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33-34章」「瑪拿西登基的時候年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五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重新建築他父希西家所拆毀的邱壇,又為巴力築壇,做木偶,且敬拜事奉天上的萬象,在耶和華的殿宇中築壇。耶和華曾指著這殿說:'我的名必永遠在耶路撒冷'……。」在歷代志下第三十三章中記載了,希西家死後,他的兒子瑪拿西登基作猶大王。瑪拿西十二歲登基,可能先與父親希西家共同執政十年,希西家死後獨立執政四十五年。瑪拿西統治的年日最長,有五十五年,但他是南國猶大歷史上最壞的一個王,「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就是修建了巴力神的邱壇,崇拜日月星神,甚至在聖殿里為偶像「築壇」,瑪拿西全盤推翻了先王希西家所取得的宗教改革的成果。「他在耶和華殿的兩院中為天上的萬象築壇,並在欣嫩子谷使他的兒女經火,又觀兆,用法術,行邪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祂的怒氣,又在神殿內立雕刻的偶像。神曾對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說:'我在以色列各支派中所選擇的耶路撒冷和這殿,必立我的名直到永遠…'。瑪拿西引誘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致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
瑪拿西又污穢神的殿。「天上的萬象」就是亞述人所拜的星象。瑪拿西還重蹈祖父亞哈斯的覆轍(16:3-13),「使他的兒女經火」,就是把兒女焚燒獻給偶像為祭,他「又在聖殿內立雕刻的偶像」。因瑪拿西的罪孽深重,因此惹動神的怒氣。這裡再次提起神與大衛家族所立的約(代上29:19),以此揭示猶大悖逆的現狀。「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表示南國也將和列國一樣滅亡,悖逆的百姓已經沒有資格繼續住在神「賜給他們列祖之地」。「耶和華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他們卻是不聽。所以耶和華使亞述王的將帥來攻擊他們,用鐃鉤鉤住瑪拿西,用銅鏈鎖住他,帶到巴比倫去。他在急難的時候,就懇求耶和華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極其自卑。他祈禱耶和華,耶和華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瑪拿西這才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
因「耶和華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他們卻是不聽」,所以神就使用亞述作為管教的器皿來攻擊他們,亞述人將瑪拿西「用鐃鉤鉤住、用銅鏈鎖住他,帶到巴比倫去」,這時他發現各種偶像、假神都沒有用,「惟獨耶和華是神」。因瑪拿西在「神面前極其自卑」,神滿有慈悲和憐憫,就使他得以歸回耶路撒冷,重坐國位。「此後,瑪拿西在大衛城外,從谷內基訓西邊直到魚門口,建築城牆,環繞俄斐勒,這牆築得甚高;又在猶大各堅固城內設立勇敢的軍長;併除掉外邦人的神像與耶和華殿中的偶像…百姓卻仍在邱壇上獻祭,只獻給耶和華他們的神。」瑪拿西從巴比倫獲釋回國后,便在耶路撒冷的城牆外加築新牆,為了加強防衛。瑪拿西又除掉他以前立在聖殿里的偶像,並將耶路撒冷的異教祭壇全數拆毀,丟棄在城牆外面。此後他依照摩西的律例恢復了聖殿中的敬拜。瑪拿西雖然悔改了,可是「百姓卻仍在邱壇上獻祭」,用神不喜悅的方法來敬拜神(申12:13-14)。「瑪拿西其餘的事和禱告他神的話,並先見奉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警戒他的言語,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瑪拿西與他列祖同睡,葬在自己的宮院里。他兒子亞們接續他作王。」由於瑪拿西一生過多於功,死後沒有葬在以色列諸王的墳墓中,而是「葬在自己的宮院里」。瑪拿西晚年雖然悔改,但他的惡行已經給下一代帶來深遠的惡劣影響,直接導致了猶大的亡國(王下23:26)。「亞們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瑪拿西所行的,祭祀事奉他父瑪拿西所雕刻的偶像,不在耶和華面前像他父瑪拿西自卑。這亞們所犯的罪越犯越大。他的臣僕背叛,在宮裡殺了他。但國民殺了那些背叛亞們王的人,立他兒子約西亞接續他作王。」瑪拿西死後他兒子亞們作猶大王,他作王只有二年。亞們「不在耶和華面前象他父瑪拿西自卑…」,說明他的整個統治比他的父親瑪拿西更加邪惡,他恢復偶像敬拜。最後「他的臣僕背叛,在宮裡殺了他」,但卻沒有發生纂位,百姓繼續擁立他兒子約西亞接續他作王,即大衛的子孫作王,這是神在背後的管理,因為神負責實現大衛之約,「照祂所應許的,永遠賜燈光與大衛和他的子孫」(21:7)。
