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10: 1-25」「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總不能借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希伯來書第十章是歸納了第一章到第九章,也是論證基督是超越一切,基督的祭物是獨一無二的結束。作者首先講到律法所獻的祭不過是「影兒」,不能除罪:「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上自己為祭才是「真像」,能以除罪,「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 神啊,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因為舊約的「祭物和禮物」、「燔祭和贖罪祭」沒有「除罪」的功效,所以不能使神心滿意足,只有聖潔無罪的基督才能蒙神悅納,祂「擔當了多人的罪」。這「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引自詩40: 6。而基督獻祭的目的,乃是為著我們信徒成聖「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而基督一次獻上自己為祭,就成功了永遠贖罪的事:「凡祭司天天站著侍奉神,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聖靈也對我們作見證,因為他既已說過:'主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裡面';以後就說:'我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和他們的過犯。'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可見聖靈在舊約時已經借先知的預言,為基督獻上自己所立之新約作了見證,證明祂的「獻祭」確已完成永遠除罪之功效。我們所有罪就都徹底地蒙了赦免,這樣我們就可以坦然進入至聖所:「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借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這是何等大的權利!因此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我們「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這是每一個信徒來到神面前,當存的態度。今天我們在基督里,神不再記念我們的罪愆和過犯,基督一次獻上,使我們永遠得贖,這是多麼大的恩典!願我們都要感謝讚美主!並要用心靈誠實,敬拜神,要遵祂而行!阿們!
<真像就是基督>
讀經「來10: 1-18」「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總不能借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以新舊約獻祭作比較講到,律法不過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並非本物的真像。影兒只是本物的表樣,它本身並無真像的功效。如果舊約的獻祭能除掉罪,就能使人的「良心」被潔凈,因此不必再獻贖罪祭了,「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提醒人罪還沒有除去,還必須預備下一年的獻祭。因為使人知罪的律法和使人知道「公牛和山羊」的血不能除去罪惡,所以舊約祭牲的血只是基督寶血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而這真像就是基督。因此神就為基督預備了身體,當基督獻上自己的身體,就除去人的罪,完成了永遠的贖罪祭,所以基督獻上自己為祭才是「本物的真像」,是確實能除罪的。因為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成功了永遠贖罪的事,所以基督在神的右邊坐下,為我們開通進入至聖所的新活路。這證明基督既是完全的祭司,又是完全的祭物。而基督這樣來到世上,獻上自己為祭,不但合乎神的旨意,而且是出於神的旨意,也是舊約已經記載的。因為舊約的祭物不能除罪,但基督獻祂自己為祭,已經永遠解決了罪的問題,因此,神「不再記念」信靠基督之人的罪愆和過犯。而聖靈見證的結論是:基督的獻祭除去了我們的罪,功效是完全的,所以「就不再為罪獻祭了」,在律法祭祀制度下不停地獻祭之事就完全停止了。因為基督的受死流血已經完全成功地贖了人的罪,完全滿足了神律法的要求,使我們的罪不是暫時得到神的赦免,暫時成為神的子民,而是永遠被赦免,不再被神想起了。過去我們活在罪惡里,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污穢。但基督到世間來,獻上他自己的身體,為我們的罪付出了最高的贖價,除掉我們身上的罪,讓我們成為聖潔。如果今天我們不聖潔,還活在罪惡里,這真是虧欠了神的恩典!而且將來也不能進天國,因為那個國度里是不允許有罪存在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成為聖潔,遠避惡行,與罪隔絕,棄惡從善。並要每天每日,每時每刻過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活。因為主不再記念我們的罪愆和過犯了,我們就要感謝讚美主!阿們!
<坦然進入至聖所>
讀經「來10: 19-24」「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借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講到,基督獻上自己為祭的結果就是,我們可以「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坦然」是因我們的罪過已被赦免。「至聖所」就是神居住的所在,是只有神和神榮光所充滿的地方,是完全聖潔的地方。舊約的大祭司只能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而且進入至聖所的時候,是帶著牛羊的血戰兢而入。但我們因耶穌的血,就能「坦然進入至聖所」與神相交。而「坦然進入至聖所」,也是作者勸勉那些因不信懈怠而離棄永生神的希伯來人,叫他們要進入神所應許的安息,而活岀與神相交和蒙神悅納的生命。同樣這也是呼召那些不冷不熱、心懷二意的基督徒,不要只停在外院,單以罪得赦免為滿意,也不要以在聖所里的事奉為滿意,因為在聖所里尚有幔子的阻隔,不能直接朝見神而得著神的全愛。這更是呼召凡心裡疑惑卻饑渴羨慕更美好靈性的信徒,叫他們棄掉一切的疑惑,信賴基督為每一位信徒所成就的事實:祂為我們開了進入至聖所的路,這是「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幔子」是指會幕里分隔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擋住進入至聖所的路,表徵神的榮耀和公義阻絕了有罪之人的親近。但當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殿里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這幔子的裂開是基於祂身體的裂開,所以我們是借著主耶穌才能進入至聖所親近神。這幔子已經因基督身體的死裂開了,至聖所敞開了,從今以後我們可以「坦然進入至聖所」,與神同在。「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我們的大祭司以基督的身份「治理神的家」,祂是教會的元首,我們也是「衪的家」,今天我們既有這樣一位大祭司。願我們都要「坦然進入至聖所」來到神面前,與祂相交,並且要活岀至聖所里的生命,也是神所要求我們過的生活:「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要活在基督的身體里,「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不可停止聚會,…倒要彼此勸勉」!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