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3: 1-10」「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在約拿書第三章中,因著約拿在神面前切實地悔改,神就赦免他悖逆的罪,再次使用他:「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神使用約拿的旨意並沒有改變,仍然差遣他去尼尼微。這次神的吩咐與第一次完全一樣,只是沒有提起尼尼微的罪惡,卻要他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而神吩咐約拿的話乃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約拿這次不再有其他的心思,而是遵命順服:「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正如第一章二節所說的,尼尼微是個大城,這裡特別指面積,有三日的路程。「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而約拿進城三天的路程只走了一天,他一定是邊走邊宣告。他所宣告的也只是一句話:「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這信息是十分驚人的,約拿需要用大聲疾呼,使人聽起來,驚心不已。所以他們就有立即的反應,「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禁食是以色列人舉哀或悔改的舉動,尼尼微是外邦人,也知道要有這樣的舉動,麻衣也是悔罪的表示。約拿傳道的果效是驚人的,他的信息好似野火一般遍及全城。他們深信約拿所說的是出於神,他們就完全接受神的話,信服神的話。當「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可見尼尼微人的悔改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至上的,先有眾居民的悔改,再影響君王。尼尼微城眾民的悔改是十分徹底的,似乎連一個也沒有失落,甚至包括家畜。這「惡道」是指一般性的罪惡。「手中的強暴」是專指社會不公正的事,如欺壓別人,漠視人權等的罪惡。而尼尼微人不光認罪悔改,還對付罪。而神的轉變是尼尼微人所期望的:「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但是尼尼微人必須先轉變,他們不悔改,神就不能不發烈怒,祂的怒氣不會轉消。但神看見他們切實悔改,就不把所說的災禍降下:「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尼尼微人至少在一段時期里他們悔改了,所以亞述人此次免去災禍。但以後神又興起了另一個先知那鴻,預言尼尼微的毀滅。最後亞述因敬拜偶像假神、作惡多端,以及他們的邪惡殘忍而被毀滅了。可見,一次的悔改仍不足以使人永蒙神恩。為此,願我們都要時常不斷的認罪悔改,對付罪惡直到一生的終了,這樣我們就能永蒙神恩!阿們!
<約拿遵命而去>
讀經「拿3: 1-10」「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在約拿書第三章中,神第二次吩咐約拿去尼尼微傳傾覆的信息:「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這次神使用約拿的旨意並沒有改變,依然對他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還是像第一次的命令一樣,讓約拿到尼尼微去。但這次神要約拿:「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這句話與第一次有點不同,神在第一次說明祂差派約拿去尼尼微去的原因:「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第二次神不再說明原因,為什麼呢?因為這次神要約拿絕對的順服,神所要的不是表面的遵行,而是完全徹底的遵行。所以這次約拿就聽從神的吩咐,並且立刻遵命而去:「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照耶和華的話」表示約拿順服神的吩咐。接著這裡說:「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因尼尼微城是大城,約拿要去宣講三天,才能讓全城的人聽到,神要傾覆尼尼微的信息。這表明約拿這次責任異常重大。這「尼尼微必傾覆了」,意指尼尼微城就要被毀滅。而亞述人生性殘忍,對被征服之民無所不用其極(鴻1: 9-11)。因此尼尼微城被人稱之為殘暴之城,被天下人所厭惡,避之唯恐不及。而先知約拿就是要進入亞述人的城,宣告神的話:「再過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在亞述傳這樣的信息,隨時隨地也可能被碎屍萬段,每一個尼尼微人都可能將他除掉,就地處決。