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11: 17-40」「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這段經文中,作者列舉了一系列信心的偉人,並且再次提到傑出的人物:亞伯拉罕,說到他一生所有的行動都是依據對神的信心,他順服神,離開一個古老的文明,以後他奉獻自己的兒子,最後他得著應許,那應許當時並未應驗,但他確知以後必要應驗。接著作者又說:「以撒因著信,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雅各因著信,臨死的時候,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扶著杖頭敬拜神…。」這些人都因著信看到未來,並對未來道出信心之語。然後作者提到摩西父母和摩西的信心:「摩西生下來,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就因著信,把他藏了三個月,並不怕王命。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作者又提到「以色列人因著信,圍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了。妓女喇合因著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這時作者發現,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等人的事迹,時間就不夠了。所以他就說這些人信心所成就的大功:「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這裡說到的不只是舊約聖經所記載的人,也包括了作者同時期的聖徒所經歷的。這讓我們看到,既然初期的聖徒列在其中,今天的你我同樣有可能包含在內。因此作者最後總結說:「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因這些人完全屬神,不屬世界,所以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他們因信結出美果,作了美好的見證,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這應許就是神為人預備的偉大救恩。舊約時代的信心偉人只是得著了救恩的應許,而如今在基督里已為我們完全實現了。他們只盼望所應許的,而我們卻承受所應許的。如果應許的盼望足以叫他們活出信心的見證,我們嘗到應許實現的人,豈不更當活出信心的見證嗎?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讓古今各時代聖徒的美好見證,激勵我們學習信心的功課。而我們被成全,也讓他們所盼望的得以完全。將來我們就要與他們,一同在神為我們預備的那一座城,就是更美的家鄉聚首,與神同住,同享永生之福!阿們!
<摩西的信心>
讀經「來11: 24-28」「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講到信心的偉人摩西的信心,摩西從小被法老的女兒收養,住在埃及王宮,擁有最豪華的生活條件,一生坐擁功名利祿。但「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可見摩西的信心,不但使他甘願放棄王子的身份,拒絕享受王宮中的「罪中之樂」,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因他知道暫時「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能帶來永遠的福樂。而暫時的「罪中之樂」,會帶來長久的痛苦。摩西的信心,也使「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可見摩西為神子民所受的痛苦,正是為基督受的凌辱。基督就是神揀選的受膏者,在舊約時代就一直與神的子民同在,拯救他們脫離仇敵。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 4說,在曠野中提供神子民「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所以摩西能看為基督所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基督徒可以用這一點來測驗我們的信心,我們是選擇為基督受苦受辱,還是今世的尊榮富貴?摩西的信心又使他敢於「離開埃及,不怕王怒」,並且「恆心忍耐」。因為信心的眼睛使他能持續不斷地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這正表明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摩西又因著信,「就守逾越節,行灑血的禮,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因神告訴摩西要用羔羊的血塗抹門框與門楣,以免滅命的前來擊殺以色列的長子,他就忠心地把這命令傳遞給百姓。因他知道,神的話語是絕對可信並且需要完全遵守才能得福。因此當以色列人遵守了神的命令后,神便逾越以色列人的家,但卻擊殺了埃及人所有的長子,以致埃及全國有大哀號。埃及人也因這極大的災難而催促以色列人儘快離開埃及地。今天神在聖經里也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話語,我們有否完全遵守?我們有否像摩西一樣對神有信心,並照著所信的活出來?但願我們都有摩西一樣的信心,信心叫我們離開罪惡與世俗,過分別為聖的生活,信心使我們選擇基督超越一切,想望將來所要得的賞賜!阿們!
<因信勝過患難>
讀經「來11: 36-38」「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鍊,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講到信心的偉人,他們經歷各種各樣的苦難,雖然沒有提及他們的名字,但他們都是因信勝過患難的人,他們因信而為神忍受了各種苦難,他們所遭遇的一切,是神所記念和稱許的。這裡提到「被石頭打死」,是指被大眾用亂石活生生的打死,這是以色列人最普遍的刑罰。而「被鋸鋸死」,根據舊約外傳「以賽亞殉難」的記載,以賽亞在瑪拿西王當政年間,因他反對王之惡行而被塞入一條空的樹榦內,活活被鋸死。而以賽亞是所有眾先知裡面最尊貴的,他生有皇帝的血統,他是貴族產生的先知。當以賽亞那一天奉獻的時候,是在聖殿裡面,看見神的榮光遍滿全地,看見天使撒拉弗在那裡彼此高唱:「聖哉!聖哉!聖哉!」的詩歌,多麼榮耀的奉獻。可是當他死的時候,身體卻被鋸成兩斷。那麼在他死的那一時刻,他的信心動搖嗎?他有沒有懷疑神,以賽亞既沒有動搖,也沒有懷疑神,因為他相信有更美的復活,有未來的應許,有永恆的天家,所以他甘願為神受苦,甚至殉道。接著作者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個世界不配有以賽亞,不配有施洗約翰,不配有保羅、彼得等,這世界給他們什麼?給他們監牢,給他們殉道,因為這世界不賞識這些人。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所說的:「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但就是這些世界不配有的人,在神眼中是非常寶貴的,因此神就把這些人提到天上去了。而神把這些「世界不配有的人」記載下來,就是要給我們看見,他們怎樣在苦難中,怎樣在患難、窮乏,被追逐,死亡的邊界中,因信勝過這一切,並且忠心至死。今天在我們生命的道路中,我們跟隨神,事奉祂,我們不知道前面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是無論我們遭遇到什麼,願我們都要有為主受苦的心志,並要在主面前忠心到底!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