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3: 7-19」「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在這段經文中,當希伯來書的作者把基督超越摩西的論證陳述之後,接著就警告信徒,既然知道這些真理,就不可硬心不信。作者引述舊約詩篇95: 7-11的話:「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這些話雖然是對舊約的百姓說的,但今日聖靈卻借著同樣的話,警告今日的信徒。那時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了埃及,可是他們卻在曠野不但惹神發怒,還試探祂。神在四十年裡,為他們行了許多的神跡,這是當時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可是他們的心卻迷糊到一個地步,觀看神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竟然不曉得神的作為。因此神「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宣告。所以作者就勸勉信徒:「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信徒應當天天在信心和順服上彼此勸勉,互相警戒,免得受罪的迷惑。我們若能將信心「堅持到底」,我們就在基督里得著安息。接著作者又重述本章七至八節的話,但稍有更動:「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這是第三次提到「今日」,可見在作者的心目中,今日至關緊要。而惹神發怒的,不是仍在埃及受苦的以色列人,竟是那些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以色列人。這是我們應當引為鑒戒的,我們既從罪惡的痛苦和極大的死亡中被拯救出來,就不可貪戀今世的罪中之樂,放縱肉體的私慾,硬著心惹神發怒。最後作者說:「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這是多麼嚴重的警告!但願這嚴重的警告能進入每一個信徒心裡,並且都要以以色列人的失敗為鑒戒,更要除去我們不信的噁心,且要「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這樣我們就能進入神的安息!阿們!
<硬著心的危險>
讀經「來3: 7-17」「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以以色列民在曠野悖逆神的經過,來警告希伯來信徒不要效法這批人。同樣在今日也是警告我們,要我們聽從神的話,不可向先祖一樣,存剛硬的心抵擋神。作者講到:「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 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這「硬著心」,就是指人心裡頑固,不讓神的話在心中產生作用,甚至敵擋神的話,跟神的話背道而馳,這是非常危險的。昔日神行了神跡奇事領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到了紅海,他們在紅海岸上唱歌跳舞,十分快樂。可是他們很快又落在失敗當中,向神發怨言,甚至還試探祂,表露出他們心裡剛硬。今日的信徒也是常常聽道,可是聽了卻無動於中,更不會去遵行神的話,因他們的心被世界所引誘。心靈若被今生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宴樂擠住,就會失去其柔和與謙卑而變為剛硬,使神的話不能成長結實。因此聖經的作者發出警告,如果神向你的心說話,你「不可硬著心」去拒絕,因為那是非常危險的!那為什麼一個內心有聖靈居住的人,也會變得心硬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受到罪的迷惑,因此這裡說: 「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就是要我們趁著還有今日,也就是救恩的機會還沒有停止前,要「天天彼此相勸」,這是現在式命令句,要我們繼續不斷的去遵行。信徒之間彼此的責任就是,相互鼓勵、相互勸誡,一同儆醒。接著作者又提出人硬著心的結果:「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那時聽見他話,惹他發怒的是誰呢?豈不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可見人硬著心得罪神的後果,是何等的可怕!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領受作者對我們的警告,要看到硬著心的危險和後果,不要重蹈以色列民的覆轍。並要隨時提醒自己,要用柔軟的心來領受神的訓誨和勸告,要信靠順服神!阿們!
<因不信不能進入安息>
讀經「來3: 7-19」「……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以出埃及的以色列選民,他們在曠野四十年悖逆神的史實,提醒警告信徒,不要像那些不信的百姓,因為「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也就是說,他們因不信不能進入安息。這「不信從」就是以外面的行動表達裡面的「不信」,這就是「犯罪」,會導致「把永生神離棄了」。因此作者勸勉信徒說:「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以色列人因存著不信的噁心而離棄神,結果倒斃在曠野,這一歷史教訓已擺在我們面前,作為我們的鑒戒。我們就要好好省察自己,有無存著不信的噁心。可是有許多信徒表面上雖然沒有離棄神,但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對他們而言,只是理智上承認祂的存在,但生活行事卻處處表現好像沒有神一樣。但一個基督徒,若是把所信的基督離棄了,比那些不順從摩西的以色列人所要負的責任更大,因為基督遠遠超乎摩西之上。神的救恩,不僅僅是要叫以色列民從埃及地「出來」,而更是要使他們進迦南地,進入神的安息。同樣今天我們也不要以為蒙恩得救就夠了,得救之後還要追求進入神的安息,這種安息好得無比,惟有進入的人才能領略。我們若要進入,就不可存不信的噁心。但「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可見這個持守信心的責任是在我們這一方面,只要我們能把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肯定是在基督里有份,這也是每一位基督徒最終的目標。當年的以色列百姓「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他們願意跟著摩西離開生活了幾百年的埃及、奔赴從未見過的迦南地,顯出他們對耶和華有「起初確實的信心」。可惜他們此後的四十年未能將這種信心持守住,所以他們不能進入那安息。可見將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為此,願每一位信徒都要把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立定心志,恆久靠主,主一定會帶我們進入神所應許之地,享受神所應許的安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