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大衛再次迎接約櫃>

作者:霞步思  於 2020-10-28 18: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大衛再次迎接約櫃>
讀經「代上15: 1-29」「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那時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事奉祂。'大衛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要將耶和華的約櫃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在歷代志上第十五章中記載了,大衛再次迎接約櫃,他「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第一次大衛因用牛車搬運約櫃,牛失前蹄,烏撒伸手去扶約櫃,立刻被神擊殺,大衛就「心裡愁煩」,又「懼怕神」。之後大衛痛定思痛,省察自已,神就讓他看到上次的失敗的原因,所以這次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事奉祂。」神早已揀選了利未人中的哥轄族負責搬運約櫃(民4:15),因此祭司和利未人都應該知道,但這時反而是大衛糾正祭司和利未人的錯誤,並且安排他們準確地事奉,表明這是神讓大衛的心裡明亮起來,讓他從神的話語里認識到:人若只在外面做合神心意的事,裡面卻沒有敬畏、順服神話語的實際,其實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屬靈的感覺,並不是為了滿足神。大衛第一次迎接約櫃,是先與「一切首領商議」(13:1),他們說:「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13:4),然後才招聚以色列人(13:5)。而第二次迎接約櫃,大衛先明白了神的心意,然後才「招聚以色列眾人」。因此人的同心固然重要,但神的話語更加重要。越是「眾人以為美的事」(羅12:17),我們越要「留心去做」(羅12:17),但不要偏離神的話語,好讓一切事奉都「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11:36)。

「大衛又聚集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哥轄子孫中有族長烏列和他的弟兄一百二十人…對他們說:'你們是利未人的族長,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祂刑罰(原文是闖殺)我們。'」這次為了迎接約櫃,大衛又聚集利未人的各族長,還有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祭司和利未人除了被神揀選在會幕事奉(民8:19),還有保管律法(申17:18)、教導律法(申33:10)、指導百姓(申17:9)的責任。但這些祭司和利未人的族長卻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反而是大衛指出了他們在事奉上的疏忽。今天有些信徒以為只要跟隨牧師、長老,就不會有問題,豈不知人人都會犯錯,神要我們單單跟隨祂的話語。信徒若不讀聖經、只跟隨牧者,不知不覺就會用神的僕人來代替神。若不「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不知不覺就會把神當成呼之即來、服務自己的偶像。而大衛並不是把責任推給利未人,而是像摩西一樣,代表整個以色列向神認罪(出32:31),承認「祂刑罰我們」。屬靈的領袖光自己屬靈還不夠,還應當把所有的人都帶回神的話語里。大衛又吩咐利未人「應當自潔」,因為人若不「自潔」,就沒有資格親近神(出19:10)。「於是祭司利未人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上來。利未子孫就用杠,肩抬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借摩西所吩咐的。」第一次迎接約櫃,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將神的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烏撒和亞希約趕車」(13:7)。而第二次迎接約櫃,是利未人「用杠,肩抬神的約櫃」,這完全是「照耶和華借摩西所吩咐的」。「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其次還有他們的弟兄撒迦利雅、便雅薛…並守門的俄別以東和耶利。」第一次迎接約櫃,是「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神前用琴、瑟、鑼、鼓、號作樂」(13:8)。而第二次迎接約櫃,大衛謹慎地預備了利未人的詩班。哥轄、米拉利和革順三大宗族都參與了詩班的事奉。「俄別以東」是本書反覆提起的一個名字,他身兼彈琴和守門兩職,表明神大大賜福這位敢於收留約櫃的利未人(13:14)。

「這樣,派歌唱的希幔、亞薩、以探敲銅鈸,大發響聲;派撒迦利雅、雅薛、示米拉末、耶歇、烏尼、以利押、瑪西雅、比拿雅鼓瑟,調用女音;又派瑪他提雅、以利斐利戶、彌克尼雅、俄別·以東、耶利、亞撒西雅領首彈琴,調用第八。利未人的族長基拿尼雅是歌唱人的首領,又教訓人歌唱,因為他精通此事。」彈奏樂器的分成三班。第一班「敲銅鈸」,第二班「鼓瑟」,第三班「彈琴」。「調用女音」,可能指「用女聲歌唱」。「調用第八」,可能指「男低音」。「基拿尼雅」是詩班的領隊和總教練。「比利家、以利加拿是約櫃前守門的。祭司示巴尼、約沙法、拿坦業、亞瑪賽、撒迦利雅、比拿亞、以利以謝在神的約櫃前吹號。俄別以東和耶希亞也是約櫃前守門的」。「比利家」是革順的後代(6:39),「以利加拿」是哥轄的後代(6:26),「俄別以東」是米拉利的後代(6:44),三大宗族都參與了守門的事奉。這些在「約櫃前守門的」,成為後來利未人在聖殿守門的先例。「於是,大衛和以色列的長老,並千夫長都去從俄別·以東的家歡歡喜喜地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神賜恩與抬耶和華約櫃的利未人,他們就獻上七隻公牛,七隻公羊」。「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也是大衛認真查考律法、反省思想,從「懼怕」到「歡歡喜喜」的三個月。當抬約櫃的利未人走了六步,平安無事(撒下6:13),證明「神賜恩與抬耶和華約櫃的利未人」,所以大衛立刻感恩,「獻上七隻公牛,七隻公羊」為祭。真正認識恩典的人,不會因著神的恩典而輕慢神的律法,而是更加敬畏神。

「大衛和抬約櫃的利未人,並歌唱人的首領基拿尼雅,以及歌唱的人,都穿著細麻布的外袍;大衛另外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這樣,以色列眾人歡呼吹角、吹號、敲鈸、鼓瑟、彈琴,大發響聲,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大祭司要穿「金線和藍色、紫色、硃紅色線,並捻的細麻」(出28:6)做的以弗得。但以弗得並非大祭司的專用衣服,普通祭司也可以穿白色「細麻布的以弗得」(撒上2:18)。所以大衛把他的王袍放在一邊,只穿了一件「細麻布的以弗得」,表明他作為祭司國度的君王,願意自卑成為一個事奉神的人,並不表示代替大祭司的職責。「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里觀看,見大衛王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大衛在迎接約櫃時「踴躍跳舞」,但他在聖殿敬拜儀式中卻沒有安排「跳舞」。詩篇中的「擊鼓跳舞讚美祂」(詩150:4),並不是指聖殿敬拜,也不是指少數人表演舞蹈,而是指讚美者喜樂滿溢。並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適合「跳舞讚美」(詩149:3),許多舞蹈只是自娛自樂(士21:21;撒上30:16)、甚至是敬拜偶像(出32:19)。而當約櫃順利地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大衛和百姓都一同喜樂,可是「掃羅的女兒米甲」,不但沒有體會大衛愛神的心,反而輕看他在神面前的喜樂之舉。但大衛不在乎米甲的輕看,他照樣表達對神衷心的感謝。大衛迎接約櫃的曲折過程告訴我們,人若愛神,就必蒙神悅納,而真正愛神的人,必然會照著神的定規去愛祂。人若以為只要熱心愛神,就可以把自以為美的事奉強加於神,其實並不是愛神、而是愛自己,是愛自己屬靈的感覺。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知道,事奉的人必須蒙神揀選,事奉的內容和方法必須完全根據神的話語,不可隨心所欲,以為事奉不必呼召、有心就行,熱鬧就行。而是「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詩2:11)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0: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