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3: 18-22」「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示錄第三章的這段經文,是主耶穌寫給第七個教會,就是寫給老底嘉教會信中的最後一段經文,因為老底嘉教會,在外表上看來是很富有的,那裡有壯麗的教堂,他們在財物上自以為滿足了,一無所缺,但在靈性上教會卻是不冷不熱,顯為「困苦、貧窮、瞎眼,赤身」的。因此主勸告他們說:「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這「買」是指要付代價。老底嘉教會雖然物資方面很富足,但只有出代價向主「買火煉的金子」,即經過試煉后的寶貴信心,才能有真正的屬靈「富足」。他們還要付代價「買白衣穿上」,這是指「聖徒所行的義」。啟示錄19: 8說:「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這與老底嘉教會自以為義的富足絕不相同,這是信心的行為,在主的眼中被稱為義。只有穿上向主買來的「白衣」,才能真正遮蓋「羞恥」。他們又要付代價「買眼藥」來察亮眼睛,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看見」自己的光景。所以主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主要管教這個不冷不熱的教會,但祂管教的目的並不是要懲罰,而是要使人悔改歸向祂。所以教會裡的信徒就當趕快悔改,讓聖靈在我們的心裡動工,重新挑旺我們的熱心,這樣靈命就能富足。然後主又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教會的元首耶穌竟然被老底嘉教會是拒主於門外的,這有多麼的可憐!這「叩門」不是指輕輕的叩一下,而是持續地叩門,這顯明主有長久的忍耐,又有豐盛的憐憫。而這「若有」,是呼召每個信徒,即使教會不肯為主開門,但教會中只要有一個信徒為主開門,主說:「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主的話是何等的恩愛,何等的奇妙!「我與他、他與我」這是親密的交通,「一同坐席」是與主交通時所蒙的厚恩大愛。主耶穌用這樣親密的話來懇求一個不冷不熱的教會,顯明祂是何等地「疼愛」祂所買贖的百姓!老底嘉教會是拒主於門外,讓主傷心,但教會中得勝者的賞賜卻是極大的,主說:「我要賜他在我的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我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這是何等大的賞賜,與主同坐寶座,如同主與父同坐寶座一般,這是何等的榮耀!而主給七個教會的信中,有七次都說同樣的話:「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因此主的話不只是對這裡的七個教會說的,也是對全世界古今中外的教會說的。主告訴你和我說,凡有耳會聽主話的,就應當聽。如果我們有耳朵,就應當聽!在啟示錄中主耶穌給七間教會的七封信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這也是主對末世教會很重要的命令,命令每一個信徒要靠主在教會中作得勝者。所以當我們知道主給七間教會的信息,我們就知道我們的生命怎樣活著直到見主面,怎樣能滿足神的要求。為此,願所有的基督徒都要好好的研讀主耶穌給七間教會的信,並要謙卑悔改,要付代價,走信心聖潔的道路,要靠主在教會中作一個得勝者!阿們!
<主勸告老底嘉教會>
讀經「啟3: 18-19」「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在啟示錄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主耶穌勸告老底嘉教會要向祂:「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老底嘉人一直以自己的財富自傲,但主在此三次提到「買」,就是要他們花代價「買」這三樣寶貴的東西,因為這是他們所沒有的。但這些東西沒有一樣可以用金錢能夠「買」到的。老底嘉教會的人可以用金錢買到當地出產的黃金,卻買不到主所說的「火煉的金子」,因這是信徒經過試驗的信心。彼得前書1: 7說: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一般的金本有雜質,但經過火的試煉后雜質就被除去,而成為精金。同樣信心也要像金子那樣經過火的試驗,這火代表患難和逆境,或十字架的經歷,當信徒經過試煉仍堅心信靠主,那信心就像精金那樣寶貴。可是老底嘉教會的人向世界買了汽車、洋房、虛榮等,就是沒有向主耶穌「買火煉的金子」。因此主勸告他們要向祂「買火煉的金子」,這樣他們才能成為真正富足的人。然後主又叫他們「買白衣穿上」。老底嘉教會的人用金錢可以買到當地名貴的服飾,卻買不到主所說的「白衣」,因為這「白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示錄19: 7-8說: 「…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我們是因信稱義,但且因「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約3: 7)。