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17-18章」「亞撒的兒子約沙法接續他作王,奮勇自強,防備以色列人,安置軍兵在猶大一切堅固城裡,又安置防兵在猶大地和他父亞撒所得以法蓮的城邑中。耶和華與約沙法同在;因為他行他祖大衛初行的道,不尋求巴力,只尋求他父親的神,遵行祂的誡命,不效法以色列人的行為。所以耶和華堅定他的國,猶大眾人給他進貢;約沙法大有尊榮資財。他高興遵行耶和華的道,並且從猶大除掉一切邱壇和木偶……。」在歷代志下第十七章中記載了,亞撒的兒子約沙法的統治。約沙法「奮勇自強」、「防備以色列人」、堅固國防,發生在他與亞哈結親以前(18:1)。約沙法執政期間,北國在亞哈和耶洗別的影響下盛行巴力崇拜,但他卻「不效法以色列人的行為」,憑信心「不尋求巴力」,而是「只尋求他父親的神,遵行祂的誡命」,又「從猶大除掉一切邱壇和木偶」。因此神就「與約沙法同在」,照著大衛之約的應許「堅定他的國」。「他作王第三年,就差遣臣子便亥伊勒、俄巴底、撒迦利雅、拿坦業、米該亞往猶大各城去教訓百姓。同著他們有利未人示瑪雅…又有祭司以利沙瑪、約蘭同著他們。他們帶著耶和華的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在約沙法「作王第三年」,他就派利未人和祭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他們是帶著「耶和華的律法書」,即摩西五經教訓百姓。約沙法知道自己國家的興旺在於順從神的命令,所以他竭盡全力讓百姓熟悉神的要求,以便放棄罪惡,完全行在神的道上。「耶和華使猶大四圍的列國都甚恐懼,不敢與約沙法爭戰。有些非利士人與約沙法送禮物,納貢銀。阿拉伯人也送他公綿羊七千七百隻,公山羊七千七百隻。」因約沙法尋求神、帶領全國回歸律法,神就恩待他的國度,「使猶大四圍的列國都甚恐懼」,而且一些生活在猶大東面阿拉伯沙漠北部的部落成為約沙法的進貢者。「約沙法日漸強大,在猶大建造營寨和積貨城。他在猶大城邑中有許多工程,又在耶路撒冷有戰士,就是大能的勇士。他們的數目,按著宗族,記在下面:猶大族的,千夫長押拿為首率領大能的勇士三十萬…。」約沙法帶領全國歸向神就「日漸強大」(12節),他可以動員的兵力多達一百一十六萬人,正好是他父親亞撒的兩倍(14:8)。神賜給約沙法平安,「使猶大四圍的列國都甚恐懼」,但約沙法並沒有因此懈怠,而是照著本分積極「建造營寨和積貨城」,並且預備勇士。當亞撒晚年陷入軟弱的時候,神卻興起約沙法,「奮勇自強」地把國度帶回到祂的旨意中。
在歷代志下第十八章中記載了,「約沙法大有尊榮資財,就與亞哈結親……。」當約沙法帶領全國尋求神,蒙神祝福,結果卻和他父親一樣在恩典里鬆懈了,竟然「與亞哈結親」。他為兒子約蘭所娶的亞哈女兒亞她利雅後來篡奪了國位,幾乎殺盡了大衛的後裔(22:10-12)。「過了幾年,他下到撒馬利亞去見亞哈;亞哈為他和跟從他的人宰了許多牛羊,勸他與自己同去攻取基列的拉末。以色列王亞哈問猶大王約沙法說:'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嗎?'他回答說:'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必與你同去爭戰。'」猶大的首都是耶路撒冷,比撒馬利亞的海拔高,所以說「下到撒馬利亞去見亞哈」。約沙法與亞哈結親表明雙方關係密切,所以一向尋求神的約沙法,卻與悖逆神的亞哈「不分彼此」,還沒有求問神,就決定幫助亞哈。「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請你先求問耶和華。'於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四百人,問他們說:'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神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裡。'」雖然約沙法愚昧地與亞哈聯手,但他畢竟是敬畏神的,所以要求在打仗之前「先求問耶和華」。亞哈招聚的四百個先知,此時的北國既敬拜金牛犢、又敬拜巴力,所以這些假先知含糊其辭地說「神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裡」。「約沙法說:'這裡不是還有耶和華的先知,我們可以求問他嗎?'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還有一個人,是音拉的兒子米該雅。我們可以托他求問耶和華,只是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常說凶言。'約沙法說:'王不必這樣說。'以色列王就召了一個太監來,說:'你快去將音拉的兒子米該雅召來。'」約沙法顯然了解北國的信仰混雜,所以覺得這四百位先知不太可靠,想找一位「耶和華的先知」。「米該雅」可能就是在亞哈放走亞蘭王后宣告審判的先知(王上20:42)。「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在撒馬利亞城門前的空場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們面前說預言。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造了兩個鐵角,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要用這角抵觸亞蘭人,直到將他們滅盡。'所有的先知也都這樣預言說:'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勝,因為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在召見米該雅之前,西底家戲劇性地扮演亞蘭人如何被滅盡,他戴上的兩隻鐵角可能象徵以色列王和猶大王。而那些假先知之前使用眾人可以自由解讀的「神」,現在既然知道約沙法喜歡「耶和華」,就立刻改用「耶和華」。
