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上19-21章」「此後,亞捫人的王拿轄死了,他兒子接續他作王。大衛說:'我要照哈嫩的父親拿轄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於是大衛差遣使者為他喪父安慰他。大衛的臣僕到了亞捫人的境內見哈嫩,要安慰他,但亞捫人的首領對哈嫩說:'大衛差人來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親嗎?他的臣僕來見你不是為詳察窺探、傾覆這地嗎?'……。」在歷代志上第十九章中記載了,大衛擊敗亞捫人。「亞捫人」是羅得的女兒亂倫而生的後代(創19:38)。大衛說:「拿轄厚待我」,可能是大衛在躲避掃羅追殺時拿轄厚待過他。所以在拿轄死後大衛也想要厚待他的兒子哈嫩,於是就差遣使者為哈嫩喪父安慰他。可是亞捫人的首領卻猜忌大衛的動機,挑起了這場戰爭。「哈嫩便將大衛臣僕的鬍鬚剃去一半,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打發他們回去。有人將臣僕所遇的事告訴大衛,他就差人去迎接他們,因為他們甚覺羞恥;告訴他們說:'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鬍鬚長起再回來。'」哈嫩嚴重羞辱大衛的臣僕,等於正式宣戰。「耶利哥」位於亞捫到耶路撒冷的中間。大衛體恤他的臣僕,要他們在耶利哥等待羞辱過去。「亞捫人知道大衛憎惡他們,哈嫩和亞捫人就打發人拿一千他連得銀子,從美索不達米亞、亞蘭、瑪迦、瑣巴雇戰車和馬兵,於是雇了三萬二千輛戰車和瑪迦王並他的軍兵;他們來安營在米底巴前。亞捫人也從他們的城裡出來,聚集交戰…。」哈嫩用巨款「從美索不達米亞、亞蘭、瑪迦、瑣巴雇戰車和馬兵」,包括戰車三萬二千輛。這樣龐大的雇傭軍,是要發動消滅以色列的全面戰爭。
「約押看見敵人在他前後擺陣,就從以色列軍中挑選精兵,使他們對著亞蘭人擺陣;其餘的兵交與他兄弟亞比篩,對著亞捫人擺陣。約押對亞比篩說:'…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約押看出以色列軍隊可能被前後包抄,所以兵分兩路,自己帶領少數精兵去攻擊訓練有素的亞蘭雇傭兵,其餘的兵交給弟弟亞比篩去攻擊戰鬥力比較弱的亞捫人。約押意識到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爭戰,所以說要「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把自己交託在神的手裡,只求神的旨意成就。「於是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前進攻打亞蘭人;亞蘭人在約押面前逃跑…。」約押雖然打了勝仗,但沒有乘勝追擊,拿下亞捫人的首都,因為不利於作戰的冬天雨季到了,所以先行撤退,等第二年春天再戰。「亞蘭人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打發使者將大河那邊的亞蘭人調來,哈大利謝的將軍朔法率領他們。有人告訴大衛,他就聚集以色列眾人過約旦河,來到亞蘭人那裡,迎著他們擺陣…屬哈大利謝的諸王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與大衛和好,歸服他。於是亞蘭人不敢再幫助亞捫人了。」之前亞蘭人只是亞捫人的雇傭軍,現在卻是他們主動進攻以色列。亞蘭「諸王」,要徹底毀滅以色列,因此大衛「聚集以色列眾人」,集合了全國的力量,親自過河迎戰。結果大大得勝,亞蘭諸王投降,與大衛「和好」、「歸服」大衛。
在歷代志上第二十章中記載了,「過了一年,到列王出戰的時候,約押率領軍兵毀壞亞捫人的地,圍攻拉巴;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約押攻打拉巴,將城傾覆」。「過了一年」,指第二年春天收割季節前後。「拉巴」是亞捫人的首都。這次戰役一開始,約押就率領軍兵「毀壞亞捫人的地,圍攻拉巴」,最後「將城傾覆」。「大衛奪了亞捫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王:或譯瑪勒堪。瑪勒堪即米勒公,是亞捫族之神名),其上的金子重一他連得,又嵌著寶石;人將這冠冕戴在大衛頭上。大衛從城裡奪了許多財物,將城裡的人拉出來,放在鋸下,或鐵耙下,或鐵斧下…。」
「一他連得」有三十四公斤重,所以大衛戴這王冠應該也只是象徵性的戴一下子,表示自己已經征服亞捫人。「放在鋸下,或鐵耙下,或鐵斧下」,意思是叫亞捫人服勞役,重建各城。大衛並沒有屠殺亞捫人,所以後來押沙龍叛亂時,還有「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撒下17:27)來幫助大衛。
「後來,以色列人在基色與非利士人打仗。戶沙人西比該殺了偉人的一個兒子細派,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了…。」雖然之前「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18:1),但這裡又三次提到「與非利士人打仗」,並且三次提到「偉人」,這並不是重複,而是指出,這些「偉人」就是那些曾經使摩西的探子害怕喪膽的巨人(民13:32-33)。現在因著神應許「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敵」(17:10),所以大衛的得勝,成就了神領百姓進迦南的應許,得著了整個應許之地。
