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3: 1-19」「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充滿謊詐和強暴,搶奪的事總不止息……。」在那鴻書第三章,也是最後一章中,先知那鴻宣告尼尼微的罪惡,以及預言她的結局。先知一開始就說:「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充滿謊詐和強暴,搶奪的事總不止息。」這裡說到尼尼微城的罪惡,她是個流人血之城,素以草菅人命、嗜殺成性著稱。他們殘暴地對待戰俘,在亞述的紀念碑上,大量描述俘虜如何被剝皮,斬首,手腳被懸掛,慢慢折磨至死。這些非人道的做法,暴露了這個國家的殘酷。除此之外,他們與對手來往,總以欺騙和暴力,摧毀和掠奪為手段。因此惡貫滿盈的尼尼微城,必要招致神的審判,所以先知接著就說:「鞭聲響亮,車輪轟轟,馬匹踢跳,車輛奔騰,馬兵爭先,刀劍發光,槍矛閃爍,被殺的甚多,屍首成了大堆,屍骸無數,人碰著而跌倒。」這裡先知描述,他彷佛聽見進攻尼尼微城軍隊駕御戰車者的鞭聲,戰車車輪的隆隆聲,飛馳的馬蹄聲。而他們的刀槍好似鐮刀一般,被殺的甚多。因屍首太多,堆積成堆,軍隊任意踐踏,在屍首上奔走,有時甚至絆跌。這就是這血腥之城可悲的下場。而這「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慣行邪術,借淫行誘惑列國,用邪術誘惑多族。」這「美貌的妓女」是指尼尼微城內所敬拜的偶像伊斯他女神,這些偶像崇拜往往與淫亂和行邪術有關。而亞述國用武力征服列國之後,就引誘列邦拜他們的偶像。因她的行為可恥,因此「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臉上,使列國看見你的赤體,使列邦觀看你的醜陋…。'」這裡神再次的說:「我與你為敵。」可見神對尼尼微的憎惡,神就要在列國面前,懲罰羞辱亞述。因尼尼微作惡多端,眾人見其下場只有欣慰,沒有人會為之悲傷。這是多麼凄慘的情形,但是罪的後果就是這樣。之後先知為了表明神審判的真實及臨近,他就引用了挪亞們敗亡的史實為證說:「你豈比挪亞們強呢?挪亞們坐落在眾河之間,周圍有水,海(「海」指「尼羅河」)作他的壕溝,又作他的城牆。古實和埃及是他無窮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他的幫手。但他被遷移,被擄去…。」這「挪亞們」即提比斯,是上埃及的首都,位於尼羅河上游,在主前663年被亞述劫掠。然而尼尼微城的結局也將和被她劫掠的挪亞們一樣。這「古實」是在埃及南部,「弗」和「路比」都在非洲北部,都是挪亞們的盟邦。挪亞們雖有理想的天然保障,並有忠信的盟邦支持,結果還是國破人亡。尼尼微必也難逃如此的厄運,他們必要喝神忿怒的酒,甚至醉倒。雖然她有堅固的保障,但也無濟於事,必被攻下,正如人搖撼無花果樹,收取熟透的無花果一般的容易。過去勇敢的亞述人變得像「婦女」一樣,無法抵抗和擊退圍城的軍隊。先知笑尼尼微城的人,無論如何準備都大劫難逃,城中宮殿、房舍都要遭大火焚毀。那鴻又以蝻子、蝗蟲、螞蚱這些小昆蟲形容亞述的軍兵、商賈、首領、軍事首領,他們雖然眾多,也是無用,當劫運臨頭之時,他們都要各散東西,她的敵人很快會給亞述帶來徹底的毀滅。最後先知說:「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凡聽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惡,誰沒有時常遭遇呢?」這是整本先知書的結語,先知那鴻以預言亞述的徹底消失作結束。這裡的「牧人」指國家的領袖。「睡覺」、「安歇」都指死亡。「損傷無法醫治」指尼尼微被毀后從未重建,長埋黃土。亞述人所行的惡,誰沒有時常遭遇呢?因此當人聽到尼尼微陷落的消息后,都高興得拍掌。這不是幸災樂禍,而是看到惡人遭報,心中得到安慰。《那鴻書》既表明了神的公義,對強暴者而言,也是自取滅亡的警戒,對於受害者而言,也是滿有盼望的安慰。《那鴻書》又借亞述國的結局警告神的子民,蒙恩者若不保守自己在神的恩典中,將來必會面對神的審判。但願我們今天都要將這謹記在心!阿們!
