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上7-8章」「以薩迦的兒子是陀拉、普瓦、雅述(在創世記第四十六章十三節是約伯)、伸侖,共四人。陀拉的兒子是烏西、利法雅、耶勒、雅買、易伯散、示母利,都是陀拉的族長,是大能的勇士…他們所率領的,按著宗族出戰的軍隊,共有三萬六千人,因為他們的妻和子眾多。他們的族弟兄在以薩迦各族中都是大能的勇士,按著家譜計算共有八萬七千人……。」在歷代志上第七章中記載了,以薩迦、便雅憫、拿弗他利、河西瑪拿西、以法蓮及亞設六個支派的家譜。1-5節是北部以薩迦支派的家譜。以薩迦的譜系部分來自創世記46:13及民數記1-26章。本章常提到「大能的勇士」,表明這些數字可能來自大衛數點百姓人數(撒下24章)。「他們的族弟兄」可能指西布倫支派。以薩迦和西布倫都是雅各的妻子利亞的兒子(創35:23)。以薩迦支派的人口之所以能夠突增,「因為他們的妻和子眾多」,也就是一夫多妻的結果。「便雅憫的兒子是比拉、比結、耶疊,共三人。比拉的兒子是以斯本、烏西、烏薛、耶利摩、以利,共五人,都是族長,是大能的勇士…這都是耶疊的兒子,都是族長,是大能的勇士;他們的子孫能上陣打仗的,共有一萬七千二百人。還有以珥的兒子書品、戶品,並亞黑的兒子戶伸。」6-12節是便雅憫支派的家譜,在第八章中還詳細記載便雅憫支派其他的後裔。便雅憫一共有十個兒子(創46:21),這裡所記錄的是其中三個兒子的後裔,他們可能在南北分裂后住在北國以色列境內。創世記46:23的家譜中列有「但的兒子是戶伸」,而但支派是最早拜偶像的支派(士18:30-31),所以可能作者故意不提「但」的名字。「拿弗他利的兒子是雅薛、沽尼、耶色、沙龍。這都是辟拉的子孫。」13節是北部拿弗他利支派的家譜。只列出了拿弗他利的四個兒子(創「46:24)。拿弗他利和但都是雅各與拉結的婢女辟拉所生的兒子(創36:25)。「這都是辟拉的子孫」,表明前面提到的「戶伸」很可能就是但的兒子。這樣便雅憫、但和拿弗他利的次序就和創世記中家譜的次序相同(創46:21-24)。
「瑪拿西的兒子亞斯列是他妾亞蘭人所生的,又生了基列之父瑪吉。瑪吉娶的妻是戶品、書品的妹子,名叫瑪迦。瑪拿西的次子名叫西羅非哈;西羅非哈但有幾個女兒…。」14-29節是約瑟兩個支派的家譜。「瑪拿西的次子名叫西羅非哈」,而「西羅非哈」的女兒們為了讓父親的名在神的百姓永被記念,要求繼承父親的產業(民26:33),結果她們也在這份家譜中被記念。「這都是基列的子孫」,指都是基列或與基列有關的後裔。「以法蓮的兒子是書提拉;書提拉的兒子是比列;比列的兒子是他哈;他哈的兒子是以拉大;以拉大的兒子是他哈;他哈的兒子是撒拔;撒拔的兒子是書提拉。以法蓮又生以謝、以列;這二人因為下去奪取迦特人的牲畜,被本地的迦特人殺了…以利沙瑪的兒子是嫩;嫩的兒子是約書亞…。」20-29節是以法蓮支派的家譜。「迦特」是非利士的五個主要城邑之一,神記錄以法蓮支派在此失敗,卻記錄便雅憫支派在此得勝(8:13)。「約書亞」是摩西的助手,率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這裡也記載了以法蓮支派的地業,以及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亞設的兒子是音拿、亦施瓦、亦施韋、比利亞,還有他們的妹子西拉…雅弗勒的兒子是巴薩、賓哈、亞施法。這都是雅弗勒的兒子…這都是亞設的子孫,都是族長,是精壯大能的勇士,也是首領中的頭目,按著家譜計算,他們的子孫能出戰的共有二萬六千人。」30-40節是亞設支派的家譜。在亞設的家譜中,特地提到「這都是雅弗勒的兒子」,表明這個家族的影響力很大。北國以色列很早就被擄(王上17:6),本章的家譜卻特別數算了北國幾個支派能出戰的勇士,卻無法抵擋遠道而來的亞述軍隊。這表明北國的被擄並不是因為他們缺少戰士,而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王下17:7)。
在歷代志上第八章中記載了,「便雅憫的長子比拉,次子亞實別,三子亞哈拉,四子挪哈,五子拉法。」1-32節是便雅憫支派的其他後裔。因便雅憫支派跟隨大衛家,持守在神的國度中。因此在這份家譜中,便雅憫支派家譜的詳細程度僅次於猶大和利未支派。「比拉的兒子是亞大、基拉、亞比忽、亞比書、乃幔、亞何亞、基拉、示孚汛、戶蘭…沙哈連休他二妻戶伸和巴拉之後,在摩押地生了兒子…以利巴力的兒子是希伯、米珊、沙麥。沙麥建立阿挪和羅德二城與其村莊。又有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侖居民的族長,是驅逐迦特人的…雅利西、以利亞、細基利都是耶羅罕的兒子。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長,住在耶路撒冷。」「戶伸」雖然被丈夫拋棄了,卻被神大大記念。她的後裔非常興旺,在被但支派放棄的地業上建立了「阿挪和羅德二城」、「亞雅侖」,並且有許多著名的族長居住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位於猶大、便雅憫二支派的地業之間。在南、北國分裂期間,許多便雅憫人遷居耶路撒冷。「在基遍住的有基遍的父親耶利。他的妻名叫瑪迦;他長子是亞伯頓。他又生蘇珥、基士、巴力、拿答、基多、亞希約、撒迦、米基羅。米基羅生示米暗。這些人和他們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對面居住。」29-32節是住在基遍的便雅憫人。「基遍」是耶路撒冷西北13公里的一個城邑,是神帶領約書亞戰勝迦南南方諸王聯軍的地方(書10:10),約書亞曾經禱告「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谷」(書10:11)。「基遍」也是神向所羅門顯現的地方(王上3:5)。
「尼珥生基士;基士生掃羅;掃羅生約拿單、麥基舒亞、亞比拿達、伊施·巴力。約拿單的兒子是米力巴力(在撒母耳記下四章四節是米非波設);米力巴力生米迦。米迦的兒子是毗敦、米勒、他利亞、亞哈斯;亞哈斯生耶何阿達;耶何阿達生亞拉篾、亞斯瑪威、心利;心利生摩撒…烏蘭的兒子都是大能的勇士,是弓箭手,他們有許多的子孫,共一百五十名,都是便雅憫人。」33-40節是掃羅的家譜,數算了掃羅十二代的後裔。「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掃羅統治的結束,就是大衛國度的開始。以色列的君王只是神「產業的君」(撒上10:1),神才是國度真正的王。掃羅作為君王雖然失敗了,但神國度的計劃卻永不失敗。因此掃羅的後代並沒有受到連累,而是繼續湧現大量能為國度爭戰的「大能的勇士、弓箭手」,在這份家譜中被記念。惟願我們今天都要體會神愛的偉大,雖然我們是這樣的卑微,但神記得我們每一個人,感謝讚美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