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擊敗亞捫人>
讀經「代上19-20章」「此後,亞捫人的王拿轄死了,他兒子接續他作王。大衛說:'我要照哈嫩的父親拿轄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於是大衛差遣使者為他喪父安慰他。大衛的臣僕到了亞捫人的境內見哈嫩,要安慰他,但亞捫人的首領對哈嫩說:『大衛差人來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親嗎?他的臣僕來見你不是為詳察窺探、傾覆這地嗎?'……。」在歷代志上第十九至二十章中記載了,大衛擊敗亞捫人和亞蘭人,並且攻取亞捫人的首都拉巴城。這裡的「此後」是個轉折詞,開始了大衛爭戰歷史的第二個段落(19:1-20:3)。第一次是大衛主動出擊,這次是仇敵主動挑釁。因亞捫人的王拿轄,在大衛逃亡期間曾厚待過他,所以在拿轄死後,大衛也要厚待他的兒子哈嫩,於是就差遣臣僕為哈嫩喪父安慰他。由此可見,大衛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君王。一個敬畏神的人,對待弟兄和對待外邦人一樣信實。然而大衛善良的意圖卻被亞捫人的首領誤解,並且挑唆哈嫩,叫他懷疑大衛的動機。「傾覆這地」就是攻取亞捫的京城拉巴。「哈嫩便將大衛臣僕的鬍鬚剃去一半,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打發他們回去。有人將臣僕所遇的事告訴大衛,他就差人去迎接他們,因為他們甚覺羞恥;告訴他們說:'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鬍鬚長起再回來。'」哈嫩不但聽信那些人的挑唆,還嚴重的羞辱大衛所差派的臣僕。以色列的成年男子通常都留鬍鬚,如果被人強迫剃鬚,會使他們感到異常難堪,況且他們還被割去下半截衣服,半身赤裸。哈嫩這樣做,等於是正式宣戰。哈嫩真是一個庸碌無能的君王,他用噁心對待大衛的善意,結果因他們如此可惡的行為,引起一場爭戰,並導致他們敗落。今天有許多時候,我們與人之間的磨擦,爭鬥和痛苦,往往也是因誤解別人的用意而起。我們也常用自己的噁心去看別人的善意。結果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和悲劇!因此我們都要求主賜我們智慧,有正確分辨的能力。而大衛的臣僕,不能回去見王,大衛體恤他們,要他們在耶利哥等待羞辱過去。
「亞捫人知道大衛憎惡他們,哈嫩和亞捫人就打發人拿一千他連得銀子,從美索不達米亞、亞蘭、瑪迦、瑣巴雇戰車和馬兵,於是雇了三萬二千輛戰車和瑪迦王並他的軍兵;他們來安營在米底巴前。亞捫人也從他們的城裡出來,聚集交戰。大衛聽見了,就差派約押統帶勇猛的全軍出去。亞捫人出來在城門前擺陣,所來的諸王另在郊野擺陣。」之後亞捫人知道自己惹怒了大衛,他們本該努力向大衛尋求和平,謙卑自己,做出悔改的補償,因他們不僅得罪了大衛,也得罪了掌管萬國的神,違逆了神的公義,神必懲罰。可是亞捫人不但不求和,反而花大筆金錢「從美索不達米亞、亞蘭、瑪迦、瑣巴雇戰車和馬兵」要來與大衛爭戰。哈嫩用「一千他連得銀子」,摺合三百萬舍客勒(出38:25-26),可以購買十萬個奴隸(出21:32),這是一筆巨款。這樣龐大的雇傭軍,是要發動消滅以色列的全面戰爭。「勇猛的全軍」是職業軍人。亞捫人守城,訓練有素的亞蘭雇傭軍安營在適合戰車展開的「米底巴」曠野,從後面攻擊以色列人。大衛聽見亞捫人已經招募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就差派約押去對付即將來臨的眾軍。
「約押看見敵人在他前後擺陣,就從以色列軍中挑選精兵,使他們對著亞蘭人擺陣;其餘的兵交與他兄弟亞比篩,對著亞捫人擺陣。約押對亞比篩說:'亞蘭人若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亞捫人若強過你,我就去幫助你。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約押奉大衛的命前去應戰,他先觀察到城門前有亞捫軍隊,在曠野有雇傭兵,他意識到以色列有可能兩面受敵。所以他作出相應的布局,跟他的兄弟分工,他自己面對亞捫軍隊,讓亞比篩對付雇傭兵。他們彼此之間相互接應,互為援軍。約押意識到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爭戰,所以說要「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把自己交託在神的手裡,只求神的旨意成就。