所以我們必須看自己的義,如同污穢破爛不潔的衣服,我們就要向主「買白衣」穿上,將主的義實行出來,這樣才能叫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主又叫他們「買眼藥」,同樣老底嘉教會的人用金錢可以買到當地名貴的眼藥,但買不到主所說的「眼藥」。這「眼藥」就是指聖靈的光照。以弗所書1: 7-8說:「照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祂;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而老底嘉教會的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物質上的富足,他們對自己屬靈的光景卻是渾然不知,如同瞎子一樣。所以他們要向主「買眼藥」來擦眼睛,使他們在聖靈的光照下,看見自己真實的屬靈光景,看到自己靈性上的困苦窮乏。主耶穌在勸告老底嘉教會之後,就告訴他們:「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這是主安慰之言,也是神對祂兒女的一個不變的原則。箴言3: 11-12說:「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祂的責備。因為耶和華所愛的,祂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但主的工作並非止於「責備和管教」,祂還命令老底嘉教會「要發熱心,也要悔改。」這是主所要看到的結果。當他們真正開始「發熱心」以至於「悔改」時,他們就回到了可以被主使用的生命狀況中,也能為基督作見證。而主耶穌對老底嘉教會的勸告和命令,也是對每一個教會的勸告和命令。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向主「買火煉的金子」、又要「買白衣穿上」、又要「買眼藥」擦眼睛,使我們在屬靈上成為富足的人。並且還「要發熱心,也要悔改」,這樣我們就能在得勝的路上,走得穩妥,走得美好!阿們!
<主站在門外叩門>
讀經「啟3: 20-22」「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從啟示錄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主耶穌的憐憫和慈愛,老底嘉教會這樣的自傲自欺,拒主於門外,主卻對老底嘉教會的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主耶穌是「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祂也是教會的元首,是教會的主,教會是屬於祂的。可是老底嘉教會卻把耶穌關在門外。那位對教會有主權的主,寧願「叩門」,也不破門而入。因為主把「聽見」與「開門」的主動權,給了那些願意聽見和聽見后又願意開門的信徒。有一幅名為「世界之光」畫,畫中耶穌一手提著燈一手在屋外叩門。有人注意到在那門上畫家沒有畫上把手,以為這是畫家一時疏忽掉,於是就向畫家指出。但畫家說:「這並不是我的疏忽,我正要告訴你們,耶穌苦心站在門外叩門,但是這扇門只有從裡面才能開啟,如果裡面的人願意的話」。所以主耶穌只能站在門外不斷的叩門。但主說:「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主的叩門雖是對著教會全體信徒,但聽見而響應卻是個別的。而這「開門」就是打開心門。若有信徒願意打開心門,讓主進你的心中,就能與主彼此之間有親密的交通與享受:「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而我們與主一同坐席的先決條件,就是要讓主在我們的心中登上寶座,作王掌權。那麼主用什麼來叩門呢?祂用誥誡、祂用警告、祂用勸勉、祂用責備、祂用鞭打等方法來叩門,就是盼望有耳能夠聽見的來開門。而主耶穌的叩門,並非一次兩次而已,祂是站在那裡叩。祂已經叩過,但祂還要叩。雖然老底嘉教會的光景這樣墮落,但主耶穌給老底嘉教會得勝者的應許是寶貴的,主說:「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這「得勝的」是指那些勝過老底嘉教會墮落的光景的信徒,主要賜他在主的寶痤上與祂同坐寶座,這是最高的榮耀。為什麼老底嘉教會的得勝者有這麼大的榮耀呢?因為這間教會不讓主進來坐席的,教會沒有主的坐位。而那些得勝者,是讓主進來坐席,主在他心中有寶座,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得勝!所以老底嘉教會的得勝者就有這麼大的榮耀。因此我們有耳的都要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要成為得勝者!而那位站在老底嘉教會「門外叩門」的主,今天也站在我們教會的「門外叩門」。因此我們都要打開教會的門,打開自己的心門,讓耶穌進來,讓祂居首位,掌王權。而當初亞細亞七個教會的屬靈光景,也正是古今中外所有的教會屬靈光景。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從這七個教會的屬靈光景中汲取屬靈的教訓。並且要求主來光照我們,讓我們能夠用屬靈的眼光看清自己以及整個教會的屬靈光景,我們更要勝過教會中墮落的光景,要持守真道,警醒預備,迎接主的再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