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代上17-18章>

作者:霞步思  於 2020-10-30 05: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代上17-18章」「大衛住在自己宮中,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里。'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神與你同在'……。」在歷代志上第十七章中記載了,當大衛「住在自己宮中」的時候,他看見「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里」,大衛就起意要為神建殿,並把這心意告訴先知拿單。這裡在「幔子里」,即在帳幕里。拿單是神的先知,但他這次對大衛說的話卻是出於自己。大衛的心思是好的,神也與他同在,為神建殿也是一件摸著神心意的美事,所以拿單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但美事不一定合神心意,只有讓神所揀選的人、在神的時間、按著神的方法去做成美事,才能滿足神。「當夜,神的話臨到拿單,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的一個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的說:你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就在「當夜」,神的話就臨到拿單,要他去告訴大衛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這是拒絕大衛建造聖殿。自從出埃及以來,約櫃一直放在帳幕里,神從來沒有要求人為祂建殿宇作居所,也沒有責備士師不給建築殿宇,現在也不會對大衛作有這樣的要求。示羅曾經有過「神的殿」,這只是帳幕外有固定的建築物(撒上1:9),但不是神的居所,所以神說「我未曾住過殿宇」。「從這會幕到那會幕」,不是指約櫃放在不同的會幕里,而是安放約櫃的會幕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香柏木的殿宇」,指最華美的殿宇。

「現在你要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敵,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7-14節就是大衛之約。「從羊圈中將你召來」,指神揀選放羊的大衛為王。神要使大衛「得大名」,不只是讓大衛大有名聲,也是要讓大衛和他的後裔尊貴。這個預言最終成就在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身上,將來神要「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2:9)。「選定一個地方」,指迦南地。大衛有心為神「建造殿宇」,神就用「建立家室」來獎賞他。雖然神並沒有允許大衛建造聖殿,但卻悅納大衛的心思,應許了更豐盛的大衛之約。「你壽數滿足歸你列祖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並不使我的慈愛離開他,像離開在你以前的掃羅一樣。我卻要將他永遠堅立在我家裡和我國里;他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這「後裔」指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他是大衛的繼承人和聖殿的建造者。「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是用父子關係來形容神與大衛王室的關係。「慈愛」,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聖約的「不變的愛」。「並不使我的慈愛離開他」,等於說神與大衛立約。在大衛之約中,神對大衛及其後裔沒有任何要求,因為大衛之約並不是根據律法、倚靠人來守約,而是根據恩典、倚靠神來成就:神自己負責賜福,神自己負責管教,神自己負責堅定大衛的家、國和國位,「直到永遠」。「拿單就按這一切話,照這默示告訴大衛。」拿單聽了神的話后就用神的旨意來糾正自己的意見:神怎樣告訴他,他就怎樣告訴大衛。凡是做神話語出口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和神的旨意混淆,也不能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隱瞞了神的旨意。