「於是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前進攻打亞蘭人;亞蘭人在約押面前逃跑。亞捫人見亞蘭人逃跑,他們也在約押的兄弟亞比篩面前逃跑進城。約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約押攻打亞蘭雇傭兵后,他們敗忙逃跑,亞捫軍隊因雇傭兵的逃亡而感到戰鬥力大降,也在亞比篩面前逃跑進城。這是因神與他們同在,使他們獲得全勝。而約押沒有繼續圍攻拉巴城,因為不利於作戰的冬天雨季到了,所以先行撤退,等第二年春天再戰。「亞蘭人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打發使者將大河那邊的亞蘭人調來,哈大利謝的將軍朔法率領他們。有人告訴大衛,他就聚集以色列眾人過約旦河,來到亞蘭人那裡,迎著他們擺陣。大衛既擺陣攻擊亞蘭人,亞蘭人就與他打仗。亞蘭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衛殺了亞蘭七千輛戰車的人,四萬步兵,又殺了亞蘭的將軍朔法。屬哈大利謝的諸王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與大衛和好,歸服他。於是亞蘭人不敢再幫助亞捫人了。」亞蘭人本是受雇前來助戰,在戰敗后卻不甘心又向外增援,再次來與大衛作戰。大衛面對這麼強大的外敵,就「聚集以色列眾人」,集合了全國的力量,親自過河迎戰。結果神使大衛大大得勝,亞蘭諸王就臣服於大衛的腳下,他們不敢再當亞捫的雇傭兵。由此也告訴我們,凡與神為敵的人,最終必敗亡。今天我們同樣要面對許多的屬靈爭戰,因此我們都要靠主剛強,站立在祂的應許和同在中,如此必要看見神為我們得勝!
在歷代志上第二十章中記載了,「過了一年,到列王出戰的時候,約押率領軍兵毀壞亞捫人的地,圍攻拉巴;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約押攻打拉巴,將城傾覆……。」這裡「列王出戰的時候」,是指第二年春天收割季節前後。「拉巴」是亞捫人的首都。在第一次戰役中,亞捫人的戰鬥力並不強,需要請雇傭軍幫忙。而經過第二次戰役,「亞蘭人不敢再幫助亞捫人了」,因此,第三次戰役一開始,以色列人就「毀壞亞捫人的地,圍攻拉巴」,因此,大衛並不需要親自出征,「仍住在耶路撒冷」。「大衛奪了亞捫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王:或譯瑪勒堪。瑪勒堪即米勒公,是亞捫族之神名),其上的金子重一他連得,又嵌著寶石;人將這冠冕戴在大衛頭上。大衛從城裡奪了許多財物,將城裡的人拉出來,放在鋸下,或鐵耙下,或鐵斧下(或譯:強他們用鋸,或用打糧食的鐵器,或用鐵斧做工),大衛待亞捫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其後大衛和眾軍都回耶路撒冷去了。」此時大衛的王位穩固,權力和軍事力量都到達了頂峰,周圍的仇敵大部分都被征服,攻取拉巴也是指日可待。然而越是成功、安逸的時候,越容易失去警醒,也越容易肉體出頭。大衛與拔示巴犯罪,就發生在他「仍住在耶路撒冷」的這段時間。但本書卻省略了(撒下11:1-12:25)這段經文,只是提到「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然後強調「大衛奪了亞捫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因為聖靈所要強調的是,儘管此時大衛還沒有悔改,但神卻仍然賜下得勝,大衛之約絕不會因著人的失敗而改變:「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詩103:10),卻用祂的恩慈領人悔改(羅2:4)。
「後來,以色列人在基色與非利士人打仗。戶沙人西比該殺了偉人的一個兒子細派,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了。又與非利士人打仗。睚珥的兒子伊勒哈難殺了迦特人歌利亞的兄弟拉哈米;這人的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又在迦特打仗。那裡有一個身量高大的人,手腳都是六指,共有二十四個指頭,他也是偉人的兒子。這人向以色列人罵陣,大衛的哥哥示米亞的兒子約拿單就殺了他。這三個人是迦特偉人的兒子,都死在大衛和他僕人的手下。」這裡的「後來」也是一個轉折詞,開始了大衛爭戰歷史的第三個段落,總結了大衛的得勝。「迦特」是非利士人的城邑,有許多身材高大的偉人。但大衛和他的臣僕在迦特打仗時,就殺了非利士的偉人,因為他們有神的同在。因此手上多一根手指、腳上多一根腳趾的偉人,當他們蔑視以色列人,向他們罵陣時,就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結局就是徹底的滅亡!同樣今天也有許多這樣的「偉人」、狂傲自大,公然藐視神、咒罵神。雖然這些人或是沒有得到即刻的報應,但他們必要受到神終極的審判,主耶穌基督的權柄,必將速速臨到這些惡人。為此,願每一個有神同在的人,今天即使面對「偉人」,也不用害怕,這些惡人無論多麼貌似強大,無論多麼自恃強力,無論多麼自高自大,必將徹底敗亡,因為神的能力遠超過人的力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