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7: 1-20」「哀哉!我(或指「以色列」)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盡,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沒有一掛可吃的。我心羨慕初熟的無花果……。」在彌迦書第七章,也是最後一章中,先知彌迦在此代表神針對以色列人的罪發出哀嘆,這種哀嘆,不但表示先知個人對同胞靈性情形的關切,更表示他對同胞們輕忽神之慈愛與公義的憤慨與傷痛的心情。彌迦用夏天已收盡的果子和采剩的葡萄,形容其同胞的靈性的光景,是一片貧瘠荒涼。所以他說:「我心羨慕初熟的無花果」。可是以色列民在靈性上早已失去新鮮如初熟果子的香氣!接著先知就指出百姓的罪惡:「地上虔誠人滅盡,世間沒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殺人流血,都用網羅獵取弟兄。他們雙手作惡;君王徇情面,審判官要賄賂,位分大的吐出惡意,都彼此結聯行惡…。」先知哀痛國中難見到虔誠、正直的人,以色列人的罪孽深重,已經成為社會上普遍的罪惡,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彼此結聯行惡」,互相袒護隱瞞,連最正直的,也不過像「荊棘的籬笆」。因百姓對神不虔,以致有這些罪惡行出。所以先知說:「降罰的日子已經來到,他們必擾亂不安。」隨後彌迦描述以色列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黑暗到毫無希望的光景,連朋友,鄰居,躺懷中的妻子,家屬中的任何一個成員都靠不住,「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主耶穌曾用本節來描述人聽到福音以後不同的反應,這些已不斷應驗在教會的歷史中。雖然全國在這麼暗淡的景況中,但先知卻有堅強的信心仰望神,他說:「至於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神是信實的,也是施恩惠的主,凡等候祂的人必得憐憫,也必應允。神必把跌倒的人扶起,也為他辨屈,他必能看見神的公義。隨後先知預見將來美好的盼望:「以色列啊,日子必到,你的牆垣必重修,到那日,你的境界必開展(或作「命令必傳到遠方」)。當那日,人必從亞述,從埃及的城邑…。」這顯然是描寫基督再臨,千年國度成立時,以色列國的情景,這是還未應驗歷史的預言。但在以色列得救時,因神的懲罰,許多地方會變得荒涼。之後先知就求告神說:「求耶和華在迦密山的樹林中,用你的杖牧放你獨居的民,就是你產業的羊群。求你容他們在巴珊和基列得食物,像古時一樣。」先知祈求神作百姓的牧者,而神應許再次施恩與百姓,使異邦詫異戰懼,「耶和華說: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時候一樣。'」神承諾顯示出埃及時所發生的「奇事」,敵人在失敗之後,必卑微地乞憐。因此彌迦就說:「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有何神像你」,就是「彌迦」之名的意思。因神的選民蒙赦免,彌迦就用讚美神的仁慈和信實,結束了他的預言。今天任何人若想要明白有誰能像我們的神,祂恨罪而管教祂的子民,又因祂的慈愛而寬恕和拯救,並復興我們,就必須讀《彌迦書》。彌迦的信息今天在這世代同樣發人深省,他使我們認識在一個荒涼黑暗的時代中,神的子民不能只有外貌而無敬虔的實意。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因著神的赦免、饒恕、施恩、憐憫、應許、誠實和慈愛,要在這個時代中,為主作美好的見證,這樣當主耶穌再來時,我們就可與得勝者同列!阿們!