「那去召米該雅的使者對米該雅說:'眾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米該雅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的神說什麼,我就說什麼。'米該雅到王面前,王問他說:'米該雅啊,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說:'可以上去,必然得勝,敵人必交在你們手裡。'王對他說:'我當囑咐你幾次,你才奉耶和華的名向我說實話呢?'」米該雅的語氣顯然帶著諷刺,所以亞哈聽出了,要求他「說實話」。亞哈想聽「實話」,但又不愛聽壞話,所以假先知只要說些好聽的假話,就可以討好他。而真先知「說實話」,則要為真理付上代價。「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說:'這民沒有主人,他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各歸各家去。'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我豈沒有告訴你,這人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嗎?'」米該雅現在按照亞哈的要求向他「說實話」,預言亞哈將會被殺,他的軍隊將四散。亞哈想聽實話,卻又不愛聽逆耳的實話,所以他還是不肯迴轉。「米該雅說:'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我看見耶和華坐在寶座上,天上的萬軍侍立在祂左右。耶和華說:'誰去引誘以色列王亞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陣亡呢?'這個就這樣說,那個就那樣說。隨後,有一個神靈出來,站在耶和華面前說:'我去引誘他。'耶和華問他說:'你用何法呢?'他說:'我去,要在他眾先知口中作謊言的靈。'耶和華說:'這樣,你必能引誘他,你去如此行吧!現在耶和華使謊言的靈入了你這些先知的口,並且耶和華已經命定降禍與你。'」米該雅所見到的特殊異象,是警告亞哈不要相信假先知,而不是說神會派靈去「引誘」亞哈。米該雅已經清楚地警告了亞哈,但亞哈仍然選擇相信那些假先知,所以亞哈的決定是出於自己,不是因為假先知的「引誘」,因為他愛聽假先知的假話,不愛聽真先知的真話。「他眾先知」、「你這些先知」,都是表明這些先知並不是神的真先知。
「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前來打米該雅的臉,說:'耶和華的靈從哪裡離開我與你說話呢?'米該雅說:'你進嚴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見了'…米該雅說:'你若能平安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借我說這話了';又說:'眾民哪,你們都要聽!'」亞哈陣亡以後,假先知將會被追究責任,所以西底家將「進嚴密的屋子藏躲」。「眾民哪,你們都要聽」,是呼籲眾人作見證。「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我要改裝上陣,你可以仍穿王服。'於是以色列王改裝,他們就上陣去了。」亞哈和約沙法都想聽實話,卻又不肯順從與自己的願望相反的實話,所以最終還是「上基列的拉末去了」。而亞哈擔心米該雅的預言成真,所以「就改裝上陣」,想盡一切努力去阻止預言的實現。「先是亞蘭王吩咐車兵長說:'他們的兵將,無論大小,你們都不可與他們爭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車兵長看見約沙法便說,這必是以色列王,就轉過去與他爭戰。約沙法一呼喊,耶和華就幫助他,神又感動他們離開他。車兵長見不是以色列王,就轉去不追他了。 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裡。王對趕車的說:'我受了重傷,你轉過車來,拉我出陣吧!'那日陣勢越戰越猛,以色列王勉強站在車上抵擋亞蘭人,直到晚上。約在日落的時候,王就死了。」雖然約沙法跟隨亞哈上陣,但他畢竟是一個懂得尋求神的人,所以「約沙法一呼喊,耶和華就幫助他,神又感動他們離開他」,「呼喊」意思是向神求救。「隨便開弓」,指任意朝敵人射箭。神使用了亞蘭弓箭手隨意射出的一箭,又「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裡」,成就了祂早已命定的旨意。因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下,所以沒有偶然、「恰巧」。由此可見,任何人的手段和方法,都不能逃避神對罪的審判, 神是公義的,祂一定會追討人的罪惡!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敬畏神,遠離罪惡!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