<禍哉!這流人血的城>
讀經「鴻3: 1-7」「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充滿謊詐和強暴,搶奪的事總不止息……。」在那鴻書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先知那鴻首先向尼尼微城宣告:「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市,」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咒詛,而那鴻宣告了這個咒詛。因為尼尼微城是個流人血之城,她嗜殺成性,濫殺無辜,尤其對被擄的人更是殘忍得令人髮指。亞述王巴尼帕就是一個殘忍出名的人,他常常把抗命不降的百姓殺盡,活活把人燒死,把人丟進沸水或沸油中。而且當他打下一座城,就喜歡用人頭築金字塔,每一個城他經過以後,都有一個金字塔,用他殺的人的人頭撂起來的,這是多麼的殘忍,甚至他殘忍到可以活活的把人的皮剝掉的。除此之外,謊詐就是亞述的外交政策,並以強暴奪取各國的財富,他們的生存之道就是搶掠別國,這樣的罪惡總不止息。因此災禍、爭戰、死亡都要一齊臨要尼尼微城,這是他們罪有應得!而且尼尼微人淫亂成風,慣行邪術。尼尼微城邪淫污穢如罪惡之巢穴,使列國都受到誘惑,這都是神所憎恨的大惡。因此「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臉上,使列國看見你的赤體,使列邦觀看你的醜陋。我必將可憎污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凡看見你的,都必逃跑離開你,說:『尼尼微荒涼了!』有誰為你悲傷呢?我何處尋得安慰你的人呢?'」可見尼尼微城真是罪大惡極,居然讓神再次的說:「我與你為敵。」而凡與神為敵的,必要遭受神的報應。因此神宣告要出手攻擊他們,祂要暴露亞述國的醜態,使他們蒙羞。人們看到尼尼微的情景,都急速地逃跑離開,誰也不願逗留,連可僱用舉哀的人都找不著。這是多麼凄慘的情形。而且尼尼微城傾覆后永不再起,這就是尼尼微城的下場。他們的罪惡,必定難逃神的懲罰,在審判的日子,必要帶來毀滅的結局,這完全不是意外的事,而是罪有應得!尼尼微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無可挽回!然而尼尼微這血腥之城的罪惡,在今日的世界上也常有發生,我們每日從報紙上都可以看到。今日的人一方面以仁慈對待禽獸,甚至視貓狗如兒女,是活的寵物,但另一方面待人則如禽獸,不僅用毒計相害,甚至殺害懷中妻子、無辜少女,宰割成塊,分棄曠野…。仇敵相待,更是極盡殘暴與凌辱之能事。因此尼尼微這血腥之城正是這邪惡世界的縮影,將來神必使更嚴重的刑罰臨到這世界,因為神公義的法則是從來沒有變的。所以《那鴻書》的中心信息,不光只是針對當時那個世代的亞述,也是針對今日的世代。神是報應的神,什麼叫報應?就是神要根據祂公義的法則,當人一再犯罪不肯悔改,一再在神的寬容和憐憫的底下不知道悔改的時候,這時候神公義的法則,一定要來報應,要臨到罪惡之人。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透過《那鴻書》來認識神的屬性:祂的公義、公平、怒氣和憤恨,並且祂的良善、憐憫和同情。並且要知道,我們的神是永遠不變的,永遠是一樣的。這樣我們今天的行事為人必須與所蒙的恩相稱,因為各人都要按自己的行為受神的審判,這就是神公義的原則!阿們!
