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5: 1-14」「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或作「要為罪獻上禮物和祭物」)……。」從希伯來書第五章直到第十章,聖經作者接續上文詳細的論述「大祭司」的主題,其論點就是要表明,基督不僅遠超越亞倫和利未的等次,而且神設立祭司職分,惟有從基督里才得以真正的實現。因為罪人必須借著這位大祭司基督,作我們的中保,我們才能得以進到祂的寶座面前,並得以與寶座上的神相交,所以這「大祭司」的主題非常重要。在這一章中,作者首先說到舊約大祭司的資格:「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可見大祭司的資格並非自取,而是出於神的揀選。神揀選大祭司,要他們為自己和百姓獻上贖罪祭和禮物給神。因為神是從人間挑選大祭司,所以他們是一個蒙揀選的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樣,都是有罪的人。我們看到亞倫為百姓做金牛犢,當摩西責問他時,他又把一切的過犯都推到百姓身上。亞倫像每一個人一樣會犯罪,因此在他事奉以先,要先為自己上贖罪祭,要先潔凈自己。緊接著作者就說:「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作者引用詩篇2: 7及110: 4,強調基督是神兒子的身份,和基督是在復活里盡大祭司的職任。基督又「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意指基督不同於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任何人間的大祭司都會死,但基督為大祭司是永遠長久的。而基督作為榮耀的大祭司,祂所走過的是一條從「苦難」到「學了順從」的路,以至最終「蒙了應允」。這對正在苦難中的希伯來信徒來說,是很好的鼓勵。然而作者了解這些希伯來信徒的屬靈光景,知道他們還不能理解「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他們會認為所說的太理論、太深奧了。因此作者最後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 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那麼今天我們能吃靈里的乾糧,熟悉仁義的道理,分辨好歹嗎?但願我們都已「長大成人」,能吃靈里的乾糧,熟悉神公義的道理,能分辨出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阿們!
<基督作我們的大祭司>
讀經「來5: 1-14」「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或作「要為罪獻上禮物和祭物」)……。」在這段經文中,以及在接下來的幾章中,希伯來書的作者以祭司的身份、職分,來論及基督的超越性。而基督作我們的大祭司,是因為人自從始祖犯罪之後,無法得安息。而且罪一天存留在人的身上,人就一天落在神的定罪中。人原來是照著神的形像被造,竟然落到這樣可憐的光景里,這是神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所以神要挽回墮落了的人,人就需要有一位代我們進到神面前的大祭司,替我們求恩典,在神面前為我們辦理所需要辦的事,代我們獻上祭物,借著祂所作的事,將我們的罪除去。所以神就揀選基督作我們的大祭司,祂是我們與神之間唯一的中保。而在基督的救贖還沒有作成以前,神就選召一些人作祭司,站在神與人的中間,「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這裡說到人間大祭司主要的職責就是,為百姓獻上贖罪祭。因大祭司是人也會犯罪,他就要為自己獻祭贖罪。但基督是最偉大的大祭司,祂無須為自己獻上贖罪祭,因為祂本身無罪。耶穌在十字架上,一次性將自己無暇無疵的身體獻上,成就了永遠有效的贖罪祭。希伯來作者為了證明基督超越亞倫的祭司職任,他說:「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這裡的論證說明基督是:神的兒子,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作祭司,又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基督是永遠的大祭司,因為祂有永遠的生命,從死復活,勝過了死亡。祂是長遠活著,作我們的大祭司,在天父面前為我們祈求。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向神獻上感恩,感謝神賜下耶穌基督做我們的救主,使我們的罪得赦免,基督又作我們的大祭司,我們就能進入神的安息。對於還沒有相信耶穌的人,也願你趕快悔改信耶穌,接受耶穌基督做你的救主,使你的罪得赦免,你也能借著基督進入神的安息!阿們!
<信徒必須要長大成人>
讀經「來5: 11-14」「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當希伯來書的作者論到基督超越亞倫,而引證麥基洗德的事時,作者感覺難以把較深的道理向信徒解明,因為他們「聽不進去」。而照他們所受的栽培和教導,應當已經可作師傅,可是「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他們。關於麥基洗德這個人,在舊約里只出現過三次,兩次是在創世記第十四章,一次是在詩篇第一百一十篇。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亞伯拉罕首次的十一奉獻,就是歸給他的。但麥基洗德為何作了至高神的祭司?列祖又為何要向他奉獻?這些問題,猶太人從來沒搞清楚過。在舊約時代是因為沒能力搞懂,但到了新約時代還不懂,那是因為他們「聽不進去」。所以問題並不在麥基洗德這個人身上,而是在信主的人身上。麥基洗德是給神安排在地上作屬靈的事的見證人,引進神兒子基督的職事。因此要從他身上看見神的心意,信徒必須要長大成人,脫離嬰孩的光景。只停留在吃奶階段中的人,是不可能更進一步明白這道理。因此作者在此說:「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我們要想完全並澈底的認識基督,必須要長大成人,神的奧秘才不會向我們隱藏。可是今天有些信徒會謙卑的口吻說:「聖經太博大精深了,是鑽研不盡的。我只要其中幾句,就夠用一輩子了。」沒錯,聖經是鑽研不盡的。但若因此說只要其中幾句就夠了,那恐怕不叫謙卑而是狂妄,而且非常危險!因為最容易隨從各樣異端的,往往就是對神仁義的道理半生不熟的人。再說若幾句經文就夠我們用一輩子,那神賜下厚厚的六十六卷新舊約難道是多餘的?如果你還在邊吃奶邊等著主耶穌的到來,這豈不是非常危險的嗎?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長大成人,並要深入學習《聖經》,認真咀嚼神話語中的「乾糧」,這樣我們就能認識基督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為大祭司的道理,也就是仁義的道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