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迦南婦人的信心>

作者:霞步思  於 2019-3-1 02: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太15: 21-39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在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當主耶穌離開假冒為善、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後,就退到外邦人之地推羅、西頓的境內。之前主耶穌吩咐門徒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但現在猶太人優先蒙恩召的次序已經結束了。這時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這裡一個迦南婦人稱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她用猶太人的稱呼和盼望來到主耶穌面前,可見她是憑信心一定仔細思考,尋求過主耶穌的身份。而主耶穌面對迦南婦人的哀求,卻一言不答。門徒卻不耐煩的進前來,求主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門徒的意思是求主早早成全她,免得她不停地喊叫。面對門徒的要求,主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主乃是向迦南婦人指明,大衛的子孫是對以色列家,猶太民族的應許,是猶太民族的拯救。但那婦人還是來拜耶穌說:主啊,幫助我!現在她稱呼耶穌為主啊,表示她聽懂了主話。而主耶穌卻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古時猶太人稱外邦人為,原屬一種蔑視的稱呼,而主耶穌並不蔑視迦南婦人,而是藉此表明祂事工的次序,祂來原是要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然後才輪到外邦人。然後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這位迦南婦人就抓住主的話,並謙卑地站在狗的地位向主求恩,終於蒙到了主恩,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迦南婦人謙卑而固執地認定主耶穌是她惟一的拯救,這就是信心的表現。接著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這裡仍是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因著迦南婦人的信心讓主打開了外邦人蒙恩的路。當耶穌醫治了這些病人後,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這表明這些人並不是以色列人。之後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睏乏。'」可見這些人的心是多麼的渴慕,他們連續三天聽耶穌講道。主就體恤顧念這些人,而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哪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儘管門徒們已經歷了五餅二魚神跡,但他們還是只從提供食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可能他們沒有指望主耶穌會為這群外邦人行使彌賽亞的權柄。耶穌就問他們:你們有多少餅?主做工的法則,就是讓人把自己的食物奉獻出來,然後利用這些獻上的東西來行神跡。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於是耶穌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這個神跡的結果是: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與之前五餅二魚所餵飽的五千人不同,這四千人中大部分是外邦人。隨後耶穌叫眾人散去,就上船,來到馬加丹的境界。」「馬加丹是在加利利海西岸。然而我們從主耶穌所行的神跡:給四千人吃飽中看到,這些門徒已經歷過五餅二魚的神跡,這次還是這樣沒有信心。那麼今天我們不也是經歷過主的許多帶領與恩典,但我們在真正遇到需要信心的事情時,表現得又如何呢?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求主幫助我們,堅固我們對祂的信心!阿們!


<迦南婦人的信心>

讀經「太15: 21-28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在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一個外邦的迦南婦人的信心。這位迦南婦人是一個拜偶像的人,然而面對女兒被鬼附,她不去尋求自己本民族的神明,而是來呼求耶穌的拯救和幫助。這不但是聲明她放棄了祖先所信仰的異教神明,更是羞辱並且冒犯了她的家族,她的朋友和她的鄰居。但她為了女兒就去懇求耶穌,可見她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那麼迦南婦人如何有信心知道耶穌能夠敢鬼呢?答案是她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祂腳前。(可7: 25)這說明迦南婦人從周圍群眾聽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跡奇事,她還聽說耶穌是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經書上所記載的那位救主彌賽亞!所以當她聽見耶穌來到她的境內,就立刻去迎接祂,哀求耶穌醫治她的女兒,她也知道只有耶穌能醫治她的女兒。當時被鬼附的女兒沒有在她身邊,若是小信的人也許趕快跑回家去把女兒帶出來,或者抓住機會,求耶穌跟她一道回家去趕鬼。然而迦南婦人相信耶穌的權能是超過空間的。所以她不但是第一個在非猶太人地區公開承認耶穌的外邦人,而且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大衛的子孫,是彌賽亞的代名詞,這個稱呼只有以色列人能叫,因彌賽亞是以色列民族的盼望,是他們的拯救者。但如今,在迦南婦人的呼求中,耶穌也成了她女兒得醫治的希望。而且她相信耶穌的憐憫:可憐我,這是她對耶穌另一屬性的認識,這種認信在聖經中是少有出現的,特別是外邦人。然而在迦南婦人的呼喊之後,耶穌卻一言不答。保持沉默的耶穌,是在考驗尋求之人的信心。而耶穌身邊的門徒,卻認為迦南婦人在喊叫,他們就求主:請打發她走吧。門徒們不但沒有成功地說服耶穌趕走迦南婦人,而且也無法阻擋迦南婦人接近耶穌。迦南婦人不但越過了障礙,最後來到耶穌的腳跟前。而耶穌就講到自己工作的先後次序: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雖然耶穌是為著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而來,但是祂不會放棄或拒絕那些主動來到祂跟前的人。這時迦南婦人不是在遙遠中呼喊主,而是用她的膝蓋跪在耶穌的腳前懇求祂說:主啊,幫助我!從迦南婦人的呼求中看到她對耶穌的認識,祂是普天下萬人的救主,並相信主一定會幫助她。而耶穌回答卻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古時猶太人稱外邦人為,馬可福音記得很詳細,說她是希利尼人,屬敘利非尼基族(7: 26)。而希利尼人在猶太人眼中是化外人,是受歧視的種族,民間俗語中的狗。但迦南婦人就承認自己的不配,她欣然接受這卑賤的稱呼,並且順著主的話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可見這位迦南婦人的信心是如此的大,她認為主恩典的碎渣兒,就足夠她需用,足夠趕出她女兒身上的污鬼。迦南婦人信心的高峰,就反映在碎渣兒都夠。就是因她這句話就讓耶穌行了一件完全超越空間的神跡。而且迦南婦人的信心得著耶穌的稱許: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而就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這位迦南婦人不屈不撓的信心,她衷心地懇求耶穌而衝破了她的外邦人地位。迦南婦人對耶穌信心的呼求不僅使她那被鬼附女兒得到醫治和釋放,更顯明了外邦人得蒙進天國的恩典。我們深信將來在天堂里,這位迦南婦人再也不必吃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而是分享主耶穌那喜慶豐盛的羔羊婚宴!願我們今天都要從迦南婦人的身上,學效她的信心。願我們都能在人生不同的境遇和個人不同的環境中,不畏環境與人的阻隔,以信心呼求耶穌。這樣我們在基督里信心的呼求,一定會得到豐富的回報和獎賞!阿們!