「於是大衛王進去,坐在耶和華面前,說:'耶和華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禰竟使我到這地步呢?神啊,這在禰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禰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神啊,禰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禰加於僕人的尊榮,我還有何言可說呢?因為禰知道禰的僕人…」。「大衛王進去」,指進入存放約櫃的會幕。大衛一番好意要為神建殿,卻被神拒絕。一般人可能會因此很受傷、很灰心、很失望,甚至因此退後,但大衛卻反而更進到神面前,完全地服在神的權柄之下,承認自己的不配、承認自己的一切完全是神的恩典,這才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坐在耶和華面前」,可能是坐在腳跟上,跪在約櫃前面向神禱告。「除禰以外再無神」,是大衛最重要的信仰宣告,也是他信心的根據。大衛清楚的知道完全是神「使我到這地步,所以才能保持謙卑和感恩。「禰神從埃及救贖他們作自己的子民」,「禰使以色列人作禰的子民,直到永遠;禰耶和華也作他們的神」,這是在回顧西奈之約(出6:7),表明大衛之約是西奈之約的延續。「耶和華啊,禰所應許僕人和僕人家的話,求禰堅定,直到永遠,照禰所說的而行。願禰的名永遠堅立,被尊為大,說:萬軍之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神,是治理以色列的神。」這樣,禰僕人大衛的家必在禰面前堅立…現在禰喜悅賜福與僕人的家,可以永存在禰面前。耶和華啊,禰已經賜福,還要賜福到永遠。'」大衛求神「照禰所說的而行」,是尋求「永存」的恩典和應許。「願禰的名永遠堅立,被尊為大」,意思是神已經應許要堅立「大衛的家」,因此,神為了讓人尊祂的名為大,一定會讓大衛的王朝堅立。雖然大衛是以色列的王,但他在這番禱告中,多次自稱是「僕人」。最後大衛禱告「還要賜福到永遠」,不是因為自己配得,而是因為神啟示:「我必為你建立家室」,所以他才「大膽在禰面前祈禱」。

在歷代志上第十八章中記載了,「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從他們手下奪取了迦特和屬迦特的村莊;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歸服大衛,給他進貢……。」這裡的「此後」是個轉折詞,開始了大衛爭戰的歷史。第十八至二十章的爭戰歷史大衛之約的成就,大衛的得勝經歷證明神親自成就了祂的應許。這時「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是主動出擊,目的是要得著整個應許之地,結果以色列周圍的非利士人、摩押人都被大衛打敗。「瑣巴王哈大利謝(在撒母耳記下八章三節是哈大底謝)往幼發拉底河去,要堅定自己的國權,大衛就攻打他,直到哈馬。奪了他的戰車一千,馬兵七千,步兵二萬,將拉戰車的馬砍斷蹄筋,但留下一百輛車的馬」。「瑣巴」是位於北方大馬士革和哈馬之間一個亞蘭王國。此時瑣巴王哈大底謝正準備向美索不達米亞擴張勢力,結果被大衛擊敗。「大馬士革的亞蘭人來幫助瑣巴王哈大利謝,大衛就殺了亞蘭人二萬二千。於是大衛在大馬士革的亞蘭地設立防營,亞蘭人就歸服他,給他進貢。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耶和華都使他得勝」,表明大衛並不是戰無不克的軍事天才,他的得勝乃是支取神的得勝。因著完全順服神,才能顯出神完全的得勝。這些爭戰讓大衛看到,是神在帶領他鞏固神的國度,因此更明確地跟隨神。「哈馬王陀烏聽見大衛殺敗瑣巴王哈大利謝的全軍…大衛王將這些器皿,並從各國奪來的金銀,就是從以東、摩押、亞捫、非利士、亞瑪力人所奪來的,都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哈馬」位於瑣巴以北,本來是哈大利謝攻擊的目標,所以現在來向得勝的大衛進貢。大衛知道得勝並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使他得勝,所以不肯將所得的貢物和戰利品據為己有,而是把它們「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在鹽谷擊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大衛在以東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都歸服他。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大衛又征服以東,並向以東人收取貢品。「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是說大衛打敗了入侵的以東人,超出了應許之地的範圍,是得勝有餘。「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洗魯雅的兒子約押作元帥;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作史官;亞希突的兒子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作祭司長;沙威沙作書記;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衛的眾子都在王的左右作領袖」。「秉公行義」,意思是施行公平和公義。這裡所記的是大衛國度的行政組織,以色列的國家體制開始制度化,正如神所應許「我也必堅定他的國」(17:11)。大衛有了神的應許,但卻不是躺著等待神來堅立國度,而是緊緊抓住神的應許,一面對外南征北戰,一面對內「向眾民秉公行義」,積極支取神的得勝。然而行公義不單是君王的專責,也是神的子民的本分。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像大衛王那樣,把公義當作我們與人相處的準則!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