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大王亞哈斯>
讀經「代下28: 1-27」「亞哈斯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象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卻行以色列諸王的道,又鑄造巴力的像,並且在欣嫩子谷燒香,用火焚燒他的兒女,行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驅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在歷代志下第二十八章中記載了,約坦死後,他的兒子亞哈斯接續他作王,而亞哈斯是個惡王。亞哈斯「作王十六年」,不但沒有效法父親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反而倒行逆施,「行以色列諸王的道,又鑄造巴力的像」,並「在欣嫩子谷燒香」,甚至崇拜摩洛,用自己的子女獻祭,這是多麼罪惡、殘忍、野蠻、污穢可憎!約坦是一個虔誠的人,而其子亞哈斯卻無惡不作。由此可見,對一個人的信仰起決定性作用的並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個人與神的關係。而一個國家的領袖的墮落不僅對他個人,而且會給整個國民帶來致命的災難。「所以,耶和華他的神將他交在亞蘭王手裡。亞蘭王打敗他,擄了他許多的民,帶到大馬士革去。神又將他交在以色列王手裡,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殺戮。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一日殺了猶大人十二萬,都是勇士,因為他們離棄了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有一個以法蓮中的勇士,名叫細基利,殺了王的兒子瑪西雅和管理王宮的押斯利甘,並宰相以利加拿。以色列人擄了他們的弟兄,連婦人帶兒女共有二十萬,又掠了許多的財物,帶到撒馬利亞去了。」因亞哈斯作惡多端,惡貫滿盈,神就把他交在亞蘭王手裡,打敗他。神又把他交在北國以色列王手裡,他就向亞哈斯大行殺戮,比加一日殺了猶大人十二萬,都是勇士,又殺了王的兒子和宰相。亞哈斯行惡離棄神,北國反成為神用以刑罰南國的工具。但神不允許他們消滅大衛家(賽7:7),所以就在亞哈斯受到利汛和比加的威脅時,以賽亞書告訴我們,神借著先知以賽亞勉勵亞哈斯迴轉倚靠神(賽7:3-9)。雖然亞哈斯對神完全沒有信心(賽7:12),但神的救贖並不是根據人的信心或屬靈光景。「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7:14),這預示神將主動成就祂的救恩。
「但那裡有耶和華的一個先知,名叫俄德,出來迎接往撒馬利亞去的軍兵,對他們說:'因為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惱怒猶大人,所以將他們交在你們手裡,你們竟怒氣衝天,大行殺戮。如今你們又有意強逼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作你們的奴婢,你們豈不也有得罪耶和華你們神的事嗎?現在你們當聽我說,要將擄來的弟兄釋放回去,因為耶和華向你們已經大發烈怒。'於是,以法蓮人的幾個族長就是約哈難的兒子亞撒利雅、米實利末的兒子比利家、沙龍的兒子耶希西家、哈得萊的兒子亞瑪撒起來攔擋出兵回來的人,對他們說:'你們不可帶進這被擄的人來!你們想要使我們得罪耶和華,加增我們的罪惡過犯?因為我們的罪過甚大,已經有烈怒臨到以色列人了。'於是帶兵器的人將擄來的人口和掠來的財物都留在眾首領和會眾的面前。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擄的人前來;其中有赤身的,就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吃喝,用膏抹他們;其中有軟弱的,就使他們騎驢,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弟兄那裡;隨後就回撒馬利亞去了。」以色列人想叫被擄來猶大人作奴僕,這是摩西的律法所禁止的(利25:42-46)。因此神差遣先知俄德警告以色列人不可這樣做,因為耶和華向他們已經大發烈怒。先知又要以色列人明白,他們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不是靠他們自己的本領,而是因為猶大的罪。神從猶大收回保護的手,使以色列有可能取勝,但這並不意味著以色列可以濫殺南國同胞,又使猶大人作奴婢,這種罪行必招惹神的忿怒,所以以色列人應立即釋放猶大俘虜。以法蓮人的幾個族長,就聽從先知俄德的勸告,就釋放被擄的猶大人,並且讓被他們從掠來的財物中得衣物和飲食,又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地上。
