此奏告於王。請王考察先王的實錄,必在其上查知這城是反叛的城,與列王和各省有害;自古以來,其中常有悖逆的事,因此這城曾被拆毀。我們謹奏王知,這城若再建造,城牆完畢,河西之地王就無分了。'」在亞達薛西年間,有另一本奏章控告猶太人,「反叛惡劣的城」,指耶路撒冷。「進貢」,指向宗主國納貢。「交課」,可能指交納消費稅。「納稅」,可能指交納關稅。「既食御鹽」,可能指接受了朝廷的俸祿,或者與君王有立約的關係,所以有義務彙報。「列王」,指波斯帝國之前的亞述王和巴比倫王。「各省」,指猶大省附近的波斯行省。「那時王諭覆省長利宏、書記伸帥,和他們的同黨,就是住撒馬利亞並河西一帶地方的人,說:'願你們平安云云。你們所上的本,已經明讀在我面前…現在你們要出告示命這些人停工,使這城不得建造,等我降旨。你們當謹慎,不可遲延,為何容害加重,使王受虧損呢?'」「明讀」,指把奏章從亞蘭語翻譯成波斯語。「背叛列王」,指猶大國曾經背叛亞述王(王下18:7)和巴比倫王(王下24:1)。「從前耶路撒冷也有大君王統管河西全地」,指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領土曾經達到幼發拉底河。聖殿的重建工程因仇敵控告,被下令停工,等待調查。「亞達薛西王的上諭讀在利宏和書記伸帥,並他們的同黨面前,他們就急忙往耶路撒冷去見猶大人,用勢力強迫他們停工。於是,在耶路撒冷神殿的工程就停止了,直停到波斯王大流士第二年。」撒瑪利亞人聽了王的詔書後,他們就「急忙往耶路撒冷去見猶大人,用勢力強迫他們停工」,這樣建殿的工程就停止了。但在第五至六章中記載了,神興起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等, 勉勵百姓復建聖殿,最後建殿工作終於完成。今天撒但也用各種詭計,阻擾我們建造神的殿,不要我們為主作工。為此,願我們今天千萬不要中了撒但的詭計,並且要知道,雖然撒但會用各種手段,敵擋神的工作,但神的旨意終必成就!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7: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