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19: 16-30」「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該作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在馬太福音第十九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一個少年財主(22節),也是一個官(路18: 18),來問耶穌有關得永生的問題。但從他稱呼主耶穌為「夫子」,可知他尚未認識主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而是教導人的師傅。他來問耶穌:「我該作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這說明他認識「永生」的重要性,也承認在自己裡面沒有「永生」。可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善事」得著的,只是不知道還缺哪些事。耶穌就對他說:「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這裡主用這問題來啟示祂自己就是神。真正的「善事」就是要認識這位絕對良善的神,而認識耶穌就是認識神。耶穌又告訴他:「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少年人以為耶穌有什麼新的誡命,他便問:「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他希望耶穌告訴他一些他不知道的行善的秘訣,結果耶穌告訴他的就是十誡中關於人與人關係的第5-9條「誡命」,都概括在「要愛人如己」里。那少年人聽了后就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這少年人以為他已經遵守了誡命,實際上他並沒有。所以當主吩咐他:「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這證明他並沒有「愛人如己」,也沒有愛主。因著這少年人愛錢財過於愛主與愛人,主耶穌就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耶穌的意思不是說富人極難進天國,在聖經中有許多非常富的人,是神重用的僕人,如亞伯拉罕,所羅門等。只是這個少年人的財富已成為他生活的依靠和中心,與他追求永生的信仰背道而馳,這樣的人很難進天國。「駱駝穿過針的眼」可能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看著他們就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這是說到,進天國不是靠人,而是神的揀選,是神的憐憫,是神的保守引領。彼得聽了便對主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彼得不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屬靈的「財主」,這「看哪」就說出他的自誇。耶穌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當主耶穌再來,天國在地上復興的時候,十二個使徒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民。我們基督徒在末日復活后,「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 6)。而耶穌講的「撇下」,不是不愛家人,不是對親人不負責,而是在你心目中能否為主緣故「放下」那些原來你應當擁有的人和物。「必要得著百倍,」這是指在今世就能得著基督里的豐富、平安和喜樂。最後主說:「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這是針對彼得自滿於目前光景的警告。人若將為主擺上的引為自誇,就必落到「在後」。若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的,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仍有可能變成「在前」。今天我們的本分就是撇下所有的跟從主,而判斷在前或在後,乃在於主。但願我們今天都不是那少年人,而是撇下所有的跟從主的人,這樣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福氣和永生!阿們!
<得永生的問題>
讀經「太19: 16-26」「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該作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在馬太福音第十九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有一個少年財主來問耶穌有關得永生的問題。而「得永生」就是得救,是得著神永遠的生命,不受時間所限制的生命,得以免去永遠的沉淪。而這裡少年財主卻稱耶穌為「夫子,」表示他看待耶穌不是世人的救主,而是教導人的師傅。他的問題是:「我該作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這說明他認識「得永生」的重要性,也承認在自己裡面沒有永生,卻不知道作什麼善事可得永生,他認為耶穌一定能給出他最正確的答案。今天同樣有許多人在刻苦自己、行善,想通過這些方式來賺取永生。而這個少年人此時找對了人,也問對了最正確的問題,因為除了生死,沒有大事。但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這裡耶穌首先糾正了他對自己不正確的認識:你既稱我是良善的,就當以我為神。並指出真正的「善事」就是「遵守誡命」,但人靠自己作不出神眼裡的「善事」。因為沒有一個人能憑自己完全遵行誡命,所以根本不可能靠做「善事」而得永生。