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對詩班的安排>
讀經「代上25: 1-31」「大衛和眾首領分派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彈琴、鼓瑟、敲鈸、唱歌(原文是說預言;本章同)。他們供職的人數記在下面:亞薩的兒子撒刻、約瑟、尼探雅、亞薩利拉都歸亞薩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耶杜頓的兒子基大利、西利、耶篩亞、哈沙比雅、瑪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歸他們父親耶杜頓指教,彈琴,唱歌,稱謝,頌讚耶和華。」在歷代志上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大衛對聖殿詩班的安排。這裡的「分派」又被譯為「分別」(申10:8)。正如神把以色列人從萬民中「分別」(利20:16)出來,又把利未人從以色列人中「分別」(民16:9)出來,大衛也按著神的心意,把「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從利未人中「分別」出來,讓這三個家族單單負責詩歌敬拜:「亞薩的兒子」負責唱歌,「耶杜頓的兒子」負責唱歌和彈琴,「希幔的兒子」負責唱歌和各種樂器。這裡的「彈琴、鼓瑟、敲鈸、唱歌」,原文是說預言。因此聖殿的詩歌敬拜並不是普通的歌唱,而是「說預言」,也就是帶著從神而來的權柄、宣告從神而來的話語。所以詩歌敬拜並不是大衛自己的發明,而是聖靈的感動:「乃照大衛和他先見迦得,並先知拿單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借先知所吩咐的」(代下29:25)。因此「唱歌」並不是為了表達人的情緒,奏樂也不是為了帶起敬拜的氣氛,而是為了「頌讚耶和華」。將來我們在天上也要用詩歌和音樂來讚美神(啟15:2-4)。
這「琴、瑟」都是弦樂器。「鈸」與「鑼」(13:8)相同。大衛第一次迎接約櫃的時候,使用了「琴、瑟、鑼、鼓、號」(13:8)。第二次迎接約櫃的時候,使用了「角、號、鈸、瑟、琴」(15:28),不再使用「鼓」。而在約櫃前的敬拜和聖殿的詩歌敬拜中,只使用「琴、瑟、鈸」和「號」(16:6),既不用「鼓」,也不再「跳舞」(13:8;15:29)。「鼓」即「手鼓」(詩81:2),用於跳舞時表達興奮和喜悅。百姓平時讚美神的時候,可以「用角聲讚美祂,鼓瑟彈琴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祂!用大響的鈸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詩篇150:3-5)。但在聖殿的敬拜中,卻要用使人單單注意神的「琴、瑟、鈸、號」,不用使人興奮過度的「鼓」和「跳舞」,因為神不要祂的百姓用出於肉體的情緒代替「心靈和誠實」(約4:23)來敬拜神。由此可知,詩歌敬拜是非常嚴肅的事奉,所以聖殿的詩班都是被特別「分別」出來的利未人,所唱的都是從神而來的信息,所用的都是讓人單單注意神的樂器。今天我們敬拜的詩歌若不注意真理和嚴謹,只注意感人、好聽,詩班的成員若不重視生命和呼召,只重視興趣、技巧,實際上只是滿足人,並不能滿足神。只是宣洩情感,並不能「頌讚耶和華」。無論敬拜的場面多麼熱鬧、多麼壯觀,最多只是「草木、禾秸」(林前3:12)的自娛自樂,經不過火的試驗(林前3:13)。
「希幔的兒子布基雅、瑪探雅、烏薛、細布業、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亞他、基大利提、羅幔提以謝、約施比加沙、瑪羅提、何提、瑪哈秀;這都是希幔的兒子,吹角頌讚。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神賜給希幔十四個兒子,三個女兒,都歸他們父親指教,在耶和華的殿唱歌、敲鈸、彈琴、鼓瑟,辦神殿的事務。亞薩、耶杜頓、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這裡說詩班的三大領袖「亞薩、耶杜頓和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再次強調大衛對詩歌敬拜的重視。在詩班三大領袖中,除了希幔「作王的先見」,亞薩(代下29:30)、耶杜頓(代下35:15)也是先見。但這裡卻單單提到「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因希幔用神賜給他十四個兒子的名字來讚美神。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就像一首讚美詩:「布基雅」的意思是「耶和華已凈空」。「瑪探雅」的意思是「耶和華的禮物」。「烏薛」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力量」。「細布業」的意思是「神的俘虜」。「耶利摩」的意思是「祂是至高者」。「哈拿尼雅」的意思是「神已眷顧」。「哈拿尼」的意思是「親切的」。「以利亞他」的意思是「神已經來了」。「基大利提」的意思是「我尊 (神) 為大」。「羅幔提以謝」的意思是「我已尊崇那位幫助者」。「約施比加沙」的意思是「坐在困境里」。「瑪羅提」的意思是「我已說出」。「何提」的意思是「豐富」。「瑪哈秀」的意思是「異象」。
「他們和他們的弟兄學習頌讚耶和華;善於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這些人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都一同掣籤分了班次。」這裡「善於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他們不分資歷、能力或經驗,「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在神面前一律平等,一起借著「掣籤」順服神的安排。「他們和他們的弟兄學習頌讚耶和華」,表明詩班需要音樂的技巧,事奉的人需要接受「指教」。但大衛對聖殿詩班的安排,卻沒有考慮他們是否五音不全,而是單單根據神的揀選。而神揀選三大家族,也不是根據人的音樂天賦,而是單單根據祂自己的主權。三大家族的後代還沒有出生,神就已經分別他們負責「頌讚耶和華」,表明神自己會賜下事奉的恩賜。神向人所要的,必然會先賜給人。事奉的恩賜不是人努力的結果,而是神白白的恩典。努力學到的音樂技巧不是恩賜,不必學習的音樂天賦才是恩賜。但另一方面,接受恩賜的人也有責任操練恩賜,「學習頌讚耶和華」,竭力把恩賜發揮到最好。今天我們的詩歌事奉卻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不問呼召、只重技巧,只要擅長音樂、愛好歌唱,就被攬入詩班。這樣的詩班只是表演,並非敬拜。屬世的工作是有能者的貢獻,屬靈的事奉卻是蒙召者的回應。蒙召事奉的態度不是各盡所能,而是順服「分派」、領受恩賜:「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都一同掣籤分了班次」。
「掣籤的時候,第一掣出來的是亞薩的兒子約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並兒子共十二人。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第二十四是羅幔提以謝;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詩班三大領袖的二十四個兒子是二十四班的領隊,配合二十四班祭司輪流值班事奉,大衛對詩班的安排是井然有序。可見大衛非常重視音樂在敬拜上的地位,因他知道音樂能牽動人的心靈,所以他們要「遵王的旨意唱歌。」而詩篇中有許多感恩,讚美等的詩章,都是大衛作的。同樣以弗所書5: 19也教導我們說:「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因此今天崇拜唱詩的目的就是要:讚美神。如果崇拜時的音樂為的是要吸引人,這樣遲早就會讓世上的東西進來。就如今天有些教會已開始用搖滾樂,瘋狂的流行音樂來帶領所謂的敬拜。台上的人像時下歌星一樣在瘋狂地叫跳,台下的人也在如痴如醉地搖擺、舞動,除了歌詞是些基督教術語外,根本看不出他們和世界的樂隊或音樂會有什麼分別。今天撒但正透過種種技倆,來迷惑世人,其中一種甚有威力的武器就是,用流行歌去迷惑及控制整個世代的人!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作一個分別為聖的人,持敬虔莊重的心,「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這才是真正合乎神心意的敬拜!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