<彌迦的哀嘆>
讀經「彌7: 1-10」「哀哉!我(或指「以色列」)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盡,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沒有一掛可吃的。我心羨慕初熟的無花果……。」在彌迦書第七章的這段經文中,先知彌迦一開始便說「哀哉!」這是他哀嘆以色列人的罪孽深重。先知形容以色列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盡,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地方,什麼也沒有,連先知心裡期待會有的初熟的無花果也沒有,這表明百姓的屬靈的光景,是一片貧瘠荒涼。接著彌迦就說:「地上虔誠人滅盡,世間沒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殺人流血,都用網羅獵取弟兄。他們雙手作惡;君王徇情面,審判官要賄賂,位分大的吐出惡意,都彼此結聯行惡…。」這裡講到在以色列人中竟找不到虔誠人和正直人,大家都犯罪、殺人、流血、毫無誠信,都用網羅獵取弟兄。他們不是獵取外邦人或敵人,而是獵取自己人,甚至是雙手作惡。領導者也都聯結行惡,他們行惡真是不遺餘力。這些人當中被人認為是良善、正直的人,他們只不過是蒺藜,最正直的,不過是荊棘籬笆。蒺藜和荊棘都是一種障礙,使人不能前進的植物,因為它會割傷要經過的人,它會把苦難帶給人。所以當先知宣告說,神審判降罰的日子已經來到時,這些人必然惶惶不安。當人不尊神為大,以自我為中心時,所有的人際關係就出問題了,所以先知說:「不要倚賴鄰舍,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懷中的妻提說。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在這樣令人絕望的環境里,彌迦知道神必定嚴懲同胞,但他堅定的仰望神,等候神,他說:「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我的仇敵啊,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雖然環境那樣黑暗,但彌迦仍仰望神,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等候神的拯救,他相信神必聽允信他的呼求。神就親自作他的光,領他到光明中。最後彌迦說:「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因我得罪了祂,直等祂為我辨屈,為我伸冤。祂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那時我的仇敵,就是曾對我說耶和華你神在哪裡的,他一看見這事,就被羞愧遮蓋。我必親眼見他遭報,他必被踐踏,如同街上的泥土。」這些話都是先知站在同胞的地位上說的,耶和華公義的怒氣,是由於以色列人的罪惡。他們也切實承認:「我得罪了祂!」這表達了他們真正的悔改。他們沒有要求減輕處罰,因為他們知道無論神做什麼,都是為了他們的益處,他們更認識到自己的唯一希望在於神。但是外邦人卻不知道,他們是神擊打選民的杖,他們不過是工具,他們卻以為可勝過神的子民,勝過以色列的神。因此神要為以色列人辯屈與伸冤,當祂的管教目的達成以後,耶和華必轉向以色列的仇敵。那時神惱怒就要臨到外邦人。最終那些曾譏笑他們說:「耶和華你神在那裡」的,必「被羞愧遮蓋。」神必踐踏以色列的仇敵,像踐踏泥土那樣。今天在這世代中,也有許多人深深陷於罪惡之中。但願我們都要離棄罪惡,悔改歸向神,並且要保守自己在神的恩典中,永不墜落!阿們!
<有何神像你>
讀經「彌7: 11-20」「……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在彌迦書第七章的這段經文中,先知彌迦首先預言以色列復興的日子必然來到,神必從新使以色列站起來,那時以色列的牆垣必重修,地界必開展,神要重新祝福以色列。被擄的人必從亞述,從埃及的城邑,從埃及到大河,從這海到那海,從這山到那山,都歸到神那裡。迦南美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後來變為荒涼,是因以色列人行事悖逆神,地被神咒詛所致。彌迦就祈求神重新牧養以色列人,親自作祂子民的牧人。這些民不再分散各國,而是住在佳美的迦密山。神應許再次施恩與百姓,祂要行奇事,如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子一般,而列國因害怕以色列的神而戰懼。因此彌迦就開口讚美神:「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這裡的余民是指迴轉歸神的以色列人。而這「有何神像你」!就是彌迦自己整個名字的意義,彌迦的一生,就是他的名字所代表的,與他所傳遞的信息完全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信息如此的有能力。沒有一個神可以像我們的神,這麼的偉大、聖潔、公義,祂也滿了恩典和憐憫!沒有一個神可以像我們的神這樣的信實、守約、慈愛、寬恕!雖然彌迦前面所有的信息,都是這麼嚴重的責備神的百姓,但這裡他講到神赦免他們的罪孽,饒恕他們的罪過。神是樂意饒恕的神,並且祂的饒恕是完全的。彌迦說:祂「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罪孽在此處好似戰敗的敵人,被踏在腳下,這意味著他們的罪孽已經受了審判並且解決了。又將一切罪投於深海,意思就是,神將他們一切的罪都投於深海不再記念,完全忘記了。而且神「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神在古時指著自己起誓,應許亞伯拉罕必作多國的父,又應許亞伯拉罕和雅各,必使其後裔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神是信實的,必不至使祂所應許的話落空。神也是慈愛的,必不會因我們的罪過而取消祂所應許的話。除了神以外,再沒有別的神像我們的神這樣守約施慈愛,這就是彌迦的信息:「有何神像你!」今天在這末后的日子中,神需要許多信徒的名字是彌迦,他們要向著世界見證:有何神像我們的神!我們的神是獨一無二的,祂是奇妙的、榮耀的、慈愛的、公義的神!神也需要許多信徒能夠將彌迦所傳的信息帶到這個世界上,向世人宣告說:我們的神是無可比的,祂是獨一的,祂是那惟一的盼望!為此,願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是彌迦,我們不但要都要感謝讚美神,因為祂是我們的盼望,祂為我們預備了救主,我們還要向世人見證:我們的神,是那惟一真實的神,沒有別神像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