<尼尼微的結局>
讀經「鴻3: 8-19」「你豈比挪亞們強呢?挪亞們坐落在眾河之間,周圍有水,海(「海」指「尼羅河」)作他的壕溝,又作他的城牆……。」在那鴻書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先知宣告了尼尼微的結局,而他首先以埃及的京城挪亞們的結局作為警告。挪亞們是古代一座大城,又是上埃及的京都(古代埃及分為上埃及及下埃及)。這裡先知稱這城是「坐落在眾河之間,周圍有水,海(「海」指「尼羅河」)作他的壕溝,又作他的城牆。」可見挪亞們不但天然形勢如此有利,而且還有許多強大善戰的盟友,這裡說:「古實和埃及是他無窮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他的幫手。」雖然這樣,他們仍然「被遷移,被擄去;他的嬰孩在各市口上也被摔死。人為他的尊貴人拈鬮,他所有的大人都被鏈子鎖著。」這是亞述從前攻滅挪亞們時的暴行,他們將戰敗國的男嬰摔死在岩石或城牆上,以滅絕兵源,慘忍至極。他們還將王公貴冑以拈鬮方式分配給人奴役。結果在公元前663年挪亞們被強悍的亞述所滅。但如今先知預言亞述同樣要受巴比倫軍兵相似的報應,尼尼微也必難逃如此的結局,必定要滅亡。因此先知接著就預言說:「你也必喝醉,必被埋藏,並因仇敵的緣故尋求避難所。你一切保障,必像無花果樹上初熟的無花果,若一搖撼,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這裡的「你」就是指尼尼微人。「喝醉」是指喝神忿怒的杯,受神的刑罰。「被埋藏」指尼尼微在覆滅后,不為人知。亞述人以前專追趕別人,好似猛獅追逐別的小動物一般。現在他們要被人追逐,成為驚弓之鳥,到處逃遁,設法避難,卻找不到避難之處,經常處在驚恐之中。尼尼微城鎖緊城門的橫閂,一旦被火焚毀,立即失去作用,以致城門大開。他們一切的保障都是不堪一擊的,很容易就被仇敵吞取。他們的軍兵雖似眾多,但一旦兩軍交鋒,便都棄甲而逃,像蝗蟲一般飛去無蹤。尼尼微城儘管作各種的準備,如:打水建造壕溝,築堅固保障,和徵募像蝗蟲那麼多的軍兵,但神所預定的傾覆一到,他們也要像挪亞們那樣被覆滅。最後先知說:「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凡聽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惡,誰沒有時常遭遇呢?」這就是尼尼微必有的結局,到時許多人會為尼尼微傾覆的結局而拍掌歡呼,因為他們都受過她的殘害。尼尼微的結局,非人力能夠挽回,因這是神親自對付刑罰他們。神在此宣告人類史上的亞述帝國結束了,這不只是神過去向亞述帝國的宣告,也是向歷世歷代直到今日一切抵擋神的勢力的宣告,他們雖然在地上可以興旺一時,但最終神必親自來對付他們。所以尼尼微的結局,也是一切敵擋神之人的結局。任何狂傲、扺擋神權柄的人都必要面對神的忿怒,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逃離祂的審判,即使是強大的民族或元首,也不例外。尼尼微人雖曾一度悔改而蒙神赦罪,但其後離棄神的救恩,抵擋神,又迫害神的子民,全然違背神公義的屬性,因此必然招致神的審判,結局就是自取滅亡。而先知那鴻在預言尼尼微即將滅亡時,這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因為當時的尼尼微勢力壯大,但這個預言在半個世紀以後就都一一的應驗了,是完完全全地應驗了。主前612年,亞述國亡於巴比倫和瑪代聯軍,首都尼尼微城也成了一片廢墟。從《那鴻書》中我們看到神的主權遍及全世界,不認識神的國家也在祂統管的範圍之內。《那鴻書》又啟示神以公義統管萬國,對於邪惡與欺壓者懷有公義的忿怒,祂最終必定會「向祂的敵人施報,向祂的仇敵懷怒。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但願這些話都能夠讓我們警醒,我們就要敬畏神,要信靠祂,這樣我們的生命便有價值與意義,並有美好的結局!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