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123: 1-4」「(上行之詩。)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詩篇第一二三篇是第四篇上行之詩,也是詩人仰望神憐憫的禱告。當朝聖者進入耶路撒冷城,來到聖殿的外院,便歡呼的叫著說:「坐在天上主啊!我向你舉目。」這是詩人向神發出情真意切的專註仰望。而詩人仰望主的心情是:「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他憐憫我們。」在舊時代,主人通常不用說話,僕人只要專註主人或主母的手勢而行。但是聖經里「神的手」是代表施憐憫、拯救等。因此詩人與民眾向神切切地懇求:「耶和華啊,求你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因為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我們被那些安逸人的譏誚和驕傲人的藐視,已到極處。」詩人在此處清楚的說出,他們為什麼懇求神的憐憫,因他們飽受藐視,到了極點,已經忍無可忍!然而在本詩篇中並沒有說明,他們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苦境,但從以色列的歷史中知道,是他們先遠離了神、偏離了神的真道去敬拜外邦偶像、不遵守神的律例和典章,以至於他們被神所管教,在列國中被拋來拋去、被人譏誚和藐視。但願我們今天都要從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得著重要的鑒誡,千萬不要再重蹈他們的覆轍。並要記住,無論我們遭遇任何的困境、甚至是因著信仰被譏誚和藐視,都要仰望神,呼求祂的憐憫,我們坐在天上的主,祂必垂聽我們的呼求,祂要憐憫我們、拯救我們!阿們!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
讀經「詩123: 1-4」「(上行之詩。)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在這篇詩中我們看到,當朝聖者進到聖殿的外院時,所有的凄風苦雨,辛酸往事,湧上心頭,但他不再看環境,甚至高山他也不看,他只舉目看坐在天上的主,所以這一首詩也是上行之詩。在此詩人直接向主說:「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這「坐」在天上的主,表明神掌管一切,祂的權柄是穩固的,不會被任何勢力所動搖。而「舉目」的意思是仰望和祈求。因此當詩人被人譏誚、藐視到了極點時,他的眼目沒有專註在那些驕傲藐視他的人身上,而是超越了四周的環境與困境,仰望這位坐在天上的主,並向祂呼求,這就是一個得勝!因為他仰望的是全能、偉大的神!在此詩人沒有求神報應、毀滅這些譏誚、藐視他的人,他是重複的向神祈求憐憫。因為他清楚的知道,神的子民被藐視,需要神的憐憫與恩典,救他們脫離這種苦境。而且他們是謙卑的等候在神的面前,呼求祂憐憫,祂一定垂聽。今天或許我們沒有像昔日那些以色列人,陷入如此凄涼的景況中,但是在末世,屬主的人也會遭逼迫,被人譏誚和藐視,但這時我們不必沮喪,不必懼害,我們要舉目望天,仰望坐在天上的主,仰望那位滿有憐憫慈愛的神,向祂呼求,祂必垂聽!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學會,在任何逆境與困苦中,要專心注目神,仰望祂的憐憫 ,神必讓祂的憐憫與慈愛,從高天臨到我們身上!阿們!
<仰望等候神,直到祂憐憫我們>
讀經「詩123: 2」「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祂憐憫我們。」在這節詩篇中,詩人用了「僕人與主人」、「使女與主母」來說明神和以色列百姓的關係,並表明要仰望等候神,直到祂憐憫他們。他說:「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祂憐憫我們」。這「看哪」,就是要讓人注意,要把眼光集中在神的身上,祂是主人,祂是主母,祂是神。而這裡的三個「望」,是詩人等待主人的作為。「手」在這裡是指一種重要的語言。在古代主人是用手吩咐僕人,指示他們作事,僕人就清楚主人具體的意思。而這裡的:「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祂憐憫我們」。表明詩人要仰望等候神,直到祂向他們施憐憫。但是神做事有祂的定時,有時祂立刻成全祂兒女的禱告,有的要等幾年,甚至幾十年。神不是故意耽延,也不是無能為力,而是時候未到。因神要在最合適的時間把最好的給祂的兒女,並且是在他們等候中施於。因此唯有長久祈禱,才是真正的仰望、等候。今天我們都常常希望一禱告,神就答應,神就垂聽,有時我們也有一禱告就蒙神垂聽的經歷。但也有許多的時候,我們為一件事禱告了很久,還是沒有蒙神垂聽。這時,願我們都要仰望神,等候在祂的面前,直到祂憐憫我們!阿們!