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代上11-12章>

作者:霞步思  於 2020-10-22 05: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代上11-12章」「以色列眾人聚集到希伯侖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從前掃羅作王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華你的神也曾應許你說:'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侖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侖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華借撒母耳所說的話……。」在歷代志上第十一章中記載了,因為神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因此從這章開始至二十九章,記載了大衛王朝種種事迹。本書對大衛的記載,直接從他受膏做全以色列的王開始,根本不提《撒母耳記》中詳述的大衛的出身、與歌利亞戰鬥、被掃羅追趕、在希伯侖作猶大王七年半等曲折的過程。因為《歷代志》的目的不是讓我們學習大衛生命的成長過程,而是讓我們看到神在歷史中的工作:時候到了,神就讓大衛坐在寶座上,顯明神所要的國度。這裡「照耶和華借撒母耳所說的話」,指神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派撒母耳膏立大衛為王。「以色列眾人」早就知道神已經揀選大衛,現在神讓百姓清楚地看見神的安排,「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侖」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也是象徵接受大衛的統治。「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時耶布斯人住在那裡。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決不能進這地方。'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希伯侖」屬於猶大支派,離北方的支派比較遠,因此大衛需要一個更理想的首都,促進神百姓的合一。而「耶路撒冷」在亞伯拉罕的時代就已經是一座王城(創14:17-19),此時還在耶布斯人的手中,因此大衛首先應當攻取耶路撒冷。「錫安」原指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丘,後來被用來代稱整個耶路撒冷城。「錫安的保障」意思是「錫安的要塞」,被大衛攻取后,被改名為「大衛的城」。「大衛說:'誰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領元帥。'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帥…大衛日見強盛,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洗魯雅的兒子約押」是大衛的外甥,他從耶布斯人的秘密水道(撒下5:8)攻進耶路撒冷。當大衛順服神、倚靠神的時候,神的能力和權柄就在他身上顯明出來,讓他「日見強盛」。

「以下記錄跟隨大衛勇士的首領,就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
在11:10-12:40列出了大衛勇士的名單,比記載在撒下23:8-39的長得多,但這裡作者一開頭便列出這張單子,沒有像撒母耳下放在書末,為要說明大衛之所以能坐上寶座,完全是因為神改變人心,賜下一批國度的勇士,「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大衛勇士的數目記在下面:哈革摩尼的兒子雅朔班,他是軍長的統領,一時舉槍殺了三百人。其次是亞合人朵多的兒子以利亞撒,他是三個勇士里的一個…。」這裡記載了大衛的三個勇士,他們是雅朔班、以利亞撒和沙瑪(撒下23:11)。這「三百人」,在撒母耳記中是「八百人」(撒下23:8),可能是抄寫錯誤,因為希伯來文的「三」和「八」相似。「三十個勇士中的三個人下到磐石那裡,進了亞杜蘭洞見大衛;非利士的軍隊在利乏音谷安營…。」這「三十個勇士」組成大衛勇士中的核心。「伯利恆」是大衛的家鄉,他懷念家鄉的井水。「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只是為了讓大衛滿足。大衛口裡雖然沒有喝那水,但他心裡比用口喝還要暢快,因為他得著了一批愛他的人。「約押的兄弟亞比篩是這三個勇士的首領;他舉槍殺了三百人,就在三個勇士里得了名…。」「亞比篩」是約押的弟弟,也是大衛的外甥。這裡的三位勇士,他們的戰鬥力雖然不如第一組三勇士,但卻一樣忠誠。「軍中的勇士有約押的兄弟亞撒黑,伯利恆人朵多的兒子伊勒哈難…赫人烏利亞,亞萊的兒子撒拔。」「亞撒黑」是約押的弟弟、大衛的外甥,被押尼珥所殺(撒下2:23)。亞撒黑在大衛還沒作以色列王的時候就戰死了,但在建立神的國度里有分的人。「赫人烏利亞」是拔示巴原來的丈夫,本書沒有提到他的悲劇,而是單單記念他對國度的忠心。「流便人示撒的兒子亞第拿(他是流便支派中的一個族長,率領三十人),瑪迦的兒子哈難,彌特尼人約沙法…。」從42節到12:40的名單是撒母耳記里沒有的。「亞第拿」來自河東的流便支派,「摩押人伊特瑪」是外邦人。神借著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配搭,使大衛坐上寶座。今天教會的建造也是同樣的事實,建立基督的身體,乃是叫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兩下合為一。

在歷代志上第十二章中記載了,「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當大衛因懼怕掃羅而「躲在洗革拉的時候」,神卻安排了許多掃羅本族的便雅憫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讓大衛得著堅固和安慰。這對於被擄回歸的百姓是一個極大的安慰,他們也是內有懼怕、外有逼迫。但他們只要和大衛一樣行在神的旨意里,縱然有暫時的軟弱,神也照樣會賜下幫助、堅固他們。「迦得支派中有人到曠野的山寨投奔大衛,都是大能的勇士,能拿盾牌和槍的戰士…。」「曠野的山寨」可能是西弗的曠野(撒上23:14),大衛在這裡被掃羅追趕得特別急。迦得支派的勇士卻從約旦河東過來「投奔大衛」,成為神所賜的安慰。「又有便雅憫和猶大人到山寨大衛那裡…那時神的靈感動那三十個勇士的首領亞瑪撒,他就說:大衛啊,我們是歸於你的!耶西的兒子啊,我們是幫助你的!願你平平安安,願幫助你的也都平安!因為你的神幫助你。大衛就收留他們,立他們作軍長。」「亞瑪撒」率領三十個勇士前來幫助大衛,而這些人中有掃羅同族的便雅憫人。但「神的靈感動那三十個勇士的首領亞瑪撒」,向大衛發表恩言,大衛就收留他們,表明他對神的信心。

「大衛從前與非利士人同去,要與掃羅爭戰,有些瑪拿西人來投奔大衛,他們卻沒有幫助非利士人;因為非利士人的首領商議,打發他們回去…。」大衛因懼怕掃羅而「躲在洗革拉」,但神卻不允許他繼續在非利士地沉淪下去。所以「非利士人聚集軍旅,要與以色列人打仗」(撒上28:1),大衛和他的部下不得不「與非利士人同去,要與掃羅爭戰」。作為神的受膏者,怎麼能與神的百姓打仗呢?因此神管理非利士首領們的心,讓他們在最關鍵的時刻發現了大衛,並且起了疑心,「打發他們回去」。大衛因此離開戰場,與掃羅的死毫不相干,並且得著許多的「幫助」。「預備打仗的兵來到希伯侖見大衛,要照著耶和華的話將掃羅的國位歸與大衛。他們的數目如下:猶大支派,拿盾牌和槍預備打仗的有六千八百人…。」23-37節列出的三十四萬勇士來自以色列所有的支派,包括不必打仗的利未人和「掃羅的族弟兄」。「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戰士,他們都誠心來到希伯侖,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衛作王。他們在那裡三日,與大衛一同吃喝,因為他們的族弟兄給他們預備了…。」掃羅死後,這些人從以色列的各支派而來,「一心要立大衛作王」。「一同吃喝」,指慶祝大衛作王的宴會。願我們今天都要讓主在我們的心中作主作王,將來我們就能被邀請赴羔羊的宴席,而「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9: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