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6: 1-16」「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彌迦書第六章,是以法庭的審訊為背景:神為控方,百姓為被告,山嶺、岡陵則為聆聽審訊的見證人。首先先知彌迦呼籲以色列人來注意傾聽耶和華的話,又呼籲「山嶺和地…」要聽耶和華與祂百姓的爭辯。山嶺和岡陵都默默地見證了神對以色列人的恩典,以及他們的忘恩負義。因此神就控訴選民說:「我的百姓啊,我向你作了什麼呢?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我曾將你從埃及地領出來,從作奴僕之家救贖你,我也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這裡神追述祂過去為以色列民所作的事,問他們可還記得,是不是厭煩神的恩典。神又為自己辯護,並提到祂施恩給祂子民的幾個顯著的例子:祂從「埃及」拯救以色列,祂為他們立了「摩西、亞倫和米利暗」為領袖,祂逆轉「巴蘭」的咒詛,祂帶領子民進入應許之地。這都證明神的慈愛和公義。既然神如此待祂的百姓,他們該如何回應呢?獻祭嗎?彌迦就說:「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什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在此先知代表以色列人作問答。當時以色列民不但獻上動物祭牲,竟然還獻長子。這是異教的習俗,摩洛宗教就有獻人祭的舉動。神怎會要那樣的獻祭?豈非罪上加罪?接著先知自己回答了他的問題,這就是:「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是本書裡面非常有名的話。耶和華神早已向所有的人啟示可以蒙祂喜悅的「良善」,就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行公義」是指對事公平、正直。「好憐憫」是指對人存憐憫的心。「存謙卑的心」是指對己不自大。「與你的神同行」,是指對神時刻以祂為念。這就是先知要求貪得無饜、為非作歹的以色列領袖和隨著他們犯罪的百姓,要照著神的吩咐,實行公義,憐憫貧苦,謙卑在神前。隨後先知就責備耶路撒冷和撒馬利亞的罪惡,他說:「耶和華向這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們當聽是誰派定刑杖的懲罰。惡人家中不仍有非義之財和可惡的小升斗嗎?…。'」這裡先知向城中從事欺詐的商人發出警告,不要以他們的欺詐手段自以為聰明,因為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知道敬畏神,也知道判神必定懲罰犯罪的人。倘若他們在商業上用「詭詐的法碼」。絕不能被神算為清潔。在神審判的日子,他們必會知道,他們所仗著發財的聰明實系愚拙,因為神必使他們吃卻不得飽,撒種卻不得收割,踹橄欖卻沒有油抹身。他們用強暴詭計的方法所得來的,並不能長久享用,更不能阻止神所要施行的懲罰不臨到他們身上。最後神說:「因為你守暗利的惡規,行亞哈家一切所行的,順從他們的計謀;因此,我必使你荒涼,使你的居民令人嗤笑,你們也必擔當我民的羞辱。」這暗利和亞哈是北國拜偶像的惡王,百姓就因守暗利拜偶像的惡規和行亞哈家一切的惡事,神必使他們所住的迦南全地必成為荒涼,他們必被外邦人恥笑,也必擔當全民族的羞辱。今天同樣有許多人口稱自己是基督徒,卻侍奉瑪門,貪婪,拚命追求名利等,這豈不也是在拜偶像?在得罪神?這在世人中也令基督徒蒙羞。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棄絕偶像,轉離得罪神的光景,並要遵行神的旨意,單單敬拜祂!阿們!
