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后6: 1-18」「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在哥林多后書第六章中,使徒保羅作為與神同工的,作為神忠心的僕人,勸勉哥林多信徒不可徒受神的恩典。保羅又引用舊約經文勸告信徒,既然神在悅納的時候應允了我們,在拯救的日子搭救了我們,我們就該趁著「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趕快傳福音,免得「徒受祂的恩典」。接著保羅以自己的見證為例,說明他們怎樣凡事為福音作見證,他說:「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這是保羅真實的見證,他這樣的見證是人不能了解,是人猜不透的,但卻是真實的。保羅這樣的見證,也證明他真是主所立的使徒,所以保羅希望哥林多信徒能接納他,因他對他們正像父親對子女一樣,有時雖然顯得嚴厲,但卻是出自父親的情懷。若信徒能接納他,他們就能聽保羅要他們分別為聖勸告:「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保羅又用五個問題說明,信的和不信的,因立場觀點是對立的,不可能同行一路。信徒是站在義的一邊,是光明的兒女,是屬神的。未信主的人不認識神,還在黑暗裡受撒但的控制,二者怎能相配呢?而且這也是神的吩咐,要我們分別為聖。為此,願我們都要聽從神的吩咐,不與世人同負一軛,立志過分別為聖的生活,神就收納我們,祂要作我們的父,我們要作祂的兒女!阿們!
<不可徒受神的恩典>
讀經「林后6: 1-2」「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用與神同工的身分來勸告信徒:「不可徒受祂的恩典。」所以這樣的勸告,也就是神與保羅共同的勸告。而「徒受」就是徒然領受,也就是說,信徒白白領受了神的恩典,就不可作一個徒受神恩的人。那麼怎樣才能不徒受神的恩典呢?就是要愛惜現今的機會,保羅就引證賽49: 8的話:「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意思是既然神在悅納的時候應允了我們,在拯救的日子搭救了我們,我們就該趁著:「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去傳福音,去拯救那些失喪的人。可見這話是對信徒說的,而有許多信徒常用這裡的經文勸人信耶穌,但使徒講這些話的主要目的,卻是勸告信徒去傳福音。因此不但信主要趁著恩門未關的時候,傳道福音拯救失喪的靈魂,也要趁著還有今日。今天我們從神那裡領受了多少恩典,神也會向我們追討多少應盡的責任。信徒領受神的恩典固然是白白得來。但信徒領受恩典后並不是無所事事等著上天堂,面對自己應負的責任,我們仍要靠主恩典儘力去做到,並要向祂交帳,祂也必定會追討!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接受使徒保羅的勸告,並要以生命的見證回報神的大恩!阿們!
<信與不信的原不相配>
讀經「林后6: 14-18」「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指出基督徒在生活上一個很重要,也是必須遵守的原則就是:「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為了說明這一原則的重要,保羅一連提出五個問題:「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這些都是在引證,為何信與不信的不要同負一軛,這一重要的原則。這「同負一軛」,就是共同承擔一個使命,為同一個目標理想而攜手合作努力奮鬥的意思。所以在生意上或婚姻上等等,基督徒與不信的人不可同負一軛。如果基督徒和未信者合夥做生意,基督徒要誠實,不可欺騙人,非基督徒覺得只要有錢賺,欺騙詭詐都可行,這怎能合作得下去?同樣基督徒和未信者因生活目標不同,結婚後怎能共同建立幸福的婚姻?光是禮拜天去教會做禮拜就會有爭論,最後信主的一方就會離棄真道。因此信與不信的原不相配,就是要基督徒不可在別人的罪上有份,因我們是「永生神的殿」,神要在我們中間「居住」、「來往」,我們必須從世人中間出來,與他們有分別,在一切行動上,不可與世人同流合污,隨世浮沉,乃要分別為聖,為神作見證。因為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神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從世人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主就收納我們,叫我們享受祂的全有,享受祂一切的豐富!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