<耶穌給四千人吃飽>

讀經「太15: 29-38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睏乏'……在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耶穌給四千人吃飽的神跡。當主耶穌來到外邦人的加利利地時,有許多人帶著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主的腳前,祂就治好了他們。眾人十分希奇,都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同時這些人的心靈也是非常的饑渴,希望能夠得到飽足。所以主耶穌在那裡講道,衪把天上的福音帶出來,這些人就三天跟著主,耐心地聽主講道。這表明他們以聽道和追求真理的長進,比一切都重要,這種饑渴慕義的聽道,實在是我們應當效法的。由此可知,這些眾人並不是為了要吃到免費的食物才與主同在這裡三天,而是要聽主的教訓。這裡也沒有吃的了,就表明他們本來是帶了食物來的,但三天之間已吃完了。但他們都捨不得離開,心裏面就是要主。如果此時耶穌打法他們回去,他們也會很滿意的,因為聽見了許多寶貴的真理。但是主耶穌有憐憫之心,不忍心看著他們餓著肚子回去,免得在路上睏乏,其中還有遠路來的人。因此今天我們跟隨主的人,不必為前面任何未知的事情擔心憂慮,因為主對我們有格外的恩惠,我們必不致缺乏。如果我們沒有信主,確實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打算。但是現在我們既然跟隨了主,主就要付我們一切的責任。接著主耶穌就吩咐門徒給他們預備食物。而門徒的反應還是遲鈍,他們說:在這野地,哪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門徒不久前已經歷過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跡,但面臨難處時,他們又是遲鈍和健忘,更是不知道要信靠主。然而主沒有責備他們,主知道他們心思的遲鈍與信心的軟弱,就再次堅固他們的信心。門徒是這樣,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小信與遲鈍呢?我們雖然經歷過主的許多帶領與恩典,但我們在真正遇到需要信心的事情時,又表現得如何呢?感謝主!祂沒有對我們不耐煩,沒有因為我們這樣小信與遲鈍而拋棄我們。主仍一次又一次地看顧我們,幫助我們,堅固我們對祂的信心!然後耶穌就問門徒: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其實主耶穌可以以祂的大能餵飽眾人,單獨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耶穌要門徒參與祂的工,為了要給他們恩典與祝福。最後主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因著主的憐憫加上門徒的擺上,就使眾人飽足,彰顯神的榮耀。這裡主耶穌再次用神跡餵飽四千人,也是教導門徒,祂怎樣滿足猶太人的需要,同樣地,祂也要滿足外邦人的需要。主就是借著這件神跡,教導門徒突破狹隘的民族觀念。另外從主耶穌給四千人吃飽的神跡中我們看到,如果門徒的餅和魚不經過主的擘開和祝福,就由門徒們直接去發這些餅、這些魚的話,它不可能滿足四千人的需要。因此這是我們服事主的人,今天一定要學習的。我們光憑自己的力量、熱心、自己的認為,在這裡分糧,充其量我們只是把自己所有的給了別人。如果我們每一次在服事主之前,謙卑的把自己交在主的手中,完全把自己奉獻給神,並且在信心中仰望主的賜福,我們就會發現所帶下來的結果,遠遠超過我們自己所能做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學習把自己交託給主,要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讓主自由地擘開,自由地使用我們。我們還要時刻體貼主的心腸,行在祂的旨意中,盡心事奉主,這樣我們就能經歷主的大能,使祂的名因我們而得榮耀、得稱讚!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4: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