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上15-16章」「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那時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事奉祂'。大衛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要將耶和華的約櫃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在歷代志上第十五章中記載了,大衛再次要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第一次迎接約櫃,大衛受了烏撒事件的教訓,第二次迎接約櫃,大衛先明白了神的心意:「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事奉祂」。大衛從神的話語里認識了失敗的原因,並且在耶路撒冷「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然後大衛再一次「招聚以色列眾人」,為要引導百姓把迎接約櫃,當成是全以色列人應該參與的重要事情。「大衛又聚集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哥轄子孫中有族長烏列和他的弟兄一百二十人…對他們說:'你們是利未人的族長,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祂刑罰(原文是闖殺)我們。'」5-10節的利未人名單中,前三個族長代表利未人的三大宗族,后三個族長都是哥轄的後裔。因為哥轄族負責看守(民3:31)和搬運(民4:4-6)約櫃,大衛就嚴格遵守律法,讓利未人團體來迎接約櫃。在承擔搬運約櫃的嚴肅任務之前,大衛吩咐利未人「應當自潔」。「於是祭司利未人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上來。利未子孫就用杠,肩抬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借摩西所吩咐的」。「自潔」就是保持自己分別、把自己獻給神,人若不「自潔」,就沒有資格親近神(出19:10)。這次大衛讓利未人「用杠,肩抬神的約櫃」,完全是「照耶和華借摩西所吩咐的」。「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這次大衛迎接約櫃,預備了利未人的詩班,他「吩咐利未人的族長」,去「派」定詩班的人員。哥轄、米拉利和革順三大宗族都參與了詩班的事奉。其中「歌唱的希幔、亞薩、以探」是詩班的三大領袖,「在耶和華的殿中管理歌唱的事」。
「比利家、以利加拿是約櫃前守門的。祭司示巴尼、約沙法、拿坦業、亞瑪賽、撒迦利雅、比拿亞、以利以謝在神的約櫃前吹號。俄別以東和耶希亞也是約櫃前守門的」。「比利家」是革順的後代(6:39),「以利加拿」是哥轄的後代(6:26),「俄別以東」是米拉利的後代(6:44),三大宗族都參與了守門的事奉。「於是,大衛和以色列的長老,並千夫長都去從俄別以東的家歡歡喜喜地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神賜恩與抬耶和華約櫃的利未人,他們就獻上七隻公牛,七隻公羊。」當大衛按著神所指示的方式侍奉祂時,神就賜福給他們,這次當大衛他們「從俄別以東的家歡歡喜喜地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就立刻感恩,「獻上七隻公牛,七隻公羊」為祭。「大衛和抬約櫃的利未人,並歌唱人的首領基拿尼雅,以及歌唱的人,都穿著細麻布的外袍;大衛另外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這樣,以色列眾人歡呼吹角、吹號、敲鈸、鼓瑟、彈琴,大發響聲,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大衛把他的王袍放在一邊,只穿了一件「細麻布的以弗得」,表明他作為祭司國度的君王,願意自卑成為一個事奉神的人,並不表示代替大祭司的職責。「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里觀看,見大衛王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大衛迎接約櫃時「踴躍跳舞」,是喜樂之情的自然流露,並不是敬拜。當約櫃順利地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大衛和百姓都一同喜樂,但「掃羅的女兒米甲」卻並不愛神,她所關心的是大衛是否合乎作王的體統,毫無與神同在的喜樂(撒下6:16-23),這正是神棄絕掃羅的原因之一。
在歷代志上第十六章中記載了,「眾人將神的約櫃請進去,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里,就在神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大衛獻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耶和華的名給民祝福,並且分給以色列人,無論男女,每人一個餅,一塊肉,一個葡萄餅……。」當眾人將神的約櫃「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里,就在神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接著大衛就奉神的名給民祝福,並把餅與肉分給以色列人,象徵全體百姓都與神恢復平安、重新蒙福。「大衛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事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首的是亞薩,其次是撒迦利雅…。」約櫃被迎接到耶路撒冷后,大衛設立了詩班,讓利未人從用肩膀來高舉約櫃,變成以讚美來高舉神:「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亞薩」是大衛詩班的領袖,詩篇的作者之一。「那日,大衛初次借亞薩和他的弟兄以詩歌稱頌耶和華,說: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要向祂唱詩、歌頌,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7-36節是大衛讚美神的詩歌,引自詩篇一百零五1-15、九十六篇和一百零六47-48。大衛記念神「一切奇妙的作為」,不但包括神用恩典引導大衛,也包括神嚴厲地擊殺烏撒。神借著各樣作為啟示自己的性情,讓百姓能全面地認識祂的工作法則。「祂是耶和華我們的神,全地都有祂的判斷。你們要紀念祂的約,直到永遠;祂所吩咐的話,直到千代,就是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向以撒所起的誓…。」14-18節是回顧神向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應許的約。神賜給人的一切恩典,完全是根據祂「所立的約」,並非因為人有配得之處。「當時你們人丁有限,數目稀少,並且在那地為寄居的;他們從這邦游到那邦,從這國行到那國…。」19-22節是回顧列祖的寄居的歷史。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迦勒底的吾珥,到迦南「寄居」,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在迦南、埃及和亞蘭之間游牧,等候迦南的居民惡貫滿盈(創15:16)。在四百多年漫長的等待時期,列祖屢次犯錯,是神自己負責保守選民不受傷害,並讓他們的人數不斷增長。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天天傳揚祂的救恩,在列邦中述說祂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大衛的爭戰得勝和運回約櫃,都是神的「救恩」,因此神的百姓要「天天傳揚祂的救恩」,而且要「在列邦中述說祂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祂在萬神之上,當受敬畏。外邦的神都屬虛無,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有尊榮和威嚴在祂面前,有能力和喜樂在祂聖所。」25-27節陳明神是大能的創造者。「萬神」,指外邦人敬拜的假神、偶像。那時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假神,但以色列的神超越了列邦和萬神,因為「外邦的神都屬虛無;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民中的萬族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願天歡喜,願地快樂;願人在列邦中說:耶和華作王了!…。」28-36節所描述「耶和華作王」之後恢復全地的光景。大衛把約櫃迎接到耶路撒冷,就是宣告「耶和華作王了」,從此神在國度掌權、成為百姓生活的中心。「大衛派亞薩和他的弟兄在約櫃前常常事奉耶和華,一日盡一日的職分;又派俄別以東和他的弟兄六十八人,與耶杜頓的兒子俄別·以東,並何薩作守門的;且派祭司撒督和他弟兄眾祭司在基遍的邱壇、耶和華的帳幕前燔祭壇上,每日早晚,照著耶和華律法書上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常給耶和華獻燔祭…於是眾民各歸各家;大衛也回去為家眷祝福。」此時,摩西所造的會幕和裡面的器具還留在基遍,只有約櫃被安放在耶路撒冷的帳幕里。詩班在耶路撒冷的約櫃事奉,由亞薩主持,而祭司撒督則在基遍的會幕主持獻祭。大衛不住地「派」定任務,安排了新的敬拜和事奉制度,不是越過祭司和利未人的權柄,而是按照神的心意派定事奉的秩序,具體的人事由利未人的族長來安排。最後當約櫃在耶路撒冷的帳幕里安頓好之後,眾民各歸各家,大衛也回去為家眷祝福。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當大衛得知神的吩咐后,就遵命而行,這樣神的祝福就臨到他。為此,願我們今天在每件事情上,都要先尋求神的旨意,所作的一切,都是照神所吩咐的去做,這樣我們必蒙神賜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