「那時,亞哈斯王差遣人去見亞述諸王,求他們幫助;因為以東人又來攻擊猶大,擄掠子民。非利士人也來侵佔高原和猶大南方的城邑,取了伯示麥、亞雅侖、基低羅,梭哥和屬梭哥的鄉村,亭納和屬亭納的鄉村,瑾鎖和屬瑾鎖的鄉村,就住在那裡。因為以色列王亞哈斯在猶大放肆,大大幹犯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猶大卑微。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上來,卻沒有幫助他,反倒欺凌他。亞哈斯從耶和華殿里和王宮中,並首領家內所取的財寶給了亞述王,這也無濟於事。」這時亞哈斯王又受到以東人和非利士人的攻擊。可是亞哈謝在歷了神釋放被擄的猶大人的恩典后,他在神面前不但沒有悔改,反而「在猶大放肆,大大幹犯耶和華」,轉而尋求亞述的幫助,真是可悲!既然亞哈斯要尋求外邦人的幫助,神就鬆開保護的手,任憑外邦人來「欺凌他」。而這裡稱亞哈斯為「以色列王「,而非「猶大王」,可能北國即將亡於亞述。而「亞哈斯從耶和華殿里和王宮中,並首領家內所取的財寶給了亞述王」,只是增加了仇敵的力量,亞述王「卻沒有幫助他,反倒欺凌他」。因為亞述只為自己的利益,不會真心幫助猶大,他們既消滅了其他民族,也要消滅猶大國。同樣信徒若尋求世界的幫助,也會被世界所捆綁,信徒若離棄神,神也會任憑世界來欺凌我們。
「這亞哈斯王在急難的時候,越發得罪耶和華。他祭祀攻擊他的大馬士革之神,說:'因為亞蘭王的神幫助他們,我也獻祭與他,他好幫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眾人敗亡了。」亞哈斯「在急難的時候,越發得罪耶和華」,亞哈斯面對神的懲罰不是悔改歸向神,而是越發敵對神,繼續走邪惡的路,這是人邪惡的本性。 所以若沒有聖靈的工作,人即使「在急難的時候」,也不能迴轉歸向神。因此若沒有神主動的揀選,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人都「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羅3:11-12)。而亞哈斯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是離棄神的結果,反而認為是自己的神不如別人的神,所以亞哈斯將在大馬士革的亞蘭神壇引進猶大,愚昧地要去敬拜「亞蘭王的神」,卻忘了「亞蘭王的神」並沒有保護亞蘭避免亡國,北國的金牛犢也沒有阻止「以色列眾人敗亡」。「亞哈斯將神殿里的器皿都聚了來,毀壞了,且封鎖耶和華殿的門;在耶路撒冷各處的拐角建築祭壇,又在猶大各城建立邱壇,與別神燒香,惹動耶和華他列祖神的怒氣。亞哈斯其餘的事和他的行為,自始至終都寫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耶路撒冷城裡,沒有送入以色列諸王的墳墓中。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亞哈斯犯罪更甚,史無前例的毀壞聖殿的物,又「封鎖耶和華殿的門」,停止了聖殿的獻祭。因亞哈斯的罪,大大冒犯耶和華,最後他像其他背離神的君主一樣,不得葬在王墓,只「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里」,而且留下了惡名!亞哈斯做了許許多多罪惡的事情,凡會觸動神忿怒的事他都作了。結果他犯罪冒犯了神,也坑害了自己的靈魂,而走向滅亡!今天我們的罪,我們屬靈的光景,神都知道。但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悔改,那麼我們有沒有真心的悔改呢?但願我們都有,並且要銘記:「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6:7)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