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130: 1-8」「(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詩篇第一三十篇是一首上行之詩,也是七首懺悔詩中的第六首。馬丁路德極喜愛這一篇詩,當他被教廷逼迫時,念了這篇詩心裡得到極大的安慰。在這首詩中,上行者來到聖所,認識到自己和以色列民在神面前犯罪得罪神,這光景如同墜入深淵一般的危險,於是他向神發出呼求:「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在此詩人從心中最深處向神呼求,表示他處於極度的急難中,這急難就是「罪孽」,有他自己的罪孽,也有以色列整體的罪孽。接著詩人就獻上他悔罪的禱詞:「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是的,沒有人在神的面前站立得住,因為祂是無所不知的。但詩人認識到神有豐盛的救恩,神也樂意赦免悔改的人,但神赦免之恩,是要叫人敬畏祂。詩人有了這個認識,就宣告:「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這是一種很深的等候。因詩人清楚認識神有赦免之恩,最後他呼喚:「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那麼今天當我們犯罪得罪神時,我們是否有從深處向神認罪,並悔改悔歸向祂?我們相信神樂於赦免我們的罪嗎?但願我們都有,並都確信神有赦罪的恩典,祂必救贖我們脫離一切的罪孽!阿們!
<我從深處向你求告>
讀經「詩130: 1-8」「(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從這段詩篇中我們看到,詩人從罪孽的愁苦深處向神呼求:「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因他知道,聖潔的神恨惡一切的罪孽。接著他更迫切的祈求:「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在此詩人極其謙卑地懇求神側耳聽他懇求的聲音,因他知道罪在罪人和神之間築起了一堵牆,使他們隔絕。因此他繼續懇求神不要究察他的罪孽:「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這「究察」是指仔細觀察,又記錄在案。若神這樣的究察,誰能站立得住?世上沒有一個罪人,可以在公義、聖潔的神面前站立得住!所以詩人認識人還能存留,是因神諸般的恩慈,神有赦免之恩!因此他說:「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可見詩人敬畏神,不是因神有權柄將人丟入地獄,而是因神握有赦免之恩!詩人犯了如此重罪,神還赦免了他,因而他對神無比敬畏!同樣今天神赦免我們的罪,不是叫我們可輕看罪,可繼續犯罪。神赦免我們是為了叫我們敬畏祂,敬畏神意味著悔改和厭惡罪,並為赦免感恩!可是今天有許多信徒在罪的認知上很膚淺,他們不再恨惡所有的罪和自己的罪,也不再逃離罪。但我們知道,神必「究察罪孽。」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像詩人那樣,從罪孽的愁苦深處向神呼求,求神赦免我們一切的罪孽和過犯,使我們更加敬畏神,討祂喜悅!阿們!
<我等候耶和華>
讀經「詩130: 5-8」「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從這段詩篇中我們看到,詩人因看見主有赦免之恩,就從深源中轉過來,並宣告:「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在這裡詩人連用了5 次「等候」和2次「仰望」,而且他等候耶和華是從心靈的深處,也仰望祂的話。而等候神、仰望神就是建立在神的話上。詩人還把等候耶和華的心志和態度描繪成「勝過守夜的等候天亮。」這是何等有信心的等候!最後詩人呼籲神的選民:「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基於這個原因,詩人堅信:「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這裡詩人用了「祂必」,表明不是可能、也許,而是非常的肯定,主一定會救贖他們脫離一切的罪孽。由此可見,以色列人蒙救贖,不是因為他們的虔誠,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善行,甚至不是因為他們有選民的身份,而是因為神的慈愛和祂的救恩,這是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詩人時代如此,今天也是如此。為此,願我們今天不但要認識自己罪的真實性和嚴重性,以及神是公義的主,祂斷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並要到神的面前來,承認在我們深處的罪孽,並仰望主的救恩、祂的寶血來洗凈我們一切的罪孽,更要記住約翰一書1: 9所賜給我們的應許:「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