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后4: 1-18」「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在哥林多后書第四章中,使徒保羅繼續講到新約的職事,因他明白這職分是如此的榮耀,是神的憐憫才能夠得到,因此他們「不喪膽,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如果有人仍不肯接受神的道理,這不是他們的責任,是因這些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是基督福音的光不照著他們,而是他們不打開自己的心門,以致福音的光沒有法子照到他們。但保羅立了志向,在他們中間,不傳自己只傳基督。接著保羅講了新約聖經中相當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那麼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出神什麼樣的能力呢?保羅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由此可知,這寶貝在瓦器裡面所發出的能力,就是他們能不畏艱苦,憑信心傳講真道,憑信心知道信徒都必復活,憑信心凡事榮神益人。保羅又把今生外體所受的苦楚,算為「至暫至輕」的苦楚。但我們屬靈的生命卻得到「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因此保羅說:「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這應該是所有基督徒應有的人生觀!為此,願我們今天都不要顧念物質界的一切,而是要顧念那不能見的和屬天的一切!阿們!
<寶貝在瓦器里>
讀經「林后4: 7-9」「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 神,不是出於我們……。」在這段經文中,當使徒保羅表明了,他領受這新約的職事,就是要將真理表明出來,而他作使徒就是要顯明神的大能,而這大能是因為,他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這「我們」是指所有的信徒。「這寶貝」是指內住在信徒裡面的基督。「瓦器」指我們人,因我們人從本質來講,不過如同瓦器那樣的卑賤、脆弱。但是在信徒裡面內住的基督,具有超絕不凡的能力,是信徒應付難處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出自我們肉身的生命,而是出自神的作為。接著保羅用他與他的同工的經歷說到:他們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打倒了,這表明他們都是瓦器。但寶貝的能力也相對應地有四種超越:他們卻不被困住、卻不至失望、卻不被丟棄、卻不至死亡。這就是寶貝超越大能的顯明。然而保羅為福音所受的苦難比別人更多,他常四面受敵,好像無路可走,沒有希望了,但是寶貝卻使他從不失望。保羅遇到逼迫,似乎無人幫助,無路可逃,但是寶貝照顧他,沒有丟棄他。保羅也常被人打倒,似乎都完了,但是寶貝作他生命,不至於死,這就是寶貝在瓦器里的生活!但願每一位基督徒也都該有這樣的生活,因為基督住在我們心中,就是我們裡面的寶貝,這寶貝就能叫我們勝過各樣的環境,在各種患難裡面得勝!阿們!
<顧念所不見的>
讀經「林后4: 16-18」「……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在說明了他能夠不喪膽的理由后,這裡他就下結論,他們所以不喪膽,因他們有美好的盼望。雖然身體日漸毀壞,但他們心靈卻日日更新,並深信「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為什麼保羅面對苦難卻能心存盼望呢?因為他顧念所不見的!因此保羅以:「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來提醒我們:要顧念所不見的!這裡保羅將所有的事分為兩類,一是所見的,一是所不見的。然而一般人都是顧念追求所見的,因這是現實,能得到的,有用的。而所不見的,則似屬渺茫,遙遠,不知其究竟能否解決現實的需要,所以漠然置之,甚至不屑一想。但保羅說人所見的都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今天我們也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但我們信主的人卻有永恆的盼望。今天我們所忍受的苦難,也是暫時的,但有美好的永恆的榮耀在為我們預備。拉撒路最終睡在亞伯拉罕的懷抱,而財主雖活著的時候,擁有了屬世的財富,死後最終卻要承受永無休止的地獄之火。為此,願我們今天都不要顧念世上所見的,暫時的事物,而是要顧念所不見的,就是那屬天的、永恆的喜樂,我們要與神一起享受永恆的榮耀!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