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代上13-14章>

作者:霞步思  於 2020-10-26 05: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代上13-14章」「大衛與千夫長、百夫長,就是一切首領商議。大衛對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若以為美,見這事是出於耶和華我們的神,我們就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見我們未來的弟兄,又見住在有郊野之城的祭司利未人,使他們都到這裡來聚集。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因為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全會眾都說可以如此行;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在歷代志上第十三章中記載了,大衛受膏作了以色列王后,就立刻想到要把神的約櫃搬回耶路撒冷。「約櫃」是神與人立約的見證(出25:11-22),是神同在的記號。約櫃被非利士人擄走歸回以後,一直留在基列耶琳(撒上7:1)。掃羅王不看重神的同在,也就從來「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而大衛愛慕神的同在,因此他召集了全國的首領們商議,要帶領各支派同心歸向神,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而「全會眾都說可以如此行;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證明「這事是出於耶和華我們的神」。「於是,大衛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大衛率領以色列眾人上到巴拉,就是屬猶大的基列耶琳,要從那裡將約櫃運來。這約櫃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神留名的約櫃。他們將神的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烏撒和亞希約趕車。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神前用琴、瑟、鑼、鼓、號作樂,極力跳舞歌唱。」這裡「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是代表大衛統治下從南到北的以色列全境。「基列耶琳」是當時停放約櫃的地方(撒上7:1),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23公里。當時大部分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搬運約櫃。按著律法,約櫃必須由利未人哥轄的子孫用杠抬(民4:15),作為利未人的「烏撒和亞希約」應該知道,但他們居然也忽略了神的律法,沒有提出正確的建議,成了失職的利未人。

「到了基頓(在撒母耳下六章六節是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或譯:驚跳),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耶和華向他發怒,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他就死在神面前。大衛因耶和華擊殺(原文是闖殺)烏撒,心裡愁煩,就稱那地方為毗列斯烏撒,直到今日。」烏撒「伸手扶住約櫃」,完全是好心幫助神,但這是神所禁止的事。因為律法明明地規定:只有亞倫的後代祭司才可以觸摸約櫃,其他的人「不可摸聖物,免得他們死亡」(民4:15)。因此神「向他發怒,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他就死在神面前」。大衛「心裡愁煩」,意思是大衛「生自己的氣」。「毗列斯烏撒」的意思是「烏撒的違背」。「那日,大衛懼怕神,說:'神的約櫃怎可運到我這裡來?'於是大衛不將約櫃運進大衛的城,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烏撒被神擊殺,大衛以為神不要約櫃進入耶路撒冷,因此「懼怕神」,就「不將約櫃運進大衛的城,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 「迦特人俄別以東」可能是利未人、哥轄族可拉的後裔(代上15:18-24)。他明明知道烏撒因扶約櫃而被擊殺,也看到大衛的「懼怕」,但還是歡迎約櫃到他家。因著他對神同在的愛慕,「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神先是用擊殺烏撒來教導大衛「敬畏」,然後用賜福俄別以東全家來教大衛「恩典」,讓大衛明白,對神的愛心和熱心必須根據真理,這樣的事奉才是蒙神悅納的忠心事奉。

在歷代志上第十四章中記載了,「推羅王希蘭將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差遣使者和石匠、木匠給大衛建造宮殿。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推羅」是以色列北部地中海的腓尼基海港,出口香柏木,腓尼基人的建築技術很好。推羅王主動來與大衛建交,又提供木料和建築工匠幫助大衛建造宮殿,大衛就知道這是神堅立他作以色列王,使他的國興旺。「大衛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又生兒女。在耶路撒冷所生的眾子是沙母亞、朔罷…。」這裡提到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眾子,與三章5-8節基本相同,卻沒有再次提起他在希伯侖所生的眾子(3:1-4)。因為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眾子,為要讓他看到神仍然悅納他,這是神印證堅立大衛作王的標誌。「非利士人聽見大衛受膏作以色列眾人的王,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大衛聽見,就出去迎敵。非利士人來了,布散在利乏音谷。大衛求問神,說:'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嗎?禰將他們交在我手裡嗎?'耶和華說:'你可以上去,我必將他們交在你手裡。'」非利士人「聽見大衛受膏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就決定上來尋索大衛。但大衛並沒有憑著自己去爭戰,而是首先「求問神」。「利乏音谷」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南,是從非利士人之地通往耶路撒冷的通道。「非利士人來到巴力毗拉心,大衛在那裡殺敗他們。大衛說:'神借我的手衝破敵人,如同水衝去一般';因此稱那地方為巴力毗拉心。非利士人將神像撇在那裡,大衛吩咐人用火焚燒了。」大衛得勝了,卻沒有像掃羅一樣給自己立紀念碑(撒上15:12),而是用「巴力毗拉心」這個地名讓子孫後代能記念神的作為。非利士人隨軍攜帶他們的神像,指望這樣可以保證獲勝,結果非利士人的神像自身難保,卻被大衛奪去用一把火燒了。這證明人手所做的偶像根本就是虛假,只有以色列的神才是真神。

「非利士人又布散在利乏音谷。大衛又求問神。神說:'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轉到他們後頭,從桑林對面攻打他們。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就要出戰,因為神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非利士人捲土重來,「又布散在利乏音谷」,但大衛卻沒有照著上一次的成功經驗去攻擊他們,而是「又求問神」。這次神沒有讓大衛正面迎戰,而是讓他從後面發動奇襲,截斷非利士人撤退的路線,因為神要徹底瓦解非利士人的勢力。「大衛就遵著神所吩咐的,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從基遍直到基色。於是大衛的名傳揚到列國,耶和華使列國都懼怕他。」大衛追擊非利士人「從基遍直到基色」,是因為非利士人沿利乏音谷原路往西撤退的路線已經被以色列軍隊截斷,所以向北繞道到基遍,然後經過伯和侖山隘,沿著亞雅侖谷向基色方向逃回沿海平原。這場戰役是決定性的,大衛把非利士人完全趕出了山地,從此非利士人再也不能嚴重威脅神的百姓。而「掃羅平生常與非利士人大大爭戰」(撒上14:52),四十年中也有過許多得勝(撒上14:31;17:52),但最終還是死於非利士人之手(撒上31:6)。而大衛經過兩次利乏音谷之戰,就徹底戰勝了非利士人,使國度得以堅固,這是因為大衛每次在爭戰前求問神,並「遵著神所吩咐的」去行。願我們今天也要凡事求問神,並要照著神的話去做,這樣我們就能過得勝的生活!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0: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