在歷代志上第二十一章中記載了,「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大衛就吩咐約押和民中的首領說:'你們去數點以色列人,從別是巴直到但,回來告訴我,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正當大衛不斷得勝的時候,撒但就要來「攻擊以色列人」,破壞神的工作。但神的意念卻高過仇敵的詭計,祂借著撒但「激動大衛」,啟示了建造聖殿的地點。而這時大衛「數點以色列人,」動機可能是為了炫耀國力。「約押說:'願耶和華使祂的百姓比現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嗎?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呢?'。但王的命令勝過約押…。」約押可能發現大衛因為國力日強,變得日益驕傲,所以大膽諫言。但屬靈的大衛一旦驕傲就會固執己見,結果「王的命令勝過約押」,沒有虛心納諫。「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大衛禱告神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禰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大衛數點百姓,既是人出於驕傲,也是神要管教悖逆的百姓。因此聖靈很快在大衛裡面做工,讓他認清自己「所行的甚是愚昧」,他就「禱告神」,主動向神認罪。大衛主動認罪以後,神就差遣先知迦得來宣告刑罰,神讓大衛選擇的「三樣災」。大衛並沒有直接從中選擇一樣,而是情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知道神是「有豐盛的憐憫」的神。「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萬…。」這是一場非常大的瘟疫,不到一天,「以色列人就死了七萬」,瘟疫影響的範圍可能在北方的支派。神是公義的,祂絕不會濫殺無辜,因瘟疫而死的人很可能都屬於押沙龍叛亂之後、繼續參加示巴叛亂的北方支派(撒下20:1-2)。所以神允許撒但「激動大衛」數點百姓,也是因為「對以色列人發怒」(撒下24:1)。
「耶和華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訴大衛,叫他上去,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大衛就照著迦得奉耶和華名所說的話上去了…」。「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位於大衛城後面略高一點的摩利亞山(代下3:1),所以說大衛「上去了」。神指示大衛在「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作為自己赦免和施恩典的記號。後來,所羅門在這裡建了聖殿(代下3:1)。「大衛王對阿珥楠說:'不然!我必要用足價向你買。我不用你的物獻給耶和華,也不用白得之物獻為燔祭。'於是大衛為那塊地平了六百舍客勒金子給阿珥楠…。」大衛用「六百舍客勒金子」,買了整個山頭,使「這禾場與相連之地」成為大衛家的產業。因為大衛此時心中明亮,知道神指定在這裡建造聖殿(22:1)。「那時,大衛見耶和華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應允了他,就在那裡獻祭。摩西在曠野所造之耶和華的帳幕和燔祭壇都在基遍的高處;只是大衛不敢前去求問神,因為懼怕耶和華使者的刀。」神既然「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應允了他」,「使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大衛立刻領會到:「這就是耶和華神的殿,為以色列人獻燔祭的壇」。大衛體貼神的心意,買下了這塊地,完成了建殿的預備。這也表明神將用自己的預備來成就大衛之約,此後大衛國度的中心,就是耶路撒冷的聖殿。「大衛不敢前去求問神」,意思是大衛不能前去求問神。因「基遍」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北,而天使站在北面「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擋住了前往「基遍」獻祭的道路,所以大衛不能前往基遍「求問神」。而大衛在犯罪后不但肯認罪,又肯謙卑付上代價,用行動證明他有悔改的表現。但願我們今天在犯罪后,也都要到主面前來徹底的認罪,真心的悔改,並要用行動來證明我們的真心悔改!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