但約拿不但沒有被害,而他所宣告的信息有非常大的功效,因他依照神的吩咐而傳。所以神一定要約拿去尼尼微,因祂需要一個忠心為祂傳達信息的人。這裡說尼尼微城有三日的路程,而約拿只走了一日的路程,也就是說,他只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作了三分之一的工作,就把神要傾覆尼尼微的信息傳開了,全城都悔改了。那麼其餘的三分之二是誰作的呢?那是神的靈作的,尼尼微人聽見約拿所宣告的危險,便自己向同胞傳講。按尼尼微已往的惡行來說,已到了應該傾覆的地步。所以再過四十日,是例外的等待,尼尼微人若繼續行惡而不悔改的話,就必傾覆。但神因他們悔改就「不發烈怒」。可見神一再要祂的僕人約拿到尼尼微傳道的目的,無非要他們悔改。在另外方面,也可知神有恩慈,神為什麼不差遣約拿對他們說:「再等四分鐘,尼尼微必傾覆了。」或宣告說:「再等四小時,尼尼微必傾覆了。」最多也不過說:「再等四日,尼尼微必傾覆了。」由此,可以看見神的恩典,神希望尼尼微人悔改,希望這大城悔改過來。神能使尼尼微人悔改,神能用約拿這樣的先知,神更能用我們。今天神同樣對我們說「起來,到尼尼微...去」。這「尼尼微」可能在五百裡外,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但這是神給我們的又一次機會。為此,願我們都要回應神在這個時代的呼召:「起來,到尼尼微...去」,宣告神的話,叫人離棄罪惡,悔改歸向神!阿們!
<尼尼微人的悔改>
讀經「拿3: 4-10」「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在約拿書第三章的這款經文中,講到尼尼微人的悔改。當約拿把神要毀滅尼尼微的信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傳給城內的一部分居民時,引起了他們強烈的反響,他們悔改了。尼尼微城是亞述帝國的京城,人口眾多,但罪惡也極大,所以神要毀滅它。但出於神的慈愛,神就差遣先知約拿去警告他們,結果「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因為他們相信約拿是神派來的使者,所以尼尼微人信服神,相信神的話語。他們就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開始禁食禱告,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尼尼微人的悔改是真誠的。那些信服了神的尼尼微人把消息傳開,以致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平時高高在上的君王,現在徹底地謙卑在神面前,認罪悔改。而且「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尼尼微王不僅自己悔改,也號召全城的人甚至牲畜都要禁食,人要切切求告神。「人與牲畜都披上麻布」,是描寫他們自卑痛悔的程度,除了人自己被上麻布之外,連他們所愛的牲畜,也替它們披麻。尼尼微王竟然悔改得這麼的認真!這麼的透徹!亞述人不但表面上悔改,實際上也願意行出來,亞述以強暴見稱,他們悔改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丟棄強暴。現在尼尼微王對症下藥的宣布,要他們對付最要緊的一方面,這樣的悔改才見誠意,不是在無關重要的事情上改變,而應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真誠的悔改。在當時這樣一個擁有幾十萬人口的大城市,人和牲畜都一齊跪下禱告及悔改,他們大聲向神呼求憐憫和赦罪之恩,這是舊約歷史中少有的。尼尼微人的悔改,實在是人類歷史中一場最偉大的悔改,場面之偉大及人數之多,可謂空前,而且是發生在一個外邦的城鎮。因此主耶穌在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時說:「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太12: 41)但文士和法利賽人聽見耶穌所傳的卻不肯悔改。因尼尼微大城裡上至國王,下至貧民百姓,全都認罪悔改,尼尼微王也相信神的慈愛與憐憫,認為只有他們悔改,神就會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他們不至滅亡。察看人心腸肺腑的神看見尼尼微人悔改離開惡道后,神就赦免了他們的罪,不毀滅尼尼微城,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尼尼微人因真誠悔改救了自己和本城的居民。罪大惡極的尼尼微人得救了,顯明了我們的神是滿有慈愛憐憫的神。滿有慈愛憐憫的神,總是給人悔改更生的機會,那你又如何呢?但願每個人都要像尼尼微人那樣,在神面前真誠的悔改,要向神認罪並切切求告祂,這是我們蒙恩的路,這樣神必不將在烈怒中所說的懲罰降在我們身上。我們還要知道:「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