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 6: 10-24」「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在以弗所書最後一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說:「我還有末了的話: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我還有末了的話」,意即他要說另一段重要的話。使徒已指導信徒,在生活各方面如何榮神益人,在此他更進一步提醒信徒,怎樣在屬靈爭戰方面得勝,就是我們要作剛強的人。那麼我們憑什麼可以作剛強的人?不是憑我們自己的能力或智慧,乃是完全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我們的能力縱然很強大,仍是會改變的,但「祂的大能大力」,是不會改變的,這樣我們「倚賴祂的大能大力」,就能作剛強的人。「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這是說到我們對付魔鬼的詭計所要用的武器,就是「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但我們信徒卻要負「穿戴」的責任,有了軍裝而不穿戴,等於沒有。並且神所賜的軍裝不止是一件,而是「全副」的,我們要全部穿上,不可缺少一件,這樣我們「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魔鬼的詭計」就是魔鬼狡猾的謀略。「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是摔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屬血氣的」即屬血肉的人。在屬靈的爭戰中,信徒不是與人爭戰,乃是與人背後的魔鬼爭戰,連那些逼迫、殺害信徒的人,都是由他們背後的魔鬼來主使,所以信徒要認清我們的仇敵不是人,乃是惡魔。「執政的...掌權的」,不是指世上各國的執政、掌權人,乃是指那些無形的、反叛神的,靈界的黑暗勢力。但這並不是說神不再在這世界掌權,這乃是表明魔鬼權力範圍,在神最後的審判未來到之前,還能「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天空」是指魔鬼居住並掌權的所在,牠們活動的範圍從上臨下,達於地面和海中。「屬靈氣」是指魔鬼的本質,牠們是屬靈的,不是屬血肉的,但能附在人或動物的身上。「惡魔」因魔鬼的性質是邪惡的,故稱惡魔,牠是萬惡之源。
每個基督徒,從他信主那一天開始,就自覺或不自覺地處於屬靈爭戰之中,而且所面對的敵人是「天空屬靈氣的惡魔」,「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拿起」是一個很緊急而決定性的行動,倘若等到遇上敵人的時候才裝備自己就太遲了。基督徒必須隨時可以迅速「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這樣才可以應急時之需。魔鬼是很詭詐的,牠的戰略千變萬化,用各種各樣的事來折磨我們,因此對我們來說,乃是「磨難的日子」。這場屬靈的爭戰,是一個「站」的問題,「能站立得住」就是得勝。「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站穩了」,這是勝利的姿態,在爭鬥之後沒有敗倒在地上。「真理」就是神的話和神的法則。「帶子束腰」是為便利行動及工作。「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表示我們的生活行為要受真理的約束,信徒的生活行為若不受真理的約束,就無法與仇敵爭戰。「護心鏡」是用來保護心臟的。「以公義為護心鏡」,意思就是要常行公義,不貪不義,不給魔鬼留地步,使牠沒有機會攻擊我們。「用平安的福音」為鞋,穿在腳上,就是行事為人要依循福音真理的原則,不走罪惡的道路,而且所到之處都把平安的福音帶給人,使人與神和好,就從神得平安。
「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盾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此外」,可以指在這一切事之上。「信德」是指信徒對神的信心,無論遭遇何事,總是相信神是信實的,完全地信託、信賴、信靠祂和祂的話語。「盾牌」是用來抵擋外來的攻擊。信徒運用信心不是為攻打,乃是為防守。「火箭」,通常綁著浸透瀝青的亞麻屑,然後用火點燃,因此木製盾牌必須蓋以皮革,才可以迅速將火滅盡。「一切的火箭」,表示魔鬼的火箭是有許多種類,那些與疑惑同類的灰心、懼怕、沮喪、彷徨,也都是魔鬼的「火箭」。信徒惟有倚靠神所賜的信心,才能迅速將這些射向我們的「火箭」滅盡。「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頭盔」是保護頭部的,頭代表人的思想,而仇敵最容易攻擊我們的思想。基督精兵的標記是救恩的頭盔,我們必須要以神的救恩作為我們的頭盔,這樣就不會讓撒但攻擊我們的思想。「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這「道」是就是話,神的話就是寶劍,是用來殺仇敵的,神所賜的軍裝中只有這一件是既可防守,又可向外攻擊的,但必須是在聖靈里運用神的話,才會有能力,神的道必須在聖靈的手中才是寶劍。「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神所賜的全副軍裝都得靠禱告,若沒有禱告,這些軍裝就絲毫不起作用,因為禱告是我們力量的來源。「靠著聖靈」,就是靠著聖靈禱告,憑著聖靈的引導,順著聖靈的感動而禱告。」隨時多方禱告、祈求」,這包括禱告的時間、方式、對象等,也就是說,信徒可以隨時為生命中的每件事禱告。而「禱告」是指普通一般性的禱告,「祈求」則是指專一特殊性的禱告。「並要在此儆醒不倦」,意即要用一種堅持忍耐到底的態度來禱告。「儆醒」是不打盹、保持警覺、經常戒備的意思。「不倦」就是不厭倦、不鬆懈、不灰心。另外信徒在為自己禱告時,不要忘了「為眾聖徒祈求」。基督徒的屬靈爭戰是全面性的,所以要為戰場上的每一位戰士彼此代禱。
「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煉的使者,)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使徒保羅有很大的屬靈恩賜,但他在許多書信中都要求弟兄為他代禱,這種請求也顯出他的謙卑。「使我得著口才」,意即在開口時有一種口才,能把要說的話說出去。「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意即把神在這世代拯救人的目的,都能傳講得清楚。使徒因為傳講這福音的奧秘,就「作了帶鎖煉的使者」,但他不是求他們,叫神讓他脫離鎖鏈,而是使他可以「放膽」完成「當盡的本分」,他不是求自己得著自由,而是求福音可以自由地傳開。「今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並我的景況如何全告訴你們,叫你們知道」。「推基古」的忠心有保羅為他作見證,他是「忠心事奉主的兄弟」。而當日的教會也關心為主作工的人,所以使徒保羅不只把神的信息寫給以弗所的教會,也樂意把他的景況和遭遇都告訴他們。「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裡去,好叫你們知道我們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那時使徒是被關在監里,他自己不能去,所以就打發推基古把這封信送給以弗所的教會。而以弗所教會也很關心保羅的事,保羅怕他們為他的緣故而灰心,所以就打發推基古去安慰、鼓勵他們。保羅自己身在困境中,他所顧念的,不是自己,而是別的神的兒女。最後使徒保羅以:「願平安、仁愛、信心從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弟兄們。並願所有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結束了《以弗所書》。在《以弗所書》中,使徒保羅把神從永世以來所定規的教會,和教會的相關真理教導我們,也讓我們認識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也曉得自己在基督里的基業是何等的豐富。為此,願我們今天不但要明白這些真理,更要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這樣我們就都蒙恩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