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流便支派的家譜>

作者:霞步思  於 2020-10-14 18: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流便支派的家譜>
讀經「代上5: 1-26」「以色列的長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只是按家譜他不算長子。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君王也是從他而出;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在歷代志上第五章中記載了,流便支派的家譜,以及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的家譜,也就是以色列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的家譜。流便是雅各的長子,但因他放縱情慾犯了罪,與他父親的妾通姦(創35:22),所以失去了長子的名分。也就是失去了以色列家長子名分的三大權利:雙倍的產業、家族的領袖、家族的祭司,分別由約瑟、猶大和利未支派繼承。「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指約瑟得了長子雙倍的產業,他的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成為兩個支派。而猶大得的是最高的祝福,因大衛王和彌賽亞將出自猶大支派(創49:8-10)。這裡特別記載流便犯亂倫之罪,就是要成為後人的警戒!現今這個世代,世人隨心所欲,放縱情慾做自己愛做的事,在淫亂中墮落,甚至有些信徒都是這樣,卻不知淫亂是大大得罪神的。所以有許多人因沉迷於肉體的情慾,而失去神的祝福,就像流便因放縱肉體的情慾,失去長子屬靈的福分。因此我們都要以此為警戒,並且要記住「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

「以色列長子流便的兒子是哈諾、法路、希斯倫、迦米。約珥的兒子是示瑪雅;示瑪雅的兒子是歌革;歌革的兒子是示每;示每的兒子是米迦;米迦的兒子是利亞雅;利亞雅的兒子是巴力;巴力的兒子是備拉。這備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領,被亞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擄去。他的弟兄照著宗族,按著家譜作族長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比拉是亞撒的兒子;亞撒是示瑪的兒子;示瑪是約珥的兒子;約珥所住的地方是從亞羅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又向東延到幼發拉底河這邊的曠野,因為他們在基列地牲畜增多。掃羅年間,他們與夏甲人爭戰,夏甲人倒在他們手下,他們就在基列東邊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帳棚里。」這份流便支派的家譜,只提到流便的四個兒子(創46:9),然後從被擄時的首領「備拉」開始,上溯幾代就結束,主要目的是表明被亞述王所擄的流便支派的首領是備拉。流便支派雖然「在基列地牲畜增多」,但屬靈的光景卻在衰退,逐漸開始「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之後在「亞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發動第二次西征時,把以色列北部和東部吞併為亞述行省,河東兩個半支派被擄到亞述(王下15:29)。

「迦得的子孫在流便對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他們中間有作族長的約珥,有作副族長的沙番,還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他們族弟兄是米迦勒、米書蘭、示巴、約賴、雅干、細亞、希伯,共七人。這都是亞比孩的兒子。亞比孩是戶利的兒子;戶利是耶羅亞的兒子;耶羅亞是基列的兒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兒子;米迦勒是耶示篩的兒子;耶示篩是耶哈多的兒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兒子。還有古尼的孫子、押比疊的兒子亞希。這都是作族長的。他們住在基列與巴珊和巴珊的鄉村,並沙侖的郊野,直到四圍的交界。這些人在猶大王約坦並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年間,都載入家譜。」這份迦得支派的家譜,只是簡單地列出了幾位族長。這些都是在猶大王約坦和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在位之時,被載入家譜。當時迦得子孫的領土有所擴張,作者之所以記錄這些,是為了使百姓對重建以色列懷有異象與確信。「猶大王約坦」年間,就是北國以色列被擄前後。「約坦二十年」(王下15:30),何細亞殺死比加篡位,北國以色列淪為亞述的藩屬國,河東兩個半支派被擄到亞述(王下15:29)。「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劍、拉弓射箭、出征善戰的勇士共有四萬四千七百六十名。他們與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爭戰。他們得了神的幫助,夏甲人和跟隨夏甲的人都交在他們手中;因為他們在陣上呼求神,倚賴神,神就應允他們。他們擄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駱駝五萬,羊二十五萬,驢二千;又有人十萬。敵人被殺仆倒的甚多,因為這爭戰是出乎神。他們就住在敵人的地上,直到被擄的時候。」這是約但河東支派的一次戰役,也就是流便、迦得及瑪拿西支派,與阿拉伯人:「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爭戰。」最後他們大獲全勝,這是因為河東兩個半支派「在陣上呼求神,倚賴神,神就應允他們」,使他們「得了神的幫助」,使他們享用得勝「直到被擄的時候」。這是一至九章的家譜中篇幅最長的爭戰記錄,其中戰利品的數量大得驚人,證明河東兩個半支派的被擄,不是因為神沒有能力幫助他們,而是因為他們「得罪了他們列祖的神,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因此他們的「爭戰是出乎神」,被擄也是出乎神,這既是對回歸百姓的警告,也是對他們的勉勵。

「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從巴珊延到巴力·黑們、示尼珥與黑門山。他們的族長是以弗、以示、以列、亞斯列、耶利米、何達威雅、雅疊,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長的。他們得罪了他們列祖的神,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這民就是神在他們面前所除滅的。故此,以色列的神激動亞述王普勒和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的心,他們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擄到哈臘、哈博、哈拉與歌散河邊,直到今日還在那裡。」這是約旦河東瑪拿西半支派七個被擄的族長,並指出他們的屬靈責任:「他們得罪了他們列祖的神,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這也是河東兩個半支派被擄的原因。這兩個半支派既然不看重神上好的應許,他們堅持停留在自己看中的河東,放棄進入應許之地迦南(民32:1-5),也就不會嚴謹地遵行神的話語,結果很快就「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因此耶和華就激動亞述王的心,把他們擄走,而且他們沒有和其他支派一起回歸重建聖殿,「直到今日還在那裡」。在十二支派的家譜中,單單提到河東兩個半支派「直到今日還在那裡」,這是提醒百姓思想:為什麼神領自己回歸,卻讓河東兩個半支派「直到今日還在那裡」?是因為回歸的百姓行為更好嗎?不是,因為十二支派悖逆的光景都是一樣,他們之所以先得以回歸,是因為神揀選了猶大支派,定意要讓君王從他而出,成就大衛之約(17:7-14)。因此百姓可以放心,神所定意國度與聖殿的計劃,祂必「親口應許,親手成就」(代下6:15)。然而,願我們今天都要以以色列兩個半支派的結局作為鑒戒,並且要敬畏神,依靠神,順服神和對神忠心,這樣神必會幫助我們,看顧我們!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