於是耶穌給他提出為人當遵守的六條誡命:「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而那少年人卻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可見他對「愛人如己」沒有真正的認識。因此耶穌就告訴他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這裡耶穌給出了他最正確的答案,也是對他提出最嚴厲的要求,以顯明他的不完全。而他的「所有」,就是他不完全的明證,故要他去「變賣」所有的。他若不能把所有的「分給窮人」,就證明他並不「愛人如己」。他現在所有的,不過是地上的,他在「天上」仍舊一無所有。「你還要來跟從我」表示他即使將所有的分給人,在他的心裡仍可能沒有主,故他還要來跟從主,就是要他愛主過於愛一切。然而主不是要每一個基督徒都過窮乏的生活,主叫那少年人如此作,乃是有祂的目的,為要讓他知道,他實在並沒有完全遵守誡命:愛神和愛人,因此而醒悟,人並不能借作善事以得永生。可是「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憐的少年財主,他問對了人生最重大的問題,也得到了最正確的答案,但結果呢?他憂憂愁愁地走了。他來前憂愁,現在變得更加憂愁,因為錢財成為少年財主「得永生」的攔阻。少年財主覺得錢財是他自己辛勤勞動得來的,他怎麼能白白地分給窮人?他沒有像稅吏長撒該立即把自己一半分給窮人(路19: 1-10),積財在天。耶穌看著財主憂愁地走了,就感嘆地說:「財主進天國是難的…。」因為錢財成為財主的依靠,成為進天國的攔阻。「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就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在人這是不能的」,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善行進入天國。「在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得救的人行善事也是聖靈在人裡面運行動工的結果。然而這位少年財主雖然渴望得永生,而他面對神子耶穌,居然與祂擦肩而過,失去了一次得救的機會,所以他的生命還是憂愁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不要讓錢財成為我們進天國的攔阻。我們都要真正地信靠永生的主,把主看為至寶,把主擺在第一位,這樣我們就能得永生,並且享有真正的喜樂和平安!阿們!
<主對門徒的應許 >
讀經「太19: 27-30」「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在馬太福音第十九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當門徒聽了耶穌要求這少年財主把財產分給窮人並跟隨耶穌,而且提到:「必有財寶在天上」時,彼得就代表大家問耶穌:「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彼得的意思是,財主沒有做到的,我們做到了,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又「跟從」了耶穌,那麼我們將來能得到什麼呢?然而耶穌對彼得這個不那麼屬靈的問題,沒有批評,卻給予正面回答,這也是對所有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的應許:「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添「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主這裡告訴我們,凡「撇下所有」,必有「得著」,這是耶穌給一切信他之人的應許!每一個願意為基督和福音「撇下」一切的基督徒,都會有所「得著」。在世界末了,當主耶穌再來,也就是天國在地上復興的時候,十二個使徒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民,而教會中的得勝者要在天國中做王(啟20: 4)。而這為主的名「撇下」,不是扔掉,而是把主權交到主的手裡,讓主來掌管、使用。耶穌不是主張,跟隨祂就要放棄家庭,而是要將什麼放在優先。凡我們不願「撇下」的東西,最後終究會失去。凡我們願意為主的名「撇下」的東西,最後必要在今世和永生里得著更豐盛的獎賞。「必要得著百倍」,不是指數量上的百倍,乃是指活在天國實際里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基督里的豐富、平安和喜樂。所以從表面看來,跟隨基督的人失去的很多,但實際上神卻要給予他們「百倍」的償還,就是在神那裡得著豐富的賞賜。信徒今天所撇下的是暫時的,物質的,將來從主所得的卻是永遠的,屬靈的。總之神會豐豐富富的報償今天門徒所失去的。「承受永生」是指能享受永生的福樂,內心有平安喜樂,常常經歷神的同在。永生不是到將來才得到,而是從重生得救時就開始了,今世是預嘗,到永世完全實現。「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這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自誇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主耶穌後來再次有此教導(20: 16)。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求主把一個謙卑的心賜給我們,雖然我們已經得救了,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還是驕傲,我們還是認為自己不錯,求禰幫助我們降卑下來。並且我們還要知道,撇下所有跟從耶穌是極大的福分,不管是在今生還是來世,我們都能得著神給我們豐盛的賜福。今天我們為著主的名撇下的越多,放下的越多,將來神回報給我們的也會越多,這是主給我們的美好應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