<神與百姓的爭辯>
讀經「彌6: 1-8」「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在彌迦書第六章的這段經文中,先知彌迦首先呼籲以色列人,來傾聽耶和華的話!他又邀請「山嶺和地」,要聽「耶和華與祂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爭辯」在這裡指神的指控。這「山嶺和地」起了陪審團的作用,代表不變的證人,它們從古到今一直看見神對以色列人的恩典,以及以色列人的作為。神的子民有耳,卻不肯聽神爭辯的話,逼使先知只好向那無耳的山嶺和地基陳訴案情,這是何等可悲的現象。神又借著先知的質詢吐露祂對百姓那種熱切的愛:「我的百姓啊,我向你作了什麼呢?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這裡神問百姓,並要他們和祂對證。神到底做了什麼事情,他們居然厭煩祂?這也是神心裡痛苦的一個發表。神不厭煩地與祂的百姓「爭辯」、勸戒,盼望他們醒悟迴轉,神並未丟棄他們。而這同樣的問題,今天也可質問那些在基督里飽嘗主恩,卻仍然不冷不熱的信徒,神曾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和祂對證嗎?接著神就指控選民忘恩偏離神,神說:「我曾將你從埃及地領出來,從作奴僕之家救贖你,我也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神在這裡追述祂過去救贖百姓出埃及、經曠野進迦南的歷史,好使他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隨後先知彌迦就引導他的同胞去思考:「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什麼呢?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也就是說,神果真喜悅「千千的公羊」或「萬萬的油河」嗎?神會收納他們為自己的罪過把長子獻上為祭,或像外邦宗教的敬拜儀式呢?那麼神向百姓真正要的敬拜是什麼呢?於是彌迦就向以色列人宣告,神真正所要的,就是要他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是先知勸諭信息的中心,要求貪得無饜、為非作歹的以色列領袖和隨著他們犯罪的百姓,照著神的吩咐,實行公義,憐憫貧苦,謙卑在神前。這「行公義」,就是要他們按照神的律法中,關於公義的神聖標準來對待神和人。而行事不「公義」是導致以色列人被擄的主要原因之一。「好憐憫」,就是要他們對人有同情心,體恤他人。「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就是要謙卑順服遵從神的旨意與神同行。但我們看到神願意我們與祂同行,這是何等大的恩典!然而今天的時代與彌迦的時代沒有什麼分別,因此神同樣對這世代的人發出:「世人哪,你們要行公義,要好憐憫,要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那麼我們是按照神所要求的而行嗎?但願我們都是按照神所要求的而行,我們都要從今日起: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我們的神同行!阿們!
<城內居民的罪惡>
讀經「彌6: 9-16」「耶和華向這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們當聽是誰派定刑杖的懲罰。惡人家中不仍有非義之財和可惡的小升斗嗎?……。'」在彌迦書第六章的這段經文中,首先神籍先知向耶路撒冷和撒馬利亞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們當聽是誰派定刑杖的懲罰。」這裡指出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知道敬畏神,甚至聽到神的名便起敬畏之心,也知道神必定懲罰犯罪的人。凡不理會神的呼叫和懲罰,卻倚靠自己的聰明偏行己路的人,雖自以為有智慧,卻是愚妄,因為他們的結局是走向滅亡。接著神就指控城內居民的種種罪惡:「惡人家中不仍有非義之財和可惡的小升斗嗎?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詭詐的砝碼,豈可算為清潔呢?城裡的富戶滿行強暴,其中的居民也說謊言,口中的舌頭是詭詐的。」這裡神指責以色列人的家中有「可惡的小升斗」,就是做生意時欺騙顧客的量器,他們以不正當手段所獲得的財富。而這些非義之財和詭詐的法碼本身就會成為「惡人」犯罪的證據。以色列人在商業上用「詭詐的法碼」,絕不能被神算為清潔。而且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以色列人仗勢欺人,毫無公義可言。一般的居民也說謊言,以詭詐待人。這就形成爾虞我詐的情形,你騙我,我騙你,誰都不相信誰。今天我們現在的社會也有這種現象,那麼我們基督徒是否也是如此?因為人家行騙,我也得騙他人,同流合污,隨大流。假如是這樣的話,我們要看下神的懲罰:「因此,我擊打你,使你的傷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惡荒涼。你要吃,卻吃不飽,你的虛弱必顯在你中間。你必挪去,卻不得救護,所救護的,我必交給刀劍。你必撒種,卻不得收割;踹橄欖,卻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卻不得酒喝…。」這就是神對以色列人的懲罰,神是公義的,祂的擊打是可怕的,因為祂不是輕輕地拍打,而是要使你的傷痕甚重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惡荒涼」。這裡的「你」不是指個人,是指整個民族或國家。「傷痕甚重」也是指整個國家所受的創傷甚重,就是外敵入侵的結果。在神報應的日子,他們必會知道,他們所仗著發財的聰明實系愚拙,因為神必使他們吃卻不得飽。他們雖然撒種,且撒得多,卻不得收割,一切的努力,卻是白費。他們踹橄欖卻沒有油抹身。他們用強暴詭計的方法所得來的,並不能長久享用,更不能阻止神所要施行的懲罰不臨到他們身上,他們還要被人嗤笑和滅亡。之前神借著祂的僕人訓導、勸誡、警告他們,都不能使以色列人覺醒時,神只好用「擊打」和懲罰,使他們在痛苦的絕境中可以醒覺。《彌迦書》把以色列人的罪惡以及神對他們的懲罰記載下來,都是為著教訓並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為此,願我們在讀了后都要得著警誡,不要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而是要離棄罪惡,敬畏神!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