在歷代志下第三十四章中記載了,「約西亞登基的時候年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不偏左右……。」亞們死後,他的兒子約西亞作猶大王,他是猶大最後一位好王,「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不偏左右。」這與當時整個時代的趨勢截然相反。「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這是聖經對國度君王的最高評價;在猶大諸王中,只有希西家和約西亞得到了這一好評(29:2)。「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尋求他祖大衛的神。到了十二年才潔凈猶大和耶路撒冷,除掉邱壇、木偶、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又拆毀祭壇,把木偶和雕刻的像打碎成灰,砍斷以色列遍地所有的日像,就回耶路撒冷去了。」約西亞登基第八年就「尋求他祖大衛的神」,第十二年開始「潔凈猶大和耶路撒冷」,第十八年修理聖殿,而且他除掉邱壇、拆毀一切與拜偶像有關的物件,將偶像打碎成灰,又將改革伸展到以色列,在猶大諸王中迴轉得最徹底。此時北國已經亡國將近一百年,北方已經淪為亞述的行省。但此時亞述已經衰落,正忙著應付巴比倫的崛起,所以約西亞清除偶像的行動可以遠及北方十支派。「約西亞王十八年,凈地凈殿之後,就差遣亞薩利雅的兒子沙番、邑宰瑪西雅、約哈斯的兒子史官約亞去修理耶和華他神的殿。他們就去見大祭司希勒家,將奉到神殿的銀子交給他;這銀子是看守殿門的利未人從瑪拿西、以法蓮,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猶大、便雅憫眾人,並耶路撒冷的居民收來的。又將這銀子交給耶和華殿里督工的,轉交修理耶和華殿的工匠,就是交給木匠、石匠,買鑿成的石頭和架木與棟樑,修猶大王所毀壞的殿…。」因瑪拿西、亞們王背道的時期,聖殿已經被荒廢、破壞了五十多年,所以需要修理。「希勒家」是猶大王約西亞時代的大祭司。修理聖殿的工作由利未人負責,費用是從「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猶大、便雅憫眾人,並耶路撒冷的居民收來的。」修理聖殿的工匠包括了木匠、石匠和鑿石工人。這時北國的余民也奉獻金錢修理聖殿,可見整個以色列十二支派都有迴轉的百姓。「他們將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運出來的時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傳耶和華的律法書。希勒家對書記沙番說:'我在耶和華殿里得了律法書。'遂將書遞給沙番…書記沙番又對王說:'祭司希勒家遞給我一卷書。'沙番就在王面前讀那書。」
大祭司希勒家所發現的「律法書」,是指摩西五經。希西家王的時候還提到過「神人摩西的律法」(30:16),到此時已經五十多年沒有讀過了。而「書記沙番」所讀的,很可能是申命記中陳明福禍的部分,約西亞的復興,正是以申命記為根據的。「王聽見律法上的話,就撕裂衣服,吩咐希勒家與沙番的兒子亞希甘、米迦的兒子亞比頓、書記沙番,和王的臣僕亞撒雅說:'你們去為我、為以色列和猶大剩下的人,以這書上的話求問耶和華;因我們列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言語,沒有照這書上所記的去行,耶和華的烈怒就倒在我們身上。'」約西亞王聽見律法上的話就「撕裂衣服」,這表示懺悔、謙卑或痛苦。約西亞在神話語的光照中看到了人的虧欠,所以他沒有把國家遭難的責任推給神,也沒有為祖先遮掩罪過,而是立刻承認了猶大的悖逆,迴轉尋求神的憐憫。約西亞又因律法書中的警告,於是差人去見女先知戶勒大,詢問神的旨意。「於是,希勒家和王所派的眾人都去見女先知戶勒大…她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可以回復那差遣你們來見我的人說,耶和華如此說:我必照著在猶大王面前所讀那書上的一切咒詛,降禍與這地和其上的居民;因為他們離棄我,向別神燒香,用他們手所做的惹我發怒,所以我的忿怒如火倒在這地上,總不息滅。'」女先知戶勒大的第一部分信息是關於百姓的。神是公義的,祂「必照著在猶大王面前所讀那書上的一切咒詛,降禍與這地和其上的居民」,因為百姓雖然表面跟隨約西亞的復興,但心裡還是繼續離棄神、得罪神。「然而差遣你們來求問耶和華的猶大王,你們要這樣回復他說:…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歸到墳墓,到你列祖那裡,我要降與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災禍,你也不至親眼看見。'他們就回復王去了。」女先知戶勒大的第二部分信息是關於約西亞王的。他將「平平安安地歸到墳墓」,不會看見「降與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災禍」。神接走約西亞的時間,正是神使用巴比倫審判猶大的前夕,約西亞死後四年,尼布甲尼撒就開始進攻猶大(王下24:1)。「王差遣人招聚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眾長老來…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盡心盡性地順從耶和華,遵守祂的誡命、法度、律例,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約西亞從以色列各處將一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使以色列境內的人都事奉耶和華他們的神。約西亞在世的日子,就跟從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總不離開。」雖然約西亞個人得著了神「平平安安」的應許,但他卻不滿足於個人在神面前蒙恩,而是帶領全體百姓重新與神立約,立志順服在神話語的權柄下。可見他真是一個真正敬畏神的人。「約西亞在世的日子」,因著君王的榜樣,百姓表面上跟從神,「總不離開」,但這不是真心歸向神。因神知道他們的真實光景,因此就早借先知宣告神的忿怒將要臨到。同樣今天我們若是虛假地悔改歸向神,只能加速自己的滅亡。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真心悔改歸向神,並要記住「神是輕慢不得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