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往遭喪的家去>

作者:霞步思  於 2018-1-20 02: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系列|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傳7: 1-29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在傳道書第七章中,所羅門繼續日光之下的追尋,他借著同義和反義平行特徵的箴言格式,將許多的事情做了比較,為要提醒我們,不要忽略那些更重要的事,要以智慧面對生命。所羅門說: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這裡說到人的名譽比油寶貴,人的死亡能促使人思考生命。而智慧人關心的是死亡的事,愚昧人只顧活著享受虛空的快樂。因此這裡讓我們看到,智慧人與愚昧人的分別就是:智慧人看重名譽,愚昧人看重眼前利益。智慧人看重事情的終局,愚昧人看重事情的起頭。智慧人存心忍耐,愚昧人急躁惱怒。智慧人思考事物背後神的作為,愚昧人單顧事物表面的現象。智慧人因敬畏神而行事中庸適度,愚昧人偏於極端。智慧人因尋求智慧而找到神,愚昧人因狂妄邪惡而被罪纏住。我們若想得著智慧,所羅門就叫我們察看神的作為,並提醒我們要敬畏神,這樣我們就能得真智慧。接著所羅門說: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可見世上最有智慧的所羅門,也承認無論他知道多少,總有很多奧秘無法理解。但最後所羅門說: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這裡告訴我們,人本來被神造是正直,可是人卻自己生出許多詭計與罪惡來,最終走向敗亡。那麼今天我們對罪的態度是怎樣的呢?但願我們的態度就是到主耶穌面前來認罪悔改,並信靠祂。那麼我們當如何保守自己免於落入罪的試探中呢?惟願我們都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里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阿們!


<往遭喪的家去>

讀經「傳7: 1-4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在這段經文中,所羅門先用名譽勝過膏油來襯托死比生強得多,而人能認識死比生更好的話,就不會怕死。就像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1: 21說的: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所以保羅視死如歸。緊接著所羅門又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把這事放在心上。因為往遭喪的家去,能叫人想起生命的短暫,以及人需要有智慧地生活。還有往遭喪的家去,能提醒我們思考人生,因看到別人的死,就會思想有一日死亡也會臨到自己,因為死是每一個人的結局,聖經告訴我們: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因此我們就要把死亡這事放在心上,就是要重視它。而人在喜慶的宴席上,在歡樂的娛樂場所,很難會想到死,更不會把死放在心上,去思想它。所以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然而不會因人不去想它,它就不來或者遲來。因為死亡不但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忽然的,是出其不意的,讓我們防不勝防!就如今日的地震、疾病、災難、戰爭、恐怖襲擊、車禍、意外災禍等等,都是突發性的。因此我們每天都要想到,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會,也許就是今天。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我們在世界上的最後一天。這樣我們就要認真面對並思想人的結局:死亡。所羅門又一步提醒我們:「…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可見智慧人的心放在人生的結局和未來的事情上,從中領悟人生的道理和屬靈的教訓。愚昧人的心思卻放在享受宴樂和眼前的事情上,追求聲色之樂,對來世漠不關心。可惜今天有很少智慧人的心,在遭喪的人家,卻有許多愚昧人的心,在宴樂的人家。但往遭喪的家去,提醒我們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把這事放在心上。而且我們也知道,死亡以後所發生的事情,是永恆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作智慧人,在有生之年,為永恆的生命,多多思想和作好準備!阿們!


<所羅門的兩個忠告>

讀經「傳7: 15-18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在這段經文中,所羅門首先說到,他在人生世事中看到不公的事: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種情形似乎違反了神公義的法則,但並非表示神不公義,只因神公義審判的日子還沒有來到。而所羅門基於這樣的觀察,就提出兩個忠告: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就是勸告人不要為求報答,或求有好結果而增添自己的義行。然而人常以為增加自己的義行,就會多賺取福分,又有人以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智慧,就是過於自逞智慧,這卻是驕傲之人的行徑,因真正有智慧的人,絕不會自逞智慧。由於人自以為是行義,其實在神看來並不是行義,而是驕傲的罪,是以自己的義高過神的義的罪,是行義過分的罪,因此最終必自取敗亡。另外有人以為惡人行惡會得好報,就放縱私慾的去行惡。但這裡指出不要過分作惡,這就是說,人本來就不應該行惡,若是故意放縱私慾去犯罪,即行惡過分,還自欺欺人地以為神不會介意,這就是為人愚昧,而這樣的愚昧人必遭神死亡的審判: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人既然不能憑自己的智慧定自己行為的結局,那麼人應該怎樣做呢?所羅門就給我們一個總結和出路: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這裡的這個就是:不要行義過分,也即不要自以為義。而那個就是:不要行惡過分,也即不要故意犯罪,目中無神。但一個敬畏神的人,必會避開這兩種罪。今天我們若敬畏神,就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按神的心意去做,因為我們知道最終的審判和報應,都是掌握在神的手中。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接受所羅門的忠告,不要行義過分,落入自以為義的罪中,也不要過分行惡,成為愚昧人。而是要做一個敬